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2-07-20王怀强
王怀强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学界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并呈快速增长之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理论和话语体系新的学术增长极。但是,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需要在基础理论建构方面加强用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全过程人民民主关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问题,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方面开展学理阐释,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系统理论结构和要素框架。这也是进一步廓清西方民主话语渗透冲击给我国学界在民主政治一般观念上造成的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建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话语权的基本要求。当前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优势的研究居多,而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思想史、观念史、概念史视野下的深入梳理偏少。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理论史和政治史相结合的视角,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基础、政治保证、制度体系、参与实践、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的认知。
相比资本主义的大本营欧洲以及工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苏联,对于那些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阶段的亚非拉国家来说,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十分薄弱,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只有在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大团结、大联合,革命才有成功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这种革命道路的典型代表,通过这条道路建立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然体现出不同于欧洲和苏联的具体特点。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建立的民主政治“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他在论述人民民主专政时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954年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时,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作为无产阶级民主原则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价值立场的先进性,又体现了实践形态的具体性和阶段性,实现了原则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人民民主才可能真正落实为“全过程”的民主。从历史比较来看,古希腊城邦民主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民主都是前現代社会的民主,民主的阶级基础和运行场域都极为狭隘。资产阶级民主虽然通过人的政治解放,在形式上实现了平等的公民权和普选制,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和对立,民主被限制在政治国家的领域;作为人的现实生活,也作为政治国家的真正基础的市民社会领域,则处于资本支配之下。与一切过去的民主政治不同,人民民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价值主体,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正是由于这一真正的人民立场,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到对不同职业、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民群众的最广泛覆盖,做到人民对国家政治管理、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事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参与,实现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党的领导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工程。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醒全党制度建设的长期性。他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8]380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里,他进一步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28]372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制度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他还特别强调:“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2]84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强化问题意识,牢牢盯住不足,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牵引,充分释放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制度效应,改革创新民主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以更加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更加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就民主政治发展来说,制度程序为参与实践提供规范、形式和渠道,参与实践则赋予制度程序内容、过程和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1]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必须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提升参与质量,形成更加丰富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参与实践。
只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水平,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更有效、更真实、更广泛,更充分地体现和反映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利益。一是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优势。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好发挥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的宣传动员和组织领导民众参与的功能,即通过更加深入的政治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树牢人民民主的价值认知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要更好地把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党领导动员民众的体制机制贯穿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以党的组织力保障民众的参与水平,推动党的领导和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达到更高程度的有机统一。二是立足技术进步丰富拓展民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要充分吸收运用社会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互联网+”丰富拓展民主参与的内涵和外延,开辟新的有序参与空间、参与渠道、参与形式,降低有序政治参与成本,提升参与的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持续性。三是持续加强公民教育,提升民众有序政治参与能力。一方面,要坚持在参与中学习,让人民群众在鲜活生动的参与实践中学习当家作主。另一方面,要把公民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引导民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培育形成积极和谐的有序政治参与文化。
民主具有工具属性。民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应社会发展和实践需要而“生”,因满足社会发展和实践需要而“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1]纵观现代社会历史,资产阶级民主的形成发展,源于其能有效满足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需要。今天资产阶级民主的异化与乱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背离社会发展和实践需要。无产阶级民主即人民民主的生命力和价值,恰恰在于能满足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社会、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5):4-13.
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80.
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2.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5.
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6.
程竹汝.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之基[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6):27-35.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G].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60.
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26.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9-13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J].求是,2021(14):4-1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8.
唐亚林.使命型政党:新型政党理论分析范式创新与发展之道[J].政治学研究,2021(4):38-49.
林尚立.论人民民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62.
利昂·爱泼斯坦.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M].何文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5.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2.
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EB/OL].(2021-12-04)[2022-06-11].http://www.scio.gov.cn/zfbps/ 32832/Document/1717206/1717206.htm.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64.
外交部.美国民主情况[EB/OL].(2021-12-04)[2022-06-11].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 202112/t20211205_10462534.shtml.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0-5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59.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0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8-209.
责任编辑:刘洢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