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分析

2022-07-22李子晶三亚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浓墨淡墨墨色

李子晶(三亚学院)

一、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优势

(一)追求意境

意境是艺术追求的价值所在,是指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境界与诗意情调,可以通过艺术观赏能够了解到作者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思想。任何艺术形式的体现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意境,尤其是在国画中,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国画创作者,在对国画创作时通过运用笔墨技艺,使国画作品呈现出虚拟结合、情节交融、韵味浓厚的意境空间,一直以来都被大多数艺术家所追崇,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到:“境生于象外”。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并不注重对事物外观的逼真描绘,而是注重对事物以及生命所代表的意境描述。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对意境的追求,意境的虚与实的结合,而五墨六彩技艺的合理运用,能够良好地处理国画虚实问题,合理搭配运用五种墨色和六种彩色,创作出丰富的意象造型,可以实现对空间上有限的物象超越,将艺术家的情感与物象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意境,从而实现对“境生于象外”的虚与实相互融合意境的追求。

(二)气韵生动

图1 应用浓墨与淡墨的国画局部图(来源:网络)

气韵是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生动的气韵,气韵生动一直以来都是国画艺术审美法则之一,是国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和追求。著名南朝画家谢赫在《国画品录》中提到:“国画由内而外、由里及表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还是对物象内在生命的表现”,也就是说国画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对创作者眼中世界的物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赋予物象生命和韵态。国画气韵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笔墨技艺的使用,而通过五墨六彩技艺的应用,可以表现出不同流动形态的水色,可以帮助创作者造就出具有独特风貌的色韵和水韵,当水墨接触到画纸时,水墨在画纸上自由运动,可以表现出多种韵味,比如水墨的冲洗韵味、水墨的流动韵味、水墨的吸收韵味以及水墨的融合韵味等,通过画笔对水墨的引导,可以表现出急和缓等韵感,从而产生生动的绘画效果。在创作时作者将心中的情感通过笔墨技艺,将其赋予在所绘画的物象境界中,能够产生多种艺术效果,从而凸显出国画画面生动的气韵,这也是国画写生创作中感性的体现,能够给观赏者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因此五墨六彩技艺在国画中的应用,有助于使国画气韵更加生动。

二、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表现形式

(一)浓墨与淡墨

在五墨六彩技艺中浓墨与淡墨在墨色上是相对存在的,浓墨比淡墨颜色要重一些,比浓墨颜色要浅一些,在国画中浓墨对应的是“实”,而淡墨对应的是“虚”,国画讲求虚实结合,通常情况下对于近处的实景采用“浓墨”,对于远处的虚景采用“淡墨”。浓墨是在焦墨中加入水,虽然没有光泽,但是颜色要黑一些,其作用是凸显出“白”,一般用来描绘出近处的山峰、小舟、树林等实景,其作用是使画面更加写真。与其相对应的淡墨在国画中是以点染为主,在应用中用墨要淡雅,以平淡、淡雅为主。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认为国画中清新高雅格调多是通过淡雅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淡墨在国画中的应用主要是形成国画中清新淡雅的意境,而淡墨之美就在于淡雅。淡墨多数用于对层峦叠嶂、烟雨朦胧、云雾缭绕等一些虚无缥缈景象的绘画,以此表现出远处景观自然清秀、虚幻等意境。五墨六彩中根据墨色的深浅程度将水墨颜色分为浓墨与淡墨,通过对这两种墨色的灵活运用,刻画出物象整体意境,图1 为应用浓墨与淡墨的国画局部图。

图2 国画《黄山汤口图》局部图(来原:网络)

如图1 所示,画面中采用浓墨来勾勒近处山峰的形状,采用淡墨渲染远处的山峰,利用浓墨表现近处山峰的形态,利用淡墨体现出远处山峰的气势,通过对浓墨与淡墨的合理运用,恰当处理近处山峰与远处山峰之间的虚实关系,使二者和谐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山峰的神韵与气势,使整幅画面看起来和谐自然。

(二)干墨与湿墨

干墨与湿墨是相对存在的,干墨又称积墨,是运用毛笔将墨在画纸上层层堆积,从浅到深、由薄至厚,从而表现出墨色的层次变换,使用干墨法绘制的物象更加形象与生动,因此干墨通常用来表现出浑厚浓重的情感。干墨主要用来描绘层峦叠嶂、气势滂沱的山川,先是使用毛笔蘸取水墨,在画纸上描绘出山川的外形与轮廓,待水墨干之后,采用点染的方式再在上面叠加一层水墨,以浓墨破淡墨,后再用干墨整理,反复重复多次,从而达到积染的效果,使山川等物象层次更加分明,突出山川浑厚之感。湿墨又称泼墨,著名唐代画家王洽在一次国画创作过程中,将水墨泼在了画纸上,根据泼墨在画纸上的形状,描绘成石、云、树、水等物象,自然而成,形象生动,由此被后人沿用,形成了五墨六彩技艺中的湿墨法。湿墨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比较大的毛笔蘸取多量的水墨,在画纸上随意挥洒;二是将水墨泼洒在画纸上,由画家控制水墨的流向和形态,从而产生水墨效果。湿墨法在国画中主要是用来绘画山、石等比较大的物象,采用层层晕染的方式体现出物象的层次感,湿墨要比淡墨颜色更淡一些,因此相比较淡墨,湿墨描绘出来的虚幻物象,更能表现出虚无的感觉。黄宾虹在对江南风景描绘时,采用了湿墨法,以淋漓的水墨对江南风景层层渲染,顺应水墨的形状与颜色变化,或为云、或为水,顺势而造,水墨色自然灵活,在自由随意之间表达出江南风景的韵味。

(三)焦墨与留白

焦墨相比较浓墨颜色要更重一些,其制作是将事先研好的墨放在一边,待墨中水分蒸发三分之二时,墨呈现出浓厚状,质地比较干枯生涩,表面呈现出墨的光泽感。与焦墨相对应的是留白,留白虽然不会使用到水墨,但是是通过焦墨映衬出来的一种颜色。焦墨并不是向木炭一样黑漆漆的,焦墨是有浓淡之分的,在创作国画时,必须要以“渴笔”为之,即使用干的笔占取焦墨,如果使用湿笔占取焦墨绘画,就会造成无笔无墨的现象,从而导致整幅画面笔墨僵硬凝重,没有生机和气韵。画家黄宾虹认为:“焦墨于浓墨和淡墨之间,明垢道人独为擅长,后之学者,僵直枯槁,全无生趣”,即明代垢道人在国画创作中很擅长使用焦墨,但是在实践中又很容易错误使用,全篇大篇幅使用焦墨渲染,不仅使画面没有生趣,而且如果使用干擦法将其擦拭掉,也是错误之举。所以在使用焦墨绘画之前,需要对整幅画有明确的构思,了解焦墨界限,尽可能一次完成,如果出现不足,使用焦墨将其填补完整。

留白是国画独特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开合呼应,与水墨色彩相互照应,在国画中对空白格局的处理,虽然没有使用到任何水墨技巧,但是确实挺过水墨色彩的处理,表现出留白。国画讲求“气”,留白即是顺乎气韵的流走,以水墨的虚空传递丰盈,于不着一笔水墨中表达不尽风流。在“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之说,即通过对浓墨、焦墨、淡墨、干墨、湿墨等水墨色彩在画面中位置的布局,展现出画面中的留白,对于留白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到国画的气韵。五墨六彩技艺中关于留白的表现,即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是白的对立,白是黑的凭借形式,离开的黑,白也就无法存在,合理处理黑与白的关系,体现出画面中自然之美。

留白技法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第一,根据图画开合确定留白方向。国画的气势主要依靠开合展现出来,通过黑与白的整体分配,把握开合的布置,五墨六彩技艺讲求“上开下合”、“下开上合”,黑白相间,墨色与空白之间错落有致的布局,才能构成画面虚实变化,形成大开大合的气势,因此可以根据开合确定留白的方向。

第二,黑白穿插,充实画面。将水墨元素与留白相互穿插,并控制好留白与水墨颜色的分配比例,使画面交错有序,融合无间,让留白在墨色中体现出生机,让墨色在留白中透漏出活力,提高留白的主观能动性,给画面带来活力,从而使整幅画面更加饱满。

第三,边角处留白协调处理。一幅画面有四个边角,国画讲求气韵流畅,因此画面的边角处为留白的主要区域,不能使用墨色将画面的四个边角堵死,这样会使画面气韵不流畅,从而使图画中物象产生下沉感。当四个边角处应用留白,可以使画面中主体物与配景之间更加协调,主景与配景相互呼应,从而使画面与画外之境产生关联,提升画面的意境之感。

三、五墨六彩技艺在国画创作中的融入

(一)在《黄山汤口图》创作中的融入

国画《黄山汤口图》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五墨六彩技艺,为了进一步分析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结合该国画详细绘画细节,对五墨六彩技艺在国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图2 为国画《黄山汤口图》局部图。

从图2 可以看出,这幅国画运用了五墨六彩中的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以及留白所有墨法,前景的黄山运用了干墨和焦墨,墨色颜色比较浓,表现出了黄山的苍劲;远处的黄山使用了淡墨,与近处黄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处黄山墨色比较淡薄,给人一种层峦叠嶂的感觉,还给人一种山中雾气的空间感;远景黄山与近景黄山之间的山体采用了湿墨,从近到远,墨色由深至浅,使用湿墨层层堆积出山的轮廓和纹理,使远处黄山与近处黄山有了良好的过渡,不会显得整幅画面突兀,比较自然,湿墨的运用增加了整幅画的层次感;右下角的树木绘画采用了黑墨,与画面上的焦墨和淡墨形成了对比,黑墨没有焦墨那么光亮,因此在质地上突出了山与树的不同,将二者区别开来,提升画面的质感;左上角与右上角的开合采用了留白,留白处理增加了整幅画面的空间感,大开大合也给人一种黄山的神韵。整幅画面没有使用过多的焦墨,仅是在近景黄山纹理与外形处理上运用了焦墨,但是确使近处的实与远处的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虚实处理非常得当,凸显出了黄山的坚硬、苍穹的意境,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以及留白六种墨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衬托,使整幅图看起来错落有致,使描绘的黄山气韵生动。通过以上分析,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的应用与融合,能够让国画体现出自然、简单而又有魅力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

(二)在《拟龚贤山水图册》创作中的融入

国画《拟龚贤山水图册》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五墨六彩技艺,该国画以焦墨、浓墨和干墨技法为主,以淡墨、湿墨以及留白技法为辅,将各个创作技法穿插运用,是一副典型的五墨六彩技艺创作的国画代表。画中大量使用浓墨、焦墨和干墨技法,描绘树木、山川物象,整幅画面层次丰富,墨色变化多样,画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墨色逐渐加重,将山、水、树三个物象融合在一个画面中,和谐优雅,非常自然。左下角,作者使用淡墨绘制了近处的凉亭轮廓,并使用湿墨绘制了树木的躯干,由使用浓墨描绘出了树木的枝叶,将墨色较淡的凉亭与墨色较重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用湿墨绘制树的躯干,起到墨色由浅到深过渡的作用,既凸显出凉亭凄凉的意境,又突出了树木的雄伟;画面右侧近处的山峰采用了浓墨,并采用干墨技法对山的顶部和轮廓进行了描绘,轮廓处使用干墨逐层堆积而成,凸显了山峰的气势,远处的山峰采用了淡墨,若有若无,表现出远处山峰高耸入云的意境,并且将远处的虚景与近处的实景作出了鲜明的对比,提升了画面的层次。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整幅画对于留白技法的应用比较少,在各个山峰之间仅有极少部分留白,并留白与山峰之间的衔接处采用了湿墨层层渲染,由此绘制出山峰之间的河流形态,山间小溪揣揣流入,构建了各个山峰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提升了整幅画面的气韵,笔墨层次分明,疏密结合,使山、水、树三个物象融为一体。

四、结束语

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对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五墨六彩技艺在国画创作中的融入进行了分析,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其创作技艺具有较高的传承与创新的价值,在现代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艺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继承,此次研究为国画创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五墨六彩技艺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国画创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国画创作技巧的创新与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由于此次研究时间有限,研究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今后仍会对国画中五墨六彩技艺进行深入探究,为国画鉴赏与五墨六彩技艺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浓墨淡墨墨色
书签
浓浓墨香溢煤海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浓浓墨香溢煤海
观音送子图
浓浓墨香溢煤海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花开富贵》画题诗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