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2-07-20江苏大学徐健向柯冰姜千曹思琪
江苏大学 徐健,向柯冰,姜千,曹思琪
一、引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相关需求,以及致力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新时代下,针对农村工作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为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对于乡村进一步发展的明确规划。从时间和空间,整体规划了农村发展建设格局,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绘就了美好蓝图。
(二)何为“绩效”
“绩效”是来源于管理学的一个概念,融合“成绩”和“成效”两词,组成“绩效”一词。其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期之内,工作者的相关工作方式、行为以及结果等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实质也就是效能与效率的相互融合。在企业当中,“绩效”经常会被用来评价员工工作完成度、效率和相关责任承担情况。1930年,“绩效”被用来衡量相关政府的工作完成情况,“政府绩效”逐渐被运用且熟知。如今,在面对评价各种主体相关能力的时候,都引用了“绩效”这一概念进行评判。
二、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一)总体目标
首先,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最终目标,综合考核乡村治理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针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总要求所设立的各级指标的达标情况。切实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各主体的使命感、危机感,增强各参与主体的效率观念和效益意识,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其次,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有序推进乡村各方面建设发展的同时,增加对乡村振兴各参与主体的效能监督,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具体原则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绩效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到绩效评价的普遍性,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为了使得出的评价结论系统科学且全面客观,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独特性,把科学性、代表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明确性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构建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尊重乡村发展现实、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指标和指标核算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将评价对象的可量化特征有效运用到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从评价对象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做到主客观相符合,力求绩效评价反馈的结果客观,切合实际。
相关性。评价指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且相关,相关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乡村振兴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部分评价指标还要具有统计意义方面的相关性,以便进行实证研究。
可比性。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比性,即要保持同类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在标准和方法上相一致。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的时候,同一个指标也要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且各项指标可以转化为统一的量化数据,便于评价结果相互比较。
明确性。在设计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评价目的、内容及客观实际,还要综合考量指标数据及佐证资料的可采集性和可获得性,要确保绩效评价指标内涵明确、具体、可测量,确保绩效评价指标在乡村工作实践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构建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在农村进行问卷发放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一手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来探寻影响江苏省乡村治理的主要因素。调查对象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75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
(二)指标设定及说明
评价指标依据绩效目标而设定,而绩效目标具有层级性,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绩效目标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所统计分析的数据,并结合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等5个二级指标和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情况等20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相关数据和村民意愿,乡村振兴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包含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员干部任职情况、党员发展状况、腐败治理状况。其中,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情况是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情况和标准化建设达标的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的综合体现。党员干部任职情况指吸引高校毕业生、社会精英人物等优秀青年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情况,包括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等情况。党员发展状况指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及对党员进行定期理论培训的状况。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腐败治理状况主要是治理和惩处村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在惠农补贴、土地征收、集体资产管理等民生领域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腐败行为的力度与效果。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
村民自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现民主、促进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自治实践状况应分为村务公开指数、群众监督指数、基层协商格局建设状况、便民服务水平共4个三级指标。其中,村务公开指数和群众监督指数用来测评村委会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的工作状况。基层协商格局建设状况指的是通过组织召开村民监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村民大会等,建立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议、自己办理的基层协商格局的情况。便民服务水平是对“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与网上服务站点、公益性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状况,以及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情况的一种综合评定。
法治乡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提高农村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事务的规范化管理,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据此,法治乡村建设状况二级指标包括4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普法指数、基层干部法治素养水平、村民法治素养水平、法律援助体系完善程度。其中,普法指数指乡村两委向乡村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的工作力度。基层干部法治素养水平与村民法治素养水平两项指标用来评定普法工作的效果。法律援助体系完善程度主要指乡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的配备情况。
良好的民风往往在德治水平高的地方产生。以道德作为行为的约束,可以缓和矛盾,确立普遍的价值认同观念,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将以家庭和睦指数、邻里和谐指数、干群融洽指数、道德模范宣传力度等4个指标对德治乡村建设状况进行绩效评价。家庭和睦指数、邻里和谐指数、干群融洽指数这3个指标用于评定乡村进行道德教化、道德激励与道德约束的效果。道德模范宣传力度是开展好家庭、好村民、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大学生村官等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表彰与宣传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体现。
四、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一)赋权方法
从不同维度选取体现乡村发展的典型指标,对江苏省乡村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对江苏省乡村整体发展状况具备初步直观的认识。
本文通过熵权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内的各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对把握各个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其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给定了k个指标 X1,X2……Xk,其中Xi={X1,X2……Xn}。假设对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为Y1,Y2……Yk,那么
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1,E2……Ek。通过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二)指标体系权重值
结合江苏省乡村实际,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的原则,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实践状况、法治乡村建设状况、德治乡村建设状况、平安乡村建设状况等5个方面构建了由20项指标构成的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标准化处理后,用熵权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表1 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
五、以绩效评价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如何实现乡村治理这一现实性问题,由此,构建乡村治理绩效评价作为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最终落实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构建乡村治理绩效评价是一项相对系统性的工作,除了对于绩效评价在构建上的探索,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服从大局,实事求是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立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现实的、长期的、深远的意义,从全局层面推进我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维的全方位发展,切实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鉴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现状,结合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如此种种,都决定了我国的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需要结合中国现实情况的特色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问题。
(二)信息透明,合理运用
对于信息而言,从收集到加工都需要做到公开透明,这对组织决策、政策执行、监督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绩效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坚持了公众参与的价值方向。乡村治理绩效评价作为衡量乡村振兴建设成效的工具,其数据的准确性就需要对相关信息数据要公开透明,经得起考验。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更加注意绩效评价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与条理性,要对公开透明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更新、分析把握。
(三)多元主体,各方协调
一个政策的实施,往往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乡村振兴也不例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人民导向,协调各方利益,保证乡村治理绩效评价科学、准确、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