APP下载

面、线、点结合刮痧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护理效果

2022-07-22俞丽君丁定明李思康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郁化火刮痧失眠症

俞丽君 丁定明 李思康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安徽芜湖 241000

失眠症常存在入睡困难、睡眠轻浅、睡眠持续时间不足、醒后疲劳感及存在日间精神倦怠等表现[1]。近年由于学业、工作压力增大及当前网络直播、游戏等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年轻人群电子设备的普及等因素,使得失眠症的发病态势渐趋年轻化。我国成人失眠率有调查显示已高居约四成[2]。而与此同时失眠症也易转变为慢性病化趋势,病程甚至可迁延十余年之久[3]。长期失眠对患者危害亦颇多,长期疲劳可引起体质下降、思维迟钝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诸多症状,易诱发精神疾病、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不利于社会安全。现今失眠症治疗方式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三大类,但各疗法间存在相对不足,如心理治疗需要长期介入,口服西药治疗时则易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而有部分的物理治疗存在疗效不确切问题。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归之于“不寐”“目不瞑”,并经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病因病机学认识,兼具多样化治疗方法。在诸多疗法中,刮痧疗法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其是运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采用刮痧板在体表皮肤结合相应手法以开面、循线、点刮拭等方式施术,使皮肤出现出痧现象,皮色常表现为紫、红色伴有粟粒状等。通过不同手法及部位刮痧,可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祛邪排毒通经的疗效[4]。本研究探讨将刮痧疗法中的面、线、点相结合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0 例经临床医生明确诊断为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试验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6~71 岁,平均(50.27±12.01)岁;病程1~18 个月,平均(5.77±1.28)个月。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4~73 岁,平均(51.83±12.15)岁;病程1~18 个月,平均(5.53±1.6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肝郁化火型失眠症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和过敏史、无精神障碍。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编号:2019-12-3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1 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5](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③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④每周至少发生3 次,并至少已1 个月;⑤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有关肝郁化火型失眠(不寐)的诊断标准:不寐多梦,严重者彻夜不眠,急躁易怒,胸闷头晕,口干,口苦,喜饮,面红目赤,尿黄便秘,舌质红,苔色黄,脉弦数或滑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肝郁化火证证候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中失眠诊断标准;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积分>7 分;③年龄18~80 岁;④失眠时间≥4 周;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备孕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凝血功能与异常及有出血倾向;③因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障碍所导致的失眠;④因药物作用、酗酒等其他明确原因致失眠;⑤被刮痧部位体表存在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⑥有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⑦正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试验中不配合治疗自行退出者、失访者;②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或未遵循方案规定的病例;③治疗期间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④病情恶化死亡。

1.6 护理方案

1.6.1 对照组予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 ①一般护理措施:监测身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房间内环境卫生、干湿适宜、空气流通及适宜阳光照射,保持病房内安静。②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病程,定期对患者及家属以谈话沟通方式进行情绪疏导,并观察患者的情绪稳定情况。③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晚餐不宜过饱过饥,过食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物,睡前不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睡前进行剧烈活动等。

1.6.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面、线、点刮结合刮痧疗法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①常规措施,保持患者治疗室的干净、消毒、通风等;确保患者的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清新。②先嘱咐患者精神放松,以平卧位休息10 min,处于安静状态。③待患者处于平和状态后予以刮痧操作。④具体操作,第一步开面头部。手法采用60°支撑法握板方式以泻刮法进行刮拭,取百会为中心点,向全头部8 个角度各45°,呈放射状的方式向四周刮拭,直至患者感到发热即可。第二步循线刮拭。采用60°横握法握板方式,由前至后以泻刮法进行刮拭头正中线(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头旁一线(眉头-前发际-后发际)、头旁二线(瞳孔正直至后发际),每条线各刮拭50 次。第三步点刮。采用60°立握法握板方式以补刮法刮拭百会穴、神门、安眠穴(双)、大陵(双)、三阴交(双),每个穴位刮拭25 次,最后用90°点按法各穴位点穴按揉5 次。⑤注意事项。a.嘱患者刮痧后适量补充水分,温开水为佳。b.刮痧后告知患者3 h 内不得洗澡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风。c.刮痧操作时头部因头发遮挡无需涂抹刮痧油,体表腧穴周围皮肤在操作时先涂刮痧油,适当润滑后再行刮拭。d.对患者头部行刮痧治疗时为保持头部稳定和操作安全,宜双手配合,以辅助手轻轻扶持患者头部,使头部保持稳定,再以操作手持刮痧板行相应刮拭操作。e.刮痧时,操作者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并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和舒适度来调整刮痧的力度,忌强行出痧,如有不适立即停刮,并予以相应处理。f.刮痧板一患一用,每次刮痧后用酒精进行消毒,并置于专用刮痧工具盒内保存。操作后及时帮助患者清洁皮肤表面残留刮痧油,协助患者整理好衣物等,并再次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14 d,为2 个疗程,1 次/d,疗程结束后评价效果。

1.7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PSQI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护理后国际统一标准睡眠效率指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采用《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7]中推荐的PSQI 积分,涉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 个方面。总分为21 分,积分>7 分者则认定为睡眠障碍,分值越高与睡眠质量越差。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不寐病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型分类标准。比较治疗前后不寐中医症候评分(主症和次症),其中主症症候:不寐多梦,严重者彻夜不眠,急躁易怒,胸闷头晕;次症症候:口干,口苦,喜饮,面红目赤,尿黄便秘,舌质红,苔色黄,脉弦数或滑数。按严重程度各分为轻、中、重三级:轻症记1 分,中症记2 分,重症记3 分,总分28 分。

1.8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睡眠效率指标[6],计算公式为:睡眠效率=实际入睡时间/记录时间×100%。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睡眠效率≥80 %;疗效显著:70%≤睡眠效率<80%;有效:60%≤睡眠效率<69%;无效:睡眠效率<60%。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PSQI 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 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PSQI 积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SQI 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PSQI 积分比较(分,)

注 PSO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2.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失眠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以失眠为主要表现并常伴有相关功能损害[8]。目前,神经生物学认为失眠的发生是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表现,而睡眠-觉醒周期是与过度觉醒机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机制等多环节共同影响参与下进行调控的[9]。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可能对其他环节乃至整个睡眠-觉醒周期产生影响,造成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并以失眠为临床表现的最终结果。针刺就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网络,发挥的综合作用从而改善失眠症状[10]。中医称失眠为“不寐”“目不瞑”,失眠常因思虑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饮食及情志内伤等诸多原因造成,《黄帝内经》提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营卫失调、阳不入阴”[11]。刮痧疗法的临床优势病种中,失眠症则位居其主治病症前列[12-13]。《素问·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邪气客于皮……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皮肤通过在表浅之浮络、孙络与内里经络、脏腑相通,可通过经络传导联系至相应脏腑,对脏腑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14-16]。《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皮对外抗御病邪,对内保护、营养其下的脉、肉、筋、骨,以及反映内部病候等[17]。现代研究显示,刮痧疗法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降低血压水平,减轻疲劳,增强免疫,改善经络所及处微循环[18-19]。

在辩证诊治过程中,刮痧亦有补与泻的区别[20]。泻刮法多为逆经操作有泻实作用的穴、区、带,主治实热证和急性疼痛,操作要点为刮拭程度较深、力度较重、速度较快,时间短;补刮法多治疗久病、虚证,操作要求则相反,时间较长;平补平泻法的操作要求则较二者之间[21]。同时刮痧疗法与针刺疗法常配合使用治疗失眠症[22],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方面临床效果亦佳[23-24]。

《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论》曰:“或因恼怒伤肝,肝气佛郁……则夜卧不宁矣。”阐述了肝郁化火以致失眠的病机[25]。肝主疏泄,可畅情志调气机。情志不遂则可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炽伤阴,阴不足则阳有余,终致阳不入阴。阴阳不和,故为失眠,此为失眠之总病机。故本研究选择以泻刮法取头部头正中线、头旁一线、头旁二线刮其面、线,为面、线、点结合,兼有补泻,多层次结合。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PSQI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干预前;国际统一标准睡眠效率指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PSQI 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面、线、点结合刮痧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症状。但本研究护理干预疗程较短,长期疗效不确定,日后将从此方面开展更多类似研究弥补不足。

猜你喜欢

郁化火刮痧失眠症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温针灸联合盐酸曲唑酮片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