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21张亚辉田玉奇王振华
张亚辉,田玉奇,王振华
(鄢陵县中医院骨科,河南 鄢陵 461200)
脊柱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肿瘤,按照来源可将其分成原发性、继发性肿瘤,而继发性肿瘤在其中占据大多数。脊柱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生活质量下降等,据研究[1-2],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用于脊柱肿瘤治疗中,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与使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开放手术、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治疗,并分析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脊柱肿瘤患者,均表现为活动受限、剧烈疼痛、神经脊髓压迫等临床表现。采用抽样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40):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8(60.25±5.56)岁;病变锥体位于胸椎18例、腰椎16例、颈椎8例。观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8(60.29±5.42)岁;病变锥体位于胸椎20例、腰椎15例、颈椎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全麻后经前方充分暴露锥体,割除锥体肿瘤,用人工椎体或钛笼重建板钉进行固定处理;在病变锥体上下锥体拧入椎弓根钉,拧入喉切除后方椎弓、小关节与部分肋骨,将锥体肿瘤彻底刮除,最后在锥体内注入骨水泥。观察组行经皮穿刺锥体形成术治疗。全麻后取患者俯卧位,由单侧椎弓根或双侧椎弓根入路,使用11号骨针于棘突旁穿刺,沿肋骨方向使克氏针的钝头滑向锥体,确保克氏针触及到锥体处。最后进行锥体灌注,每次灌注4个锥体以内。
1.3 观察指标统计2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3-4]:显效为各项肿瘤症状消失或好转,检查结果提示已彻底去除瘤体;有效为各项肿瘤症状均有效好转,检查结果提示瘤体减少在50%以上;无效为以上标准均未达到。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542,P<0.001;t=59.957,P<0.001;t=5.369,P<0.001;t=8.407,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2,P=0.02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 2组患者脊柱稳定性比较观察组随访过程中无锥体移位现象发生,即本组患者原有生理曲度改变、成角与滑脱等现象均无进展,无进一步压缩发生,亦无脊柱、神经压迫及截瘫等。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发生锥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2组脊柱稳定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
3 讨论
脊柱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肿瘤类型,脊柱转移肿瘤多已为恶性肿瘤晚期,临床上常表现为顽固性、持续性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极易造成病理性骨折,在长时间神经压迫、疼痛影响下,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使得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5-6]。目前用于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同位素治疗及姑息治疗等,一般情况下外科手术在神经、脊髓受累者临床上适用,但有创手术毕竟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需要较长恢复时间,而化疗需要较长时间,不良反应也比较多,会对患者健康饮食造成严重影响[7-10],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止痛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于临床治疗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该术式是指在影像学设备指导下在病变锥体内注入配置好的骨水泥,以达到止痛、支撑目的[11-12]。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这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瘢痕较小,同时恢复时间也比较短。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80例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给予开放手术、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脊柱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脊柱肿瘤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总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较广,用于脊柱肿瘤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