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儿童图像研究

2022-07-22赵晨烨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年画和平图像

赵晨烨

(西安美术学院)

一、儿童图像的视觉践行

读图时代的今天,面对大众传媒及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视觉图像成为人们生活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互联网大数据的今天“图像”为人民大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认知途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及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美术创作观念上遵循1942年5月2日发表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尚辉曾言:“进入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的美术,不仅意味着在作品内容上必须体现和承载以新中国共同纲领为核心的思想内涵,而且意味着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上的变革。”[1]如此,新中国初期儿童形象在符合人民期望、构建国家形象、表达美术工作者创作意志的前提下创作出符合新中国初期发展的时代图像。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对人民起到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证明了这一时期儿童图像的重要性。

当前对新中国初期儿童形象的视觉图像践行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更应当重视这些经典儿童图像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和领䄂在一起、读书强国、和平心声、热爱生活四类形象阐释新中国初期儿童图像的视觉践行。

以具体经典作品分析支撑视觉结构生成的社会机制。借由新中国初期儿童图像视觉的表现揭示特定主题背后的深层内涵,传达美术工作者遵循艺术自律寄托真善美,追求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些儿童形象经典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视觉图像。

(一)和领䄂在一起

和领䄂在一起图像主要以为毛主席献花和日常生活题材两种类型。在美术作品中为毛主席献花是表现领䄂爱护儿童,儿童也爱戴领䄂中最为常见的题材。1951年到1954年共计有14名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为主席献花,这项神圣的任务是少年儿童至高无上的荣誉。儿童重要性以国家仪式的形式显现,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也从中体现出来。1951年庆祝五一劳动节时两位儿童在天安门楼上为主席献花,他们与毛主席的合影以明信片、宣传画、年画等形式广泛传播。和领䄂在一起以视觉图像的方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时代共同记忆。代表作品有李慕白年画《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1958)、阿老年画《全中国儿童热爱毛主席》(1954)等。其中李慕白年画《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造型准确、色彩鲜艳,构图以儿童侧身仰望的动态突出主席的伟岸和儿童对主席的敬仰之情。小女孩手捧鲜花、小男孩手捧飞机模型献给主席,孩子憧憬的目光传达出对毛主席的爱戴。以红旗为背景暗示出新中国少年儿童在党的关爱下展现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面貌。

日常生活题材有蔡亮油画《贫农的儿子》(1964)、刘文西年画《同欢共乐》(1963)等。蔡亮油画《贫农的儿子》画面中两位衣衫褴褛但有凌霄之志的少年正在向毛主席请求参军的情景。作者没有对两位儿童的面部做正面视角刻画,而是通过少年微仰着头、嘴唇微微张开身体向前倾的动态形象表达出想参军急切的心情。毛主席亲切地微笑传达出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让他欣慰,正在行进中的部队中有一位战士正在微笑地回望着这一场景,使得整幅画面生动自然。画家采用独特的视角将少年儿童希望参军这个严肃题材表现得极具亲切感与轻松感。表达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读书强国

新中国初期儿童图像以读书强国表现新中国儿童从小接受革命教育,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志向。通过描绘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初期儿童形象,展现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蒋兆和国画《听毛主席的话》(1953)是为首都儿童医院建成而作并发表于《文艺报》1955年第9期封面。王绪阳,贲庆余连环画《我要读书》(1956)、于月川国画《翻身奴隶的儿女》(1962)、张学父年画《建设新中国》(1951)、怿礼良宣传画《谢谢志愿军叔叔》(1954)、陈永智宣传画《和海军叔叔联欢》(1955)、陈光健《自习》(1965)等最为典型。其中于月川国画《翻身奴隶的儿女》(1962)以藏族儿童专心学习为情景。孩子们盘坐在毛毡上认真学习,点明了藏族儿童特有的学习情景,头戴厚帖帽传达出深冬时节。画面中一位身穿蓝色衣服的小女孩抬头凝思动态使画面更为生动。S型构图使画面产生灵动感。作品没有添加背景简洁疏朗,着色淡雅。作者用简洁的表现方法突出孩子们全神贯注正在认真学习的主题。表达出新中国成立后藏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进入新时代,儿童获得上学的平等权利。

陈光健《自习》(1965)采用平视的视角描绘一群正在专心致志上自习的儿童形象,他们前后两排三俩成组,全神贯注认真写字或交流探讨。显示出新中国儿童对知识的渴望。画面中陕北特有的土炕、窑洞、窗外的黄土高原交代了地点。孩子们工整的字体、天真烂漫的语言传达出她们诚挚的心声,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乡土味的书包各有特色,炕头下一排花纹不一的童鞋中一双黑色的鞋子翘了起来,暗示其中有一位儿童上炕时较为慌张,鞋子没有摆正就上了炕,这一细微变化使画面铙有童趣,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黑板前两位儿童正在认真地写板书,工整的字体、天真烂漫的神情传达出她们读书强国的志向,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作品设色具有年画用色特点、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营造出画面的视觉和谐美,立意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将儿童学习时的神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刻画出新中国儿童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画家以可视的视觉图像将建国初期陕北儿童刻苦学习的历史记忆反馈给人民希望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三)和平心声

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达关于展开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指示,签名运动随之在全国展开。反映这一运动的美术作品就出现了如邓澍新年画《和平签名》(1950)、邵宇宣传画《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1950)以儿童放飞和平鸽为情景。郁风、冯真宣传画《和平代表欢迎你》(1952)作品描绘了一位双手举着鲜花热烈欢迎和平代表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洁的笑容透漏出儿童内心对和平的期盼。彦涵版画《把心愿写在大地上》(1954)表达儿童对和平的心声、张碧梧月份牌《我们都爱和平》(1954),描绘的是中外儿童在一起欢歌的景象。吴凡版画《蒲公英》(1958)、李平凡套色版画《我们要和平》(1959)装饰性的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了世界各国儿童“我们要和平”的心声。方菁年画《我愿做一个和平鸽》(1961)以灯光投手影形式表现和平鸽,有浓郁的生活情趣等。

吴凡版画《蒲公英》(1958)曾分别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金奖”;维也纳第七届青年联欢节国际艺术展“银奖”。作品构图简洁背景大量留白集传统文人画、剪纸的艺术特色,刀㢃清晰、线条精简准确、套色淡雅、主题突出。画面中一小女孩坐在地上侧身的动态形象使得图像具有灵动性。她微微抬头鼓起小嘴巴正在用力吹着右手握着的一支“象征着和平的蒲公英”,小女孩希望把“象征着和平的蒲公英种子”吹向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小朋友在和平的世界快乐成长,也传达出全世界的儿童希望和平的心愿。竹筐和镰刀显示出这是孩子们平凡生活中的生活场景。在生活中发现纯朴美,用视觉图像再现时代图像暗含的时代精神。

张订年画《新中国的儿童》(1950)获1950年新年画创作评奖“乙等奖”,成为新中国儿童题材时代图像的典范。作品融漫画、年画、装饰画的审美趣味,主题沿袭了发源于根据地的内容突出新中国初期儿童形象的审美特征。作品中一位身着工人服装的小男孩左手拿着玩具手榴弹,小女孩则开着玩具坦克代表工农联盟;画中央位置三位小男孩分别身穿海、陆、空军队的服装,拿着不同的武器冲向落水投降的敌人。他们锐利的眼神反映出保家卫国的意志。画面用金黄色作背景呈现出光芒万丈的视觉效果,配以象征伟大祖国的五星红旗;象征和平的和平鸽;象征建设祖国的工厂;象征农业发展的稻穗暗寓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属于人民,世界和平终会到来。画家成功塑造了保卫祖国边疆、支援前线,决心打倒美帝国主义具有思想觉悟的新中国儿童形象。

李平凡为纪念世界和平运动十周年而创作的套色版画《我们要和平》(1959)参加莱比锡国际版画展获“银奖”。此作品集剪纸、年画、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于一体,线条粗实有力、三原色的运用和谐统一。作品分别刻画了来自亚洲、非洲和欧美洲三种肤色的儿童。她们面带微笑、眼神里透漏出对和平的渴望,最前面身穿蓝色中国传统民族服装的儿童怀抱着象征和平的白色和平鸽,后面一位身穿红色服装的小女孩及身穿黄色服装的小男孩手搭在最前面代表中国儿童的肩上,这一纵伸式的视觉指引突出了“我们要和平”的心声。

(四)热爱生活

1951年3月召开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针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问题明确指出:“使学生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在重视儿童学习课本知识外培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少年儿童。由此在美术作品中出现了周昌谷国画《两个羊羔》(1954)表现藏族儿童在党的培养下热爱生活快乐成长的情景。特伟连环画《拔萝卜》(1954)、李焕民版画《藏族女孩》(1959)、忻礼良年画《今天我来摆菜桌》(1957)、秦大虎与张定钊油画《在战斗中成长》(1964)表现了胜利归来的小八路与老八路的喜悦,小八路稚嫩和纯真的笑容显现出艰苦年代全民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周昌谷国画《两个羊羔》(1954)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描绘的情景是一位藏族小女孩正在看守两只羊羔。她头戴蓝白相间色的藏帽身穿墨色藏裙,饶有趣味的嘴里衔着一棵小草光着脚丫,身体趴在羊圈的栏杆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两只小羊羔,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显示出儿童的纯真与童趣,表现出少年儿童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热爱生活快乐成长。构图简洁点、线、面的结合加强了画面空间层次感,造型准确设色淡雅以水墨为主,大量的留白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意象美,为中国画在适应时代图像而创新提供了可行性案例。

李焕民版画《藏族女孩》(1959)作品刻画的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藏族儿童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生活的主题。作品刀法朴实粗犷、造型准确生动、色彩对比明快、身上穿着的少数民族服饰明确其藏族儿童身份。小女孩躲在门后的这一动态使画面更加灵动,粉红的脸颊上映衬着害羞的神色、双唇微抿这一典型生活中的自然神态,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印证了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藏族儿童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生活的主题。

二、儿童图像现代性再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儿童图像的视觉践行,以现实主义审美为引领的儿童图像。在新世纪国际化语境下的新潮中如何践行儿童图像现代性再造,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情操,强化历史记忆。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国人文化自信问题。换言之,如何通过儿童图像现代性再造展现文化自信;其二,如何让世界了解新中国儿童的精神面貌、让全球少年儿童感知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透过儿童图像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播中国“天下大同”包容和谐共存、共发展的政治理念。简言之,儿童图像所特有的先天条件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形塑国家形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内传媒学界提出了国家形象的“自塑”“他塑”与“合塑”的概念,强调国家形象由本国和外国媒体的评价共同构建的特性,是自我认知和国际评价博弈的结果。”人类社会起始首先用以记录的是图像,他早于文字的出现,不受国别、地域、语言的差异而影响为世界不同国家提供了更好交流与发展的途径。视觉图像的清晰易懂与便捷为我们“提升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图像时代现代性再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惟其如此,通过儿童形象地塑造展现出中国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情操。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共识中国“天下大同”包容和谐共存、共发展的政治理念。

进入当代反映儿童精神面貌的视觉图像依然存在于重大社会事件的主题创作中。反映儿童现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例如,儿童图像从抗疫斗争到北京奥运会都是时代图像中的亮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表现少年儿童美术创作的各类美术作品,到服务于少年儿童教育的连环画、宣传画、漫画、动画、插图,大众美术的发展对新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审美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2]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统形态的儿童美术也进入了历史性转型期。科技和美术的联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视觉图像的发展。

三、结语

建国初期儿童形象的视觉图像,能够投射出国家在这个时期对儿童的期待及人文关怀;也能展现出建国初期儿童的精神面貌。孔子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没有时代图像无以成为可传之信史。西晋文学家陆机对图像的重要性也曾言“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借此言之,在新中国初期儿童图像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对人民起到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证明了这一时期儿童图像的重要性。新中国前十七年时期的儿童形象通常以宣传引导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这些图像的生成既是社会生活的必然,也是美术工作者遵循艺术自律寄托真善美的对象,追求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些儿童形象经典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视觉图像。

猜你喜欢

年画和平图像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博弈·和平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期盼和平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趣味数独等4则
牛年画牛等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