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2-07-22李露许霞赵黎孙朗刘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4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刺

李露 许霞 赵黎 孙朗 刘静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临床常用西药口服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需长期服药,无法根治。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多有论述,且疗效显著。查阅近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相关症状,降低西药不良反应,且中医药诊疗方法颇多,有内服法和外治法等。文章综述中医常用内服汤及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选药处方提供思路。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汤药口服;中医外治;针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处关节疼痛,肿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相比,RA患者的生存期较短,更易患感染等重大疾病[2]。吴鞠通有言“古人谓痿痹为躯壳病,有终身之累,无性命之忧。可见痿痹不死病也。”认为痹病乃不死病,无法治愈。现临床西医学常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长期服用会造成消化道损伤、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且无法根治,只能缓解病症[3-4]。现今中医药正处于发展高峰,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发现,中医药缓解RA临床症状疗效明显,现综述如下。

1 口服汤药治疗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有不少名医经典均记载治疗RA汤剂,如张仲景载桂枝附子汤、乌头汤等,王清任创身痛逐瘀汤等,吴鞠通创宣痹汤等,现均被证实疗效显著[5-8]。汤药是临床最常用剂型之一,是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将药物加减配伍,达到调理全身气机,治疗疾病的目的。《医学源流论》载“盖服药之功,入肠胃而气四达,未尝不能行于脏腑经络”。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首载于《金匮要略》,有散寒祛风,温经通络之功,现临床常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RA[9]。研究发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减轻西药不良反应[10]。李广等[11]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及补肾祛瘀针刺治疗RA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董军胜[12]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证RA患者,发现治疗组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显著减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屈秀明等[13]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口服治疗RA患者270例,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程越久疗效越显著。

1.2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祛风湿、补肝肾、止痹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冷痹。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在明显改善RA患者一系列不适症状、体征的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修复[14]。梅江涛等[15]研究独活寄生汤对RA患者的影响发现,独活寄生汤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RA患者微循环及免疫指标。赵海燕等[16]治療寒湿痹阻型RA患者48例,发现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及骨代谢因子,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石颖等[17]治疗肝肾亏虚型RA患者80例,以常规西药为对照组,治疗组辅以独活寄生汤,结果发现,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3 蠲痹汤 蠲痹汤出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有益气活血之用,提倡“治风先治血”“止痛先理气”。研究发现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症和自身免疫相关靶点治疗RA[18]。顾向浩等[19]研究蠲痹汤辅助治疗RA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予常规西药,观察组加服蠲痹汤,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李杰[20]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发现,加味蠲痹汤配合西药可显著降低患者相关炎症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马秀琴等[21]发现,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骨代谢治疗RA,且临床疗效显著。

在《内经》认为痹病乃风寒湿三气感邪而致的基础上,后世医家对其理解逐渐深入,认为风寒湿热痰虚瘀均可致病,故可知古病今病并非全然相同,不可一贯套用经方,需辨证加减,只有师古而不泥古才可达效著。中药汤药单独服用获效缓慢,且其疗效与服药时间成正比,故临床可在辨证使用中药汤药的基础上联合西医治疗RA以获速效。

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内者内治,外者外治”,认为疾病在外者宜采用外治法。外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口服以外的所有方法,狭义为结合中医药及经络理论从体表进行治疗的方法[22]。在此所论外治法乃广义外治法,具有简便易行,起效快,且无不良反应的特点,故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RA。

2.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最早载于《内经》,言:“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认为针刺有通行气血、调和营卫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降低RA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调节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23]。苏忠星等[24]以西医常规治疗结合祛风除湿散寒方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RA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健康状态、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曾闯[25]以电针治疗RA患者,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骨代谢生化指标缓解关节炎症,且电针疗效高于普通针刺。刘光华等[26]采用桃红饮加味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以桃红饮加味结合针刺RA患者,结果认为针刺可有效调节炎症指标,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2.2 灸 法 艾灸首见于《内经》,《灵枢·官能》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是用艾绒或艾条熏蒸相应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抗炎散肿功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具有明显的温热性质。RA作为一种寒、虚体质较多的病症,临床常配合艾灸治疗。王越月[27]观察艾柱灸对RA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影响,发现艾柱灸能辅助西药缓解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王爱梅等[28]运用火龙灸治疗风寒湿型RA患者,发现火龙灸治疗RA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何文欣[29]使用不同的灸法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发现不同灸法均对RA患者有明显疗效,且隔姜灸对寒湿痹阻型RA的疗效高于温和灸和直接灸。因灸法具有温热性,对寒湿型RA疗效明显,故临床应用时应重视疾病寒热属性。

2.3 中药外敷法 外敷法又称贴敷法,临床常用穴位贴敷法,以中医辨证结合经络学说为基础,将正确的药物组方贴于相应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作用[30]。现代研究表明,单纯的穴位贴敷与西药相比治疗RA并无明显优势,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在减轻西药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同时增加临床疗效[31]。贾士枞[32]以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邪偏胜型RA患者,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谭诘[33]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发现常规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室指标、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汪洪波等[34]研究穴位贴敷对湿热痹阻型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

2.4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结合针灸、经络理论,将药物注射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35]。研究发现,穴位注射鹿瓜多肽结合西药治疗RA,可调节类风湿因子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改善患者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36]。蒲卉明等[37]探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的作用机制,认为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以抑制类风湿因子的生成以缓解病症。曾雨芬[38]发现穴位注射川芎嗪结合西药治疗RA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王英等[39]穴位注射治疗RA患者50例,发现长期穴位注射治疗RA,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且安全性高。

2.5 中药熏蒸法 熏蒸疗法最早记于《礼记》,《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认为熏蒸法有祛邪之用。通过辨证组方,将药与水混合,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水蒸气从皮肤进入机体,达到祛邪通络止痛等疗效。研究发现,中药熏蒸法可调节相关免疫因子、类风湿因子,提高RA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关节修复[40]。冯艳平[41]采用中药熏蒸法治疗RA患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炎症指标亦较对照组低。薛斌等[42]采用常规药物结合中药熏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潘星星等[43]研究中药熏蒸法结合温针灸对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中药熏蒸法结合温针灸对RA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晨僵时间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中医外治法多种多样,除上述针刺、灸法、中药外敷、穴位注射、中药熏蒸法外,还有蜡疗、耳穴埋豆、火刃针等[44-46]均被证实治疗RA患者有良好疗效,故临床应对患者病情及家庭等各种情况综合思考选法,不可一概而论,以达化繁为简。

3 总 结

综上可知,单独以中医药治疗RA疗效不低于西药,且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RA可在减轻西药不良反应的同时增强临床疗效。中医药内外治法均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促进骨修复等改善RA患者生活质量。但中医药治疗RA还存在一些问题:RA病症复杂多变,辨证、诊治标准尚不统一,穴位选择,施针手法各异,多为经验选穴施治;作用机制研究不深入、不明确;治疗时间长,长期随访困难,难以获得精确结果。针对这些问题,临床工作者应对药物及穴位的配伍功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统一临床诊疗标准;定期随访,探索长期疗效;中医选药组方均基于精准的辨证,故临床使用应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疗法,亦可多法合用,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症状。

参考文献

[1] SPARKS JA.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Intern Med,2019,170(1):ITC1-ITC16.

[2] 汪太中,万姜敏,陈红,等.重庆市綦江区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32-34,50.

[3] SMOLEN JS,LANDEWÉ RBM,BIJLSMA JWJ,et al.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2019 update[J].Ann Rheum Dis,2020,79(6):685-699.

[4] 邢沙沙,庞宇舟,陈秋霞,等.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研究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7-39.

[5] 李淑芬,邓晓光.乌头汤在风湿病中的临床应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6):64-66.

[6] 曾英,马金丹,后海云,等.加味乌头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588-2591.

[7] 周金彬,谢美芳,单华.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64.

[8] 王丹.自拟宣痹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0):67-69.

[9] 王芳,郑福增.从营卫不和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6):54-56.

[10] 嵇辉,杨增敏,陈其义.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0,15(20):3097-3100.

[11] 李广,陈艳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77-78.

[12] 董军胜.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124-125,131.

[13] 屈秀明,李荣唐.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7):55-56,72.

[14] 陈媛清,崔森,马红梅,等.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骨修复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0,15(23):3671-3674.

[15] 梅江涛,戴先文,尚辉辉,等.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微循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0,33(8):106-108.

[16] 赵海燕,杜旭,徐慧先,等.独活寄生汤调节炎性因子表达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破坏的作用机制[J].中医药学报,2021,49(1):44-48.

[17] 石颖,杨莉,蒋毅,等.独活寄生汤辅治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24-26.

[18] 应敏,王颖,刘金坤.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17):1-7.

[19] 顾向浩,陈鹏,朱琳,等.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7):812-816.

[20] 李杰.加味蠲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21] 马秀琴,任静静,刘加昌.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及骨代谢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122-125.

[22] 姚血明,马武开,唐芳,等.中医外治法在痹证中的应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73-75.

[23] 梅求安,周仲瑜,王刚,等.温针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2):200-205.

[24] 苏忠星,皇甫政彤.针刺联合祛风除湿散寒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6例[J].中医研究,2020,33(7):54-56.

[25] 曾闯.电针治疗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20.

[26] 刘光华,钟晨,刘平松,等.桃红饮加味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3):116-118.

[27] 王越月.艾炷灸对RA患者血清中CXCL1/VEG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28] 王爱梅,邹胜祥,邹美英,等.火龙灸对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护理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123-124.

[29] 何文欣.不同灸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0.

[30] 朱爽,张志娇,齐继鹏,等.中药膏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9):77-80.

[31] 王锐,刘宇轩,李永吉,等.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医药学报,2020,48(4):39-46.

[32] 贾士枞.穴位贴敷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寒邪偏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33] 谭洁.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34] 汪洪波,杨远,宋妮.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8,13(7):1740-1743.

[35] 张敏,侯丽,张兰芳.天麻素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3):20-21.

[36] 罗小光,黄翠婵,刘桂华.鹿瓜多肽注射液、骨化三醇联合来氟米特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中的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0):1881-1884,1941.

[37] 蒲卉明,赵凌艳,程建明,等.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4):711-714.

[38] 曾雨芬.结合超声评价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9] 王英,臧艳红.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3):114-115.

[40] 陈煜宇,齐张旸,赵宇杉,等.基于IL-1Ra/IL-1β平衡理论探讨中药熏蒸Ⅰ号方联合来氟米特及塞来昔布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12):14-18.

[41] 冯艳平.中藥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222-224.

[42] 薛斌,金玥.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7):162-164.

[43] 潘星星,金枝.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5):121-123.

[44] 贾西姣,张国胜.蜡疗合并中药贴敷联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1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0):18-20.

[45] 程琳,许瑞宝.耳穴埋豆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30):120-122,126.

[46] 母叶.火刃针治疗早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收稿日期:2021-11-02;修回日期:2021-12-24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