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津县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7-22赵学燕朱学亮

山西果树 2022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赵学燕 朱学亮

摘 要: 夏津县是鲁西北著名的“小杂果之乡”,椹果产业是夏津县经济林优势特色产业,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椹果品质不佳、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椹果文化旅游发展刚刚起步等问题,为此,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一线与家庭农场主、椹果种植大户、县乡干部座谈等方式,对夏津椹果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一体化销售、社会化服务、生态化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夏津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推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强椹果品牌化运营;提高一体化销售水平;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发展椹果文化旅游服务业。

关键词: 夏津;椹果产业;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2096-8108(2022)04-0066-04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识码:B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Xiajin Sorose Fruit Industry

ZHAO Xueyan 1, ZHU Xueliang  2*

(1.Xiajin Forestry Development Centre, Dezhong 253200, China;

2.Jinan Forestry and Fruit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Jinan 250099,China)

Abstract: Xiajin County is a famous fruit town  in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The sorose fruit 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economic forest in Xiajin County. It has been officially awarded the ‘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cultivar structure, poor fruit quality,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weak brand competitiveness, im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of fruit culture tourism. Through visiting and studying,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n-depth discussion with family farmers, fruit growers, county and township cadres, the prot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Xiajin fruit, breeding of improved cultivars,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rand operation, integrated marketing, social services, ecological tourism and other aspects we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ajin fruit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Xiajin;MorusalbaL fruit industry;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夏津椹果栽培历史悠久,果粒大、汁液浓,色鲜味美,含糖量高,有清香氣,品味尤佳,具有较高的滋阴、养血、补肾、健脾、乌发等功能。2011年,“夏津椹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2012年,夏津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椹果之乡”,2014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夏津县坚持秉承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努力推动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但是,由于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不佳、产业化水平不高、椹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椹果文化旅游发展刚刚起步等问题,制约着夏津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通过调查,从夏津椹果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一体化销售、社会化服务、生态化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总结提出了夏津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产业现状

1.1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制订印发了《夏津县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夏津县桑产业规划(2018-2022年)》《夏津椹果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出台了椹果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目前全县椹果种植面积3 600 hm 2,椹果年产量突破5万t,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从业人员3.5万人。经过多年的规划、调整与发展,基本形成了椹果发展核心区、缓冲区、辐射区,苏留庄镇、双庙镇、银城街道、新盛店镇等核心区椹果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5.8%,产量占比达到90.3%。

1.2 种质资源优势独特

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占地400余hm 2,百年生以上古树5 000余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唯一的桑树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栽培品种主要有白子母、大紫甜、白椹、红子母、江米椹、紫椹子、长柄白、小草莓等。2010年以来,夏津县引进了无核大十、红果2号、黑珍珠、椹莓098、龙桑、台湾46等优新品种,椹果种质资源日益丰富。

1.3 品牌化发展步伐加快

夏津县坚持品牌化发展,2011年“夏津椹果”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中国椹果之乡”;2014年被中国中药协会评为“道地优质药材种植基地(椹果/椹叶)”;2015年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了“夏津县桑产业研究院”;2018年成为山东省第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投资兴建了古桑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次发布“椹仙传奇”牌新品古桑茶、桑叶精粉及桑黄系列产品,为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支撑。

1.4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扶持发展桑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等椹果产业,培育了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圣树源农业有限公司、圣源酒业、卡洛斯酒业等桑产品深加工企业9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0余家。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在不断推出桑叶茶、桑叶面条、桑果糕点等新品的基础上,2021年,夏津德百古桑研究院首次公布桑黄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发展了鲜椹果收购点120多家,涌现出加工企业收购点60家,年外销鲜椹果500 t,年收购椹果 5 000 t;年加工桑果干、桑果酒、桑叶茶、桑果醋等 5 000余t,总产值3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1.5 生态旅游日益兴起

夏津县注重做好椹果产业与文化、乡村旅游结合的文章,依托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打造了集椹果采摘、旅游观光、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新型桑椹产业链。自2008年,夏津县每年举办椹果生态文化采摘节,2021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打造了“游黄河故道,品千年椹果”“世界遗产地,千年古桑林”的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

2 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椹果品种老化。大部分古桑椹果虽产量高,但果个小、品质退化、口感差、落果重、果肉软,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出现“丰产不丰收”现象,造成很多古桑树被砍伐。二是熟期结构搭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早、中、晚熟期品种及加工鲜食比例没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品种集中在麦收季成熟,造成椹果集中成熟、集中上市,出现“采果难、采果贵”现象。三是设施栽培亟待推广。夏津椹果栽培几乎全为露天栽培模式,一些果农成熟季节唯恐卖果难,自我压价,再加上部分收购商合伙压价,造成果农利益受损,亟需适度发展椹果设施化栽培,延长椹果采摘周期,实现错时成熟。

2.2 椹果品质不够好

一是椹果管理粗放、间套作搭配不当、过早采摘、偏施氮肥等,造成椹果菌核病和椹瘿蚊等病虫害加重发生,不利于椹果质量安全水平和种植效益的提升。二是椹果品种多而杂,串粉杂交现象较重,椹果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推进标准化生产。三是近年周边速生杨发展较快,杨树花絮污染较重,影响椹果质量和游览观赏效果。

2.3 产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率低。全县椹果加工率不足20%,其中桑黄、桑叶精粉等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还不到2%。二是加工能力弱。椹果鲜果保鲜期短,保存和运输比较困难,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投入少,还有很多是家庭小作坊,加工能力有限,像德百古桑研究院这样研发能力强的少之又少。三是链条短。现有加工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档次相对较低,多以椹果果干、果酒、果汁等初加工品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桑黄、桑叶精粉等面向高档市场的产品还没有完全成熟,精深产品加工工艺还有待开发。

2.4 品牌竞争力不强

“夏津椹果”虽然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但全县大多数椹果加工企业品牌建设和经营意识淡薄,当前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只有椹仙传奇、东方紫、圣树源和椹树下等少数几个品牌,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夏津椹果在县外的市场知名度不够响亮,品牌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

2.5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受土地政策和群众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重栽轻管现象严重,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務体系尚未形成,造成椹果先进技术推广难、病虫防治难等;椹果销售渠道不畅通,再加上椹果成熟期集中,出现“卖果难”现象,甚至造成椹果滞销。

2.6 椹果文化旅游发展刚刚起步

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科技研发区尚未投入使用,对古桑树群的传统文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对椹果历史典故和史实收集和研究不够深。椹果生态文化采摘节仅属地方级别,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品牌影响力,参与度不够高。再加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制约了椹果文化旅游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

一是加强古桑资源保护。建设古桑树保护示范基地,加大古桑树群保护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坚决制止破坏古树的行为,保护古桑树的多样性。二是加强椹果良种选育。充分利用古桑树群特色种质资源,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椹果良种选育科技攻关,培育、引进、推广一批市场认可度高、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名特优新品种。三是优化椹果品种结构配置。充分利用江米椹、白子母等古桑特色资源,适度发展无核大十、红果2号等优新品种,做到早、中、晚熟期品种合理配置;适度发展椹果设施化栽培,延长椹果采摘周期,实现错时成熟,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四是实施种植区分类经营。依据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因素,科学划定加工椹果种植区和休闲椹果种植区,分类科学经营,逐步降低鲜食椹果比重,调高加工椹果品种比重,使其基地面积至80%左右。五是做好低产低效园改造。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嫁接良种、加强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推进老弱树更新复壮、低产实生树高接换优,助推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3.2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制定完善夏津椹果管理技术规程。加快制定夏津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结合实际,逐步规范椹果苗木繁殖、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新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二是加快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建立果农定期培训机制,着力宣传推广生草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穴贮肥水等先进技术,大力普及椹果标准化生产知识,为椹果优质、安全、高效栽培创造条件。三是抓好椹果示范园区建设。扶持个人或企业选定园区作为桑果示范精品园,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引导全县桑树园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变。四是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种植模式、“公司+农户+基地”等先进组织模式等,推进桑树种植基地向优势区集聚,全面提升桑树种植基地产出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3.3 积极推进椹果产业化发展

一是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坚持以椹果产业为主导,辅以果叶兼用及桑叶产业,大力宣传产业发展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的商业资本投资,与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品生产经营流通优势企业和桑产品优势企业合作,通过扶持二产带动一产、三产协调发展,形成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切实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融入科技元素,汇聚技术人才,深入挖掘桑树果、叶、枝、根、菌等产品资源的食用、药用价值,拉长拓宽桑产业链,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古桑茶、桑叶精粉、桑黄等深加工产品,打造与红酒齐名的“中国紫酒”,推动桑产品加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并举。三是创新利用椹果树下空间。依托丰富的桑树资源优势,发展立体林业,实施林粮间作、林棉间作、林下畜禽养殖、林下中草药种植和林下食用菌培育等产业,提高椹果综合生产效益。

3.4 不断加强椹果品牌化运营

一是要加强椹果品牌培育,靠特色优势产品树立品牌,靠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不断提升椹仙传奇等椹果品牌的知名度。二是做好品牌推介和宣传,通过参加和举办椹果文化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将椹果元素贯穿全域旅游发展各个环节,在青银高速、德上高速、G308等重要交通节点,放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夏津椹果”品牌优势,打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在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西沙河风景区、大运河风景区等重点旅游区,加强观光采摘园、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科技研发区等的运营管理。三是要加大品牌管理力度,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椹果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包装设计,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维护夏津椹果品牌形象,着力提升夏津椹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5 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依托古桑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建立高端人才团队,加快椹果产业研发人才、种植业管理人才、桑产业科技型人才培训,积极建设椹果产业“人才之家”。以镇街为区域单元,组建专业化的椹果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市场化方式,面向桑农提供整形修剪、科学施肥、防病治虫等服务,着力解决生产难题。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整流域、整片区流转农户小片椹果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群防群治、统防统治,不断提高规模化效益。

3.6 不断提高一体化销售水平

健全椹果产业市场开拓机制,不断提高一体化销售水平,提升夏津椹果产品市场占有率。一是科学设定夏津椹果最优产业消费市场。通过鼓励支持在京津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建立“夏津椹果”特许专卖机构,强化品牌营销;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联合,运用超市的销售网络,扩大产品经营份额。二是依托中贸农产品综合商贸园仓储、物流、信息优势,建设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定期发布椹果供求信息,提升改造产品展示中心,打造椹产品销售平台,加强与主流电商合作,扩大销售份额。三是加强椹果营销队伍建设,创新椹果营销方式,加大对椹果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营销业务培训,培养专业知识丰富、服务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椹果产业营销队伍,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鼓励更多人才涌出,为夏津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加快椹果销售平台建设。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借助国内外各种椹果信息交流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直播平台等开拓市场,发展电商,拓宽产品销售区域,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搭建全国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网络,全力建设国家椹果产业发展聚集区。

3.7 发展椹果文化旅游服务业

一要深挖椹果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夏津椹果传统文化,广泛收集和研究椹果历史典故和史实,充分发挥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的作用,以实物、图片、影像等展示与夏津椹果有关的历史、文化等,展示椹果的相关书画、雕刻、摄影等作品,增加人们对夏津椹果文化的认识,实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二要努力开发椹果特色旅游产品。如开展了桑蚕研学基地建设,结合旅游活动的开展,建立向游客提供特色桑食品、桑饮品并能增加游客体验度的“桑工坊”,开发体验桑农生活劳动、桑林探秘等“桑园乐”特色旅游产品、桑蚕特色伴手礼产品、絲绸文创产品,并设立桑蚕课堂精品课程,推出诗歌、猜谜、竞赛等娱乐活动,让游客切身体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文化。三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丰富景区内涵,开办桑文化特色餐厅、主题酒店,提升桑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桑文化生态旅游接待能力建设,促进桑椹产业与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快速融合与发展。四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办好椹果生态文化采摘节,文化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大力提升“夏津椹果”知名度,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