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球囊与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7-21任补元
冰 峰,任补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下肢动脉疾病,发病较为隐匿,大部分患者在疾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若疾病仍然继续进展,则患者存在需要截肢的可能,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下肢ASO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ASO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再狭窄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3]。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介入手术的应用价值得到提高,其中,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术可通过球囊导管表面抗血管增生药物的涂抹来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4-5]。本研究探讨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与DCB在下肢ASO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确诊为下肢ASO;(2)Rutherford分级为2~5级;(3)可耐受介入手术;(4)至少存在一支通畅的远端流出道;(5)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1)有介入手术史;(2)合并恶性肿瘤;(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5)存在精神系统疾病;(6)过敏体质;(7)心、肺功能严重损伤。根据计算机随机化法将100例下肢ASO患者分为试验组(采取DCB扩张治疗)和对照组(采取POB扩张治疗),每组50例。试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3.69±5.81)岁;靶血管直径(5.36±0.69)mm;病变长度(15.63±1.52)cm;股浅动脉下段病变19例,股浅动脉中段病变16例,股浅动脉上段病变15例,其中,累及腘动脉13例,存在静息痛18例,有间歇性跛行症状23例;合并疾病:脑梗死8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4例,原发性高血压22例,冠心病13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7~75岁,平均(64.02±6.27)岁;靶血管直径(5.40±0.71)mm;病变长度(15.75±1.62)cm;股浅动脉下段病变20例,股浅动脉中段病变15例,股浅动脉上段病变15例,其中,累及腘动脉12例,存在静息痛症状19例,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22例;合并疾病:脑梗死9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5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冠心病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靶血管直径等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介入手术,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实施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5 F血管鞘,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长度、部位、远端流出道状态。采用4 F单弯导管与0.035(0.0889 cm)导丝顺行开通闭塞段,若顺行开通失败,则于超声引导下对闭塞远端动脉实施穿刺,以此完成闭塞段的逆行开通治疗。导丝经闭塞段到达远端真腔后,试验组患者采用小于正常管径的0.5~1.0 mm直径POB实施1~2 min的预扩张,之后采用与靶血管直径相同的DCB进行2~3 min的扩张,压力维持在6~8 kPa,球囊两端长度超出靶血管的10 mm。对照组患者采用POB进行扩张,扩张的压力、时间均与试验组患者一致。完成球囊扩张后,通过复查DSA查看病变血管的通畅情况。对延迟造影检查显示狭窄程度仍然超过70%或存在限流性夹层的患者实施补救性支架植入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每次剂量为0.1 ml/kg,每12 h治疗1次,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用药3 d后,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继续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临床指标,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的晚期管径丢失量,Rutherford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包括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感染、穿刺点血肿等。不良事件包括截肢、靶病变血运重建、再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晚期管径丢失量的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下肢动脉MLD均低于本组术前,ABI均高于本组术前,晚期管径丢失量均低于本组术后当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晚期管径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ABI、下肢动脉ML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01、33.559、6.225、16.119,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晚期管径丢失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晚期管径丢失量的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试验组(n=50)对照组(n=50)下肢动脉狭窄程度(%) 术前 94.56±4.15 94.78±3.89术后3个月23.81±6.22a b58.63±7.14a下肢动脉MLD(mm) 术前 3.68±0.71 3.70±0.89术后3个月 3.56±0.61a b 2.03±0.28a ABI 术前 0.50±0.15 0.51±0.17术后3个月 0.79±0.20a b 0.58±0.13a晚期管径丢失量(mm) 术后当天 2.11±0.35 2.14±0.32术后3个月 0.44±0.11a b 1.65±0.23a
2.2 Rutherford分级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Rutherford分级>3级的患者为12例,Rutherford分级≤3级的患者为38例。对照组Rutherford分级>3级的患者为30例,Rutherford分级≤3级的患者为20例。Rutherford分级≤3级的发生率为76.00%(38/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1,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3/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4.0%(7/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4,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下肢ASO患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大动脉、中动脉退行性病变,其动脉内膜、脂质、中层细胞、纤维间质、组织碎片等均会发生异常沉积的情况,导致继发性血栓形成[6-7]。ASO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缺血、溃疡、下肢坏疽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8-9]。介入手术是治疗ASO的主要方法。有研究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POB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为30.4%[10]。有研究发现,77例腘动脉以下动脉病变(平均损伤长度为184 mm)患者进行了POB扩张治疗,治疗3个月后,68.8%的患者发生再狭窄[11]。有研究在实施介入术的过程中配合使用金属支架,结果显示,虽然金属支架比球囊的支撑力更好,但是长时间应用金属支架会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内膜增生,患者12个月的总体再狭窄率为30%左右,而长段病变再狭窄率则为60%左右,应用价值并不理想,因此,选择更加有效的方案对于临床疗效及降低再狭窄率具有重要意义[12-13]。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晚期管径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ABI、下肢动脉ML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3级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DCB扩张治疗下肢ASO的临床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的Rutherford分级,减少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DCB是球囊表面覆着对抗血管增殖药物的新型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是通过直接接触将药物从膨胀的球囊转移至动脉壁表面,然后进行运输、扩散和摄取。其成功之处在于能够有效、精准地释放治疗药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永久植入的需要[14]。临床前动物实验证据表明,单次DCB血管成形术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15-16]。在介入术中能够起到扩张管腔的效果,发挥抗炎、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作用,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管腔内再狭窄的发生率[17-18]。相较于POB,DCB的应用优势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1)涂层药物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2)扩张后不需要在管腔内留置器械,防止支架植入后出现断裂的情况,而且可防止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降低患者再次腔内治疗的难度;(3)操作简单,适用血管的范围较广,对于髋关节部位的相关血管病变更具有优势[19-20]。虽然DCB相较于POB的费用较高,但具有住院时间短、二次治疗率低的优势,因此,总体治疗费用与POB扩张治疗相比并不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纳入的总体样本量较少,相关监测指标较单一,数据信息量有限,后期研究需继续加大样本量进一步完善分析。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POB与DCB扩张治疗下肢ASO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DCB扩张治疗可更好改善下肢ASO患者的病情,降低Rutherford分级、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下肢ASO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