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评价

2022-07-22张莹莹

医药前沿 2022年15期
关键词:龋洞龋齿创伤性

王 聪,张莹莹

(1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2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龋齿是一类以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口腔不良清洁习惯、营养不均衡、饮食习惯不佳等,患儿在发病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痛、咀嚼功能受损、消化功能及牙颌发育情况不佳等,不利于患儿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尽早给予龋齿患儿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既往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传统龋齿填充方法为龋齿患儿开展治疗干预,该虽可有助于修复龋齿,但会对患儿牙体组织造成较大的治疗性创伤,且存在较高水平的龋齿复发及填充物脱落概率,无法得到理想的整体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等新型龋-齿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方法具有治疗创伤小、疼痛感较轻等临床优势,有助于提升整体临床疗效。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00 例儿童龋齿患儿,依据具体就诊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纳入标准:①病情符合《儿童口腔学》中关于龋齿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患儿的龋齿根尖孔均已发育完全;②患儿认知功能、沟通功能良好;③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乳磨牙龋损坏所致的根尖周组织受损表现;②合并存在其他牙髓病变表现;③合并存在根尖周炎症、脓肿表现;④龋洞直径小于1 mm 的患儿;⑤中途无法继续研究。对照组男性患儿54 例,女性患儿46 例;年龄4 ~10 岁,平均年龄为(7.14±1.06)岁;龋齿颗数共计69 颗,平均(1.46±0.14)颗。观察组男性患儿57 例,女性患儿43 例;年龄4 ~9 岁,平均年龄为(7.16±1.076)岁;龋齿颗数共计75 颗,平均(1.49±0.15)颗。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防龋健康宣教:发放口腔健康手册、龋齿保健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等,讲解饮食甜食或其他零食对牙齿的危害,邀请家长协助患儿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等。同时治疗过程中安抚患儿情绪,以聊天或播放动画片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填充修复治疗:(1)明确具体治疗牙位,应用高速涡轮手机对龋洞部位进行扩大处理,待龋洞腐质去除完毕后,即可依据龋坏类型制作相应的抗力型及固定型窝洞,之后应用高压水枪有效清理牙洞,同时对窝洞位置进行有效消毒处理。(2)窝洞部位干燥后,应用日本松风株式会社生产的单凝单组份复合体进行窝洞填充处理,最后进行适当的调颌抛光处理。观察组给予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1)明确龋洞位置后,首先应用手提刮匙针对窝沟及龋洞内部进行清洁处理,同时有效去除龋洞腐质。(2)应用清洁液针对患牙部位开展涂抹处理,然后使用清水对该部位开展清洗处理,再应用干燥棉球隔湿,待水分挥发后,将调配完毕的玻璃离子黏固剂有效填入龋洞之中,并及时清除多余的填充辅料,最后进行适当的调颌抛光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治疗时长;治疗前后龋齿疼痛程度、咀嚼功能情况;以及治疗6 个月回访并发症情况。(1)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好:患儿未出现哭闹和难以忍受的现象,能一次性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一般:患儿有抵触和哭闹现象,但经不超过2 次(含2 次)的疏导能顺利完成治疗过程;差:患儿抵触、哭闹现象严重,需要3 次以上疏导或者家长强制性命令才能完成治疗。配合度=(好+一般)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牙面光滑、无填充物脱落,视觉效果满意且患儿机体症状表现全部消失,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表现;有效:少数填充物脱落,视觉效果比较满意且患儿机体症状显著缓解,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表现;无效:治疗后,机体症状表现未得到有效缓解,或存在明显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3)龋齿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龋齿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 ~10 分,得分越高,代表龋齿疼痛程度越高。(4)咀嚼功能情况。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咀嚼功能评价量表对患儿的咀嚼功能水平进行评价,量表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儿的咀嚼功能越理想。(5)并发症情况。治疗6 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继发性龋齿、感染、牙齿松动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治疗时长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时长对比

表1(续)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治疗后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咀嚼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改善对比(±s,分)

2.4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儿童龋齿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儿童群体是龋齿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龋齿发病后对患儿口腔牙齿排列及颌骨发育情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咬合关系紊乱的情况,进而可对患儿的咀嚼功能、颌面部整体发育情况甚至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尽早给予上述疾病患儿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龋齿早期可以通过氟化物溶液等药物改善患龋状况,而发展较严重且已形成洞形龋齿缺损处疾病现象时,则需要相关填充治疗。既往临床方面龋齿相关填充治疗多主要采用传统龋齿填充修复技术为儿童龋齿患儿开展治疗干预,但由于该治疗方法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应用高速涡轮手机对龋齿部位进行打磨去除处理,不单操作技术难度大,容易出现龋坏组织清除不彻底或磨损过大的现象,且治疗期间可产生较大的噪音及热感表现,进而易致使患儿出现治疗配合度不佳及排斥治疗的情况,从而降低患儿依从性,导致部分患儿无法有效进行治疗后期的定期复查,无法得到较为理想的整体疗效。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是一款新型龋齿治疗技术,开展期间主要利用手工器械对部位开展清理及治疗操作,相比高速涡轮手机打磨有效地避免了噪音,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患儿牙体的损伤,患儿及家长的接受度也更高。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前,两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的龋齿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咀嚼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龋齿疼痛程度、咀嚼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原因为:(1)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牙体损伤小,有效降低了后续并发症的发生。(2)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过程中无需制备牙洞,应用的窝洞清洁剂、牙本质处理液及微创治疗技术不仅可有效提升窝洞内腐质清除效率,临床操作相对更为简便,因此治疗时间更短。(3)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采用的是玻璃离子填充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不单色泽和热膨胀系数与人类的牙相近,且具有较好的黏度及耐腐性,能有效和牙釉质、牙本质紧密结合且不易脱落,更能缓慢释放氟素更能有效抑制继发龋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填充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龋齿疼痛表现,促进咀嚼功能恢复,减少治疗耗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龋洞龋齿创伤性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用于治疗龋齿的疗效
预防龋齿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什么是蛀牙?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效果评价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预防龋齿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