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22-07-20陈小燕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江苏南通226000
陈小燕 (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缺少能够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可通过改善数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加强教学的效果.导与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应明确的内容,教师通过对学生引导,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分析探索,对知识进行深入掌握,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有效帮助.
一、学导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学导课堂指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完成导学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从已有的教学经验来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导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导课堂并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学导课堂本身就是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下形成的固定教学思维,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教学本源,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学导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选择最优的教学措施.所以,学导课堂并不需要专门的模式约束,只要教师能够将问题讲解透彻,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任何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应用其中.
第二,学导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学导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含趣味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执行力高等特点,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到一起,以此来消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抵触心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既可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学导课堂中的趣味性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需要教师控制好教学节奏,及时进行教学引导,平衡趣味教学的游戏性和教育性.
第三,学导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学导课堂的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进行内容拓展,使整个教学氛围更加自由,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仅可以完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有效提升知识储备,拓展思维认知,真正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学导”核心意义的理解
学导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快速提升,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新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学导课堂的核心意义,往往习惯性地将“学导”等同于“教学”,虽然也有意识地将学生向自主思考方向引导,但并不会真正实施,整体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在质上有所提升.例如,在进行新知识导入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已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然后非常突兀地向学生抛出进阶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整个学导过程的转变非常僵硬、不自然,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必要的技巧指导,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学导作用,还很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记忆力高、学习能动性强的优势,但其本身也存在缺乏长效学习专注力,自身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个教学过程依旧围绕着教师展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不够积极,整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死板.第二,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依旧习惯性地将成人思维带入其中,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且很容易将个人主观意识带到实际教学中,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学导课堂教学缺乏教学评价环节,或是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评价反馈,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形式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学生能力的深入挖掘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导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管理模式及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限制,很多学导课堂都存在形式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对学生能力的深入挖掘有一定的阻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决策者并没有深入教学一线,没有了解学导课堂构建的困难,单纯地从形式上对教师进行约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创新积极性;二是很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对学导课堂的理解及对教学措施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足,依旧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
(四)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较少,课堂教学不够生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导教学任务,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关联,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但从实际教学表现来看,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习惯性地运用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实例过于僵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严重的割裂感,使学生很难快速融入教学情境中,不利于后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构建的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将育人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在进行某部分教学时,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而将育人内容强行加入其中,甚至内容与教学内容根本没有联系,这种方式难以发挥出有效的教育作用,还会使教学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改善教学模式,正确理解教育的理念.预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形成预习的习惯,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预习,使其通过预习掌握教材知识,并很好地理解知识.为了加强预习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完成预习任务.经过预习之后,学生可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在学习中对相应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习的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路,掌握所学的重难点知识.比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针对预习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思考24时计时法的概念,并对其用途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预习及问题的思考来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并且能够对不同的计时法进行转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时的方式.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会使用适合的方式进行预习,可使教学的进行更加顺利.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在学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其主动进行学习思考,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为了实现深度学习目标,使教学的效果加强,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看待数学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建构思考及知识技能,给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带来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中心问题的方式来实现引导教学,使学生通过问题来建立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中心问题的设计可使学导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加强,这类问题不是用错误或者正确来直接回答的,也不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查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其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学导课堂中,教师应明确中心问题设计的要点,确定教学的目标,以深度学习为中心,借助问题来使学生关联新知识与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时候,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提出相应的中心问题,使学生能够分辨出不同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特征的认知来回答问题,并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引导学生在分辨的过程中打破直觉判断,对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并且将其与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实现理性思维的发展.中心问题的设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探究,加强学习效果.再比如,教师可提出核心问题: “信封里装着一个四边形,你们需要什么提示才能猜到它是什么图形?”让学生结合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发散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图形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特点,通过逆向思维来解答问题,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能否是其他图形,使学生打破原本的认知并开展讨论,通过联系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建立完善的四边形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体系的建立,找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深度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于探究,为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但是在教学中需要逐层落实目标,科学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进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知识的本源进行追溯,没有使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也没有探寻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数学思想及思维.一些教学缺少探究深度,没有对本质规律进行理解,这使学生即使理解了知识也难以利用,对其数学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教师应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学导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有所收获,同时应注意调整问题,使学生能够跟着思路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及长方形关系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拼成长方形,之后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学生在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后,能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通过科学引导,学生可逐步发现知识的规律,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使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再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简单算法的时候,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即“126+69=?”,一些学生会将126简化之后进行计算,一些学生会将69简化为60+9 或 50+19等再进行计算,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使学生思考可用的方法.在思考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答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四)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培养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一些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程序化的现象,难以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还有部分课堂虽然设计了讨论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进行思考,但是其中还有一些学生缺少真正的思考,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不显著.因此,为了加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应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给出应用题:“已知一个长60 cm、宽20 cm的盛水容器,将体积完全相等的五块铁块放入水中,盛水容器的水面上升了4 cm,计算五块铁块的体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了解最终的结果,结合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理解体积的概念,并且求出铁块的体积.在实验中,学生应将产生的现象记录下来,仔细观察,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并且对问题的结果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正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时,应联系所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深入理解知识,并能够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垂直及平行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垂线、平行线的性质,并经过操作来验证直线的关系.在操作中,学生可将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判断是否有交点,进而得出是否平行的结果.在判断垂直关系的过程中,使用三角尺来对两直线相交形成的角进行验证,得出一个角为直角的两条直线为垂直关系.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可掌握两条直线的关系,能够判断其垂直或者平行,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 语
小学数学导学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中心问题,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