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在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情感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21黄冬华缪秋妹张倩邓汝斌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绪情感

黄冬华,缪秋妹,张倩,邓汝斌(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精神分裂症的产生较为复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对其具有一定影响。患者往往对外界情感联系比较冷淡,而且在活动时往往无较高的主动性,导致其日常工作、学习等受到不良影响[1]。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时,抗精神病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难以满足当前患者对于医学治疗的需求。而且在长期用药治疗中,因迁延不愈往往使得患者出现精神残疾,导致家庭、社会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因精神分裂症往往导致患者出现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妄想、幻觉等症状,所以在对其治疗过程中,予以合理的精神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音乐治疗在近些年来较为常用,可促进患者康复,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联合音乐治疗,可使患者认知能力明显提高,对其不良情绪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探讨音乐治疗对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以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纳入标准: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20岁;住院时间>4周;总病程>2年;病情稳定;服药依从性高;经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乙醇、药物依赖症;语言交流、认知功能障碍;神经阻滞剂使用史;自伤、冲动伤人意念;哺乳、妊娠期;研究相关药物过敏[3]。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58岁,平均(38.69±2.75)岁;精神症状初发年龄18-52岁,平均(36.45±2.03)岁;总病程3-23年,平均(12.63±2.56)年;首次住院年龄20-50岁,平均(35.94±2.03)岁;评定量表(PANSS)总分(87.46±2.52)分。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1-59岁,平均(38.71±2.76)岁;精神症状初发年龄18-51岁,平均(36.48±2.00)岁;总病程3-24年,平均(12.68±2.54)年;首次住院年龄20-51岁,平均(35.98±2.06)岁;评定量表(PANSS)总分(87.51±2.49)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服用阿立哌唑片(规格5mg/片)治疗,使用剂量为10mg/次,1次/d,持续使用4周后,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缓慢调整使用剂量,最大可提高到30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治疗,包括:①治疗室中应保持光线柔和,调节合理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环境舒适,配置音响等音乐播放设备。②治疗师应掌握音乐治疗方法步骤,明确音乐治疗原理。治疗师应充分掌握心理学、精神科相关知识,且熟悉音乐舞蹈知识。③对患者讲解音乐治疗方法、目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配合度及信任度。培养患者音乐兴趣,由最初欣赏音乐到开始学习演唱,一直到能随歌起舞。最初可使用较为简单的音乐,按照患者接受度,逐渐增加难度。④治疗前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兴趣爱好进行详细了解,选取符合患者需要的音乐予以治疗。从简单的音乐知识开始对患者进行讲解,采用熟练方法提高患者学习速度。指导患者学会模拟节奏声,找

到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音乐,听音乐过程中可按照节拍演奏乐器。在选择音乐时,早期可使用节奏较为缓慢、悲怆伤感类音乐,随着病情变化,可选择较为明朗、欢快的音乐。⑤鼓励患者间彼此学习,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可互相表演,表演后给予积极鼓励,提高患者信心,使之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每次治疗1h,每周3次,持续治疗24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4];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注意力、执行能力、记忆能力、言语功能、逻辑推理、算数能力以及定向力等,总分30分,≥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得分越高认知能力越佳[5]。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结果运用SPSS20.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说明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分值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分值无对比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n=50)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4.69±2.36±1.58 29.479 0.000 58.16±2.85 42.85 40.25±1.34 40.213 0.000观察组 54.71±2.42±1.42 41.708 0.000 58.22±2.84 38.16 37.58±1.69 44.162 0.000 t 0.042 15.611 0.105 8.754 P 0.967 0.000 0.916 0.000

2.2 两组认知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认知能力分值没有明显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认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认知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n=50)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18.26±2.03 21.87±2.23 8.465 0.000观察组 18.31±2.02 25.16±2.34 15.669 0.000 t 0.123 7.197 P 0.902 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的行为、情感、思维、感知觉等方面出现一定障碍,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智能、意识方面保持正常状态,只有较少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6]。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因外部社会环境、个体心理素质等诱发,其在临床中存在较多分型,例如残留型、单纯型、紧张型、偏执型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抗精神病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7]。其中,阿立哌唑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使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保持较高稳定性,并无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但是,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并不理想[8]。近些年来,伴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持续进步发展,临床上采取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同时,可通过其他康复手段进行强化治疗,而音乐治疗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精神康复治疗方法[9]。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音乐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能够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其优势较为明显,可使患者康复效果更佳。通过音乐治疗方法的使用,可使患者情绪得到有效释放,能够将自身与外界直接的屏障打破,可促使患者更早地融入社会,对于改善患者情绪情感状态、促进心灵治愈、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音乐治疗时,其临床机制较为显著。音乐可使患者大脑受到一定刺激,由此使得一些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例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使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大脑功能恢复[10]。音乐治疗可使人体下丘脑、边缘系统的情绪中枢得到有效刺激,对于患者情绪稳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11]。人体大脑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等情绪活动中枢涉及到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在对情绪活动中枢进行有效刺激时,可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能够治疗因情绪紊乱而导致的一些身心疾病[12]。音乐可使人体大脑颞叶的听觉、痛觉中枢得到有效刺激,同时听觉、痛觉中枢具有彼此抑制的作用,可由此对疼痛进行有效缓解。而且音乐治疗可使脑垂体受到一定刺激,可大量释放脑啡呔,对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作用[13]。音乐治疗可促使患者大脑左右半球保持协调一致性,可增强患者智力,使得大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14]。人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形成需要情感培养,通过音乐治疗,可使人的情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使其人格得以重建[15]。而且音乐可使人的潜意识受到显著影响,对于心理疾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使患者行为障碍得到明显缓解。音乐治疗通过一些较为有序的行为活动,促进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于患者不良行为具有明显矫正作用,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16]。

但应注意的是,在对患者实施音乐治疗时,应通过环境建设,使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内,良好的环境状态可使患者保持更为良好的心理情绪,对于患者配合音乐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效果[17]。而且,在选择音乐类型时,在配合患者喜好与病情的同时,相比被动性音乐,使用主动性音乐可发挥更为理想的作用。听音乐的同时,患者可进行演唱,也可随歌舞蹈,或是边歌边舞等,这样可使患者对音乐兴趣更高,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情感,对患者机体灵活性、协调性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18]。而且患者可通过此方法与周围环境建立交流通道,提高患者社交信心,对其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选取适宜音乐时,可依据患者当下心境与情感状态予以选择。通常情况下,旋律较简单、较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获得患者喜欢[19]。

总之,音乐治疗在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情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得患者情绪情感能够有效表达,可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情绪情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