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因子的检测价值

2022-07-21蔡美霞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3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胃癌炎症

蔡美霞(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 江门 529030)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研究指出,整个炎症过程通过肿瘤免疫逃逸和促进新血管形成来促进肿瘤转移,但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未有明确表明[1]。如今,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诊断及治疗设备技术日渐完善,诊治胃癌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趋势来说,胃癌的治疗及预后依旧处于不理想阶段。白细胞介素(inteneukin,IL)作为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等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生长和血管生成等多种细胞过程产生驱动效果[2]。此外,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主要原因,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3]。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胃癌患者中的IL-6、IL-23和IL-17的检测价值,正文叙述如下。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研究对象的时间:2019年5月-2021年7月,将我院接诊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37-76岁,平均(56.51±1.70)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39-76岁,平均(57.51±1.73)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胃癌诊断;均是首次诊治的患者;年龄≥35岁;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晓并同意;6个月内无免疫调节级治疗者。而健康人群的体检合格,且没有使用过相关治疗药物。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凝血机制异常、严重胃部疾病者;处于哺乳或妊娠期间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依从性差者。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①采集血液标本:对两组患者取肘部空腹静脉血液5ml作为血液样本,将其放入EDTA抗凝管并在温室下保管,静置60min。常规离心,3500r/min,5min,充分分离获得上层血清后,于-80℃保存待检。②血清细胞因子IL-6、IL-23和IL-17检测:取待测标本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method,ELISA)进行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信研尊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③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选用13C呼气试验,叮嘱患者检测前1天不能饮酒,在晨起空腹检测,患者服用检测胶囊后,不能进食、进水及抽烟,使用到的尿酸13C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均为本院自备,各项操作遵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外周血清因子水平进行分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17及IL-23。②评测胃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分组,即性别、年龄、临床分期(Ⅰ-Ⅱ期、Ⅲ期以上)、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T1-T2、T3-T4)中的IL-6、IL-17及IL-23水平。③对胃癌患者HP感染的相关因子IL-6、IL-17及IL-23水平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采用SPSS22.0测评。计量资料用(±s)表述,组间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外周血清因子 观察组的IL-6、IL-17和IL-23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1 两组外周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pg/ml)

分组 例数 IL-6 IL-17 IL-23观察组 40 181.44±19.52 87.65±12.16 201.97±22.16对照组 40 53.65±11.47 42.79±7.38 95.57±10.11 t-35.698 19.946 27.628 P-0.001 0.001 0.001

2.2 胃癌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情况 胃癌患者中,年龄和性别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浸润深度的IL-6、IL-17和IL-23水平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胃癌患者不同病例特征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分析(±s,pg/ml)

表2 胃癌患者不同病例特征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分析(±s,pg/ml)

因素 例数 IL-6 t P IL-17 t P IL-23 t P性别 男 22 194.58±10.16 1.938 0.060 86.57±7.16 0.926 0.360 233.45±11.05 1.511 0.139女 18 188.37±9.98 88.74±7.63 228.34±10.11年龄 ≥60岁 20 191.54±8.21 0.165 0.870 87.28±8.16 0.328 0.745 233.17±12.12 0.563 0.576<60岁 20 192.03±10.42 88.05±6.63 231.08±11.33临床分期 Ⅰ-Ⅱ期 28 122.51±13.54 19.135 0.001 54.49±7.31 22.236 0.001 196.27±11.54 15.413 0.001Ⅲ期以上 12 213.47±14.35 115.18±9.22 255.47±10.06淋巴结转移无 11 110.73±10.06 26.322 0.001 64.85±8.27 19.913 0.001 189.72±8.76 22.949 0.001有 29 241.96±15.26 120.13±7.68 275.14±11.07浸润深度 T1-T2 16 124.55±11.37 28.649 0.001 60.14±6.01 23.938 0.001 192.15±12.21 17.704 0.001 T3-T4 24 237.81±12.79 130.16±10.59 260.17±11.70

2.3 胃癌HP感染患者的血清因子分析 胃癌HP感染阳性组的IL-6、IL-17和IL-23较阴性组的更高,P<0.05,见表3。

表3 胃癌HP感染患者的血清因子比较(±s,pg/ml)

表3 胃癌HP感染患者的血清因子比较(±s,pg/ml)

分组 例数 IL-6 IL-17 IL-23 HP阴性 22 152.89±7.96 80.17±8.73 188.72±11.04 HP阳性 18 221.76±8.72 102.41±7.65 265.94±10.93 t-26.081 8.467 22.106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胃癌作为临床消化科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其发病过程呈多因素、多步骤发展,从HP感染-慢性-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逐渐演化为不典型增生-肠型胃癌。临床早期症状并不显著,被确诊时患者多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4]。有研究指出,胃癌生存率低于20%,而早期胃癌的胃癌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尽早确诊是提高胃癌疗效和预后的关键。诊断胃癌的“金标准”是胃镜检查和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仍缺乏可靠的指标。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临床上筛查胃癌的主要方法有消化内镜检查和胃肠钡餐,但上述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临床筛查,并存在检查成本高、检查依从性低、创伤大等相关缺点[5]。此外,癌胚抗原、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等相关血清学指标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缺乏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肿瘤血清标志物对于胃癌的大规模筛查、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患者病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诱发机体慢性炎症的炎症因子与临床上许多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体内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是IL,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和分泌,然后在体内的白细胞中发挥作用。在机体细胞中,IL在B细胞和T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活化,免疫细胞的调节和活化、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

IL-6的表达水平会随着胃癌的发生发展而升高,提示IL-6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究其原因,在于IL-6参与了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组成的旁分泌和自分泌环,并经分泌途径发挥作用,破坏机体的自然杀伤能力,引起胃癌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浸润[7]。

IL-17是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具有较强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Th17细胞[8]。IL-17主要通过促进体内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血管的形成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发育;同时该指标还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细胞和炎症细胞中发挥作用。

IL-23是诱导慢性炎症的炎症因子的重要指标之一,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及转移。HP则会与相关致病因子,如炎性介质、空泡毒素基因、相关细胞毒素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及尿素酶等发生反应,破坏胃部黏膜屏障,继而使得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逐渐失衡,最终导致胃癌发生[9]。

本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的IL-6、IL-17和IL-23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胃癌患者中,年龄和性别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浸润深度的IL-6、IL-17和IL-23水平差异明显,P<0.05。由此提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L-17可刺激相关细胞,如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此外,IL-23 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和血清中IL-17均相关,IL-23可能通过诱导肿瘤微环境中IL-17A的产生促进肿瘤的生长。胃癌组血清IL-23水平最高,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随着胃黏膜萎缩向癌变发展演变,IL-23水平随之升高[10-11]。

胃癌HP感染阳性组的IL-6、IL-17和IL-23较阴性组更高,P<0.05。由此提示,一旦感染HP,会诱发IL-17水平上升,而IL-17可影响IL-6在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同时IL-6也是HP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对机体胃酸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剧胃黏膜损伤[12]。

总之,应用IL-6、IL-17及IL-23检测胃癌患者的效果突出,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胃癌炎症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从戒烟迈开对抗胃癌生活的第一步!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UBE2C基因沉默表达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