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2022-07-21马文明潘猛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针法阳明面瘫

马文明 潘猛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科,安徽芜湖 241000

周围性面瘫,是指由各种缘由引起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表现为单边无力或瘫痪,我国每年至少260 万人患此病,面部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3],针灸治疗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而且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参与的治愈率更高[4]。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方式多样,但基本上选择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辨证选经配穴治疗,在此基础上或辅以不同针法,如半刺法、巨刺法、透刺法等针法[5-10];或辅以不同手法,如烧山火、钻木取火等手法[11-13];或辅以其他疗法,如温针灸、电针等[14-17],且治疗选穴又有所差异,不利于临床推广,笔者采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获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60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0~69 岁,平均(40.03±14.61)岁;病程1~5 d,平均(3.80±1.42)d;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3.80±12.21)岁;病程1~5 d,平均(3.43±1.3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18]中有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和证候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19]中风寒型面瘫的诊断标准:急性发作,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舌淡苔薄白。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单侧面瘫;③年龄18~69 岁;④病程1~5 d;⑤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肿瘤、手术、外伤等继发性面瘫;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兼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精神异样;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

1.5 治疗方法

1.5.1 西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厂家: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批号:071212;规格:5 mg/片),每日早上服用1 次,30 mg/次,服用5 d,减至每日早上服用1 次,20 mg/次,服用3 d,后减至每日早上服用1 次,10 mg/次,服用2 d 后停药。

1.5.2 治疗组 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①针刺部位:头部太阳和阳明区域。②针具选择:选用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云龙牌一次性针灸针(生产批号:20142 270226;规格0.30 mm×40 mm)。③操作方法:患者取面南坐位,医者取面南位立于患者后方,施术部位用75%酒精消毒后,通过拇指举、按、寻的手法,在头部太阳和阳明区域找到压痛点或者指下空瘪处顺时针方向沿皮针刺,以酸胀为度,治疗后留针30 min,持续治疗15 d。

1.5.3 对照组 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19]中风寒型面瘫的治疗方案。针刺部位:患侧印堂、阳白、攒竹、颧髎、颊车、地仓、四白、太阳、水沟、迎香、鱼腰、丝竹空、翳风、合谷、足三里。针具规格:0.30 mm×25 mm 及0.30 mm×40 mm。③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刺激量不宜过大,治疗后留针30 min,持续治疗15 d。

1.6 观察指标

①参照H-B 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20],根据肉眼观、静止、运动三种状态下出现的面部运动功能情况,由轻到重分为Ⅰ~Ⅵ级,记录治疗前后的分级情况。②参照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21],根据10 项面部功能损伤状况评分,包括抬额、皱眉、闭眼、耸鼻、患侧面肌肌力、鼻唇沟、鼓腮、示齿、吹口哨、降下唇,每项1~10 分(消失~正常),最后按照10 项总评分由高到低分为Ⅰ~Ⅵ6 级,100 分为Ⅰ级,76~99 分为Ⅱ级,50~75 分为Ⅲ级,25~49 分为Ⅳ级,1~24 分为Ⅴ级,0 分为Ⅵ级。

记录治疗前后的分级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21]判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达Ⅰ级,无临床症状;显效:达Ⅱ级,轻度功能障碍;好转:Ⅳ~Ⅵ级转变为Ⅲ级,中度功能障碍;无效:仍停留在Ⅳ级以上,严重功能障碍。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B 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两组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两组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多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见在于任何年龄段,主要表现为嘴巴和眼睛向一个方向倾斜,致使面部外形歪曲变形,由于咀嚼肌无力出现喝水漏水,吃食物容易存留,影响日常人际交往,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22]。目前,如何优化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是当下本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3]。

面瘫中医称为口僻,本病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如果足阳明,手太阳经筋出现拘急,则会出现口眼歪斜”“卒口僻,急者目不合...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其阐明了风寒型面瘫的主要病因和病机,机体正气不足突感风寒之邪,致阳明、太阳两经失去濡养,拘急而发病。针对风寒型面瘫的病因病机,研究方案选用了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选用头部太阳和阳明区域针刺,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依据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挖掘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其周身各部均可作三阴三阳开阖枢太极图[24],再依据六经相应的病机予以针刺。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开阖失司,阴阳首尾不续,六气气机运行不畅,表现于外则为相应的六经病变,经过针灸,调节三阴、三阳“开阖枢”的功能,使之复原其常态化功用,疾病自然得解[25]。

首先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六气开阖针法针对性强,锁定病机,直达病所。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为太阳之开机和阳明之阖机不利,导致面部气机不畅,阴阳失和。通过针刺太阳区域以“开”太阳之机,针刺阳明区域以“阖”阳明之机,使阴阳调和,气机畅达,以直达靶点的方式改善急性期面瘫的症状;其次操作简便,取穴少,根据“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选取头部,因头部取穴方便,易于术者操作,通过拇指“举、按、寻”的手法定穴,在头部太阳和阳明区域找到压痛点或者指下空瘪处顺时针方向下针,得气即可。

综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H-B 面神经功能分级、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上差异不明显,说明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等同于常规针刺,但相较于常规针刺,此方法直观易学,操作简单易懂,取穴少疗效好,且选穴相对固定,适宜在临床推广,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样本量小,无法比较对于发病第1~5 天的不同时间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治疗时间的局限,未来可观察1、3 个月甚至更久的远期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针法阳明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