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生导师的班主任
2022-07-20凌宗伟
凌宗伟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界定了班主任的角色: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骨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求“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也就是说,尽管班主任的角色是多样的,但这些角色集于一身,就是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了。
何为人生导师?目前似乎找不到一个统一的定义。我觉得蟋蟀文化公司首席执行官卡佳·安德烈森定义的三类人生导师对班主任应该有一定的启发。卡佳·安德烈森认为有这样三类人生导师:明星,他们是成功的行为榜样,告诉我们如何成功;贤者,他们就像苏格拉底,并不为我们提供答案,而是教我们如何思考;策动者,他们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偶尔迫使我们踏出关键的一步。
作为中小学生成功的行为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要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导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所谓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不一定要有显赫的业绩,但作为教师,至少是敬业的、专业的、称职的。班主任应该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所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读教育理论以及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方面的书,以丰富个人知识。在求知、求真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应该是班主任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作为贤者的班主任,不可以为任何学生设定人生目标,也不能直截了当地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夏洛特·梅森在《学校教育: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中说,“人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可以说,以前建立起来的任何联系都在大脑的神经组织中留下一个有机的记忆。在一个思想或者一个经历进行生理登记的时候,或者说当对一个经历记忆或思想记忆进行登记的时候,所依靠的就是习惯。我们的生活有90%是按习惯规律进行的,因此,为了教育,我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习惯养成的心理历史和生理历史知识,以便知道这种习惯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总之,人在受教育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做两件事——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是否采取有效行动帮助学生与他人、自然、社会建立和谐的关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处理关系的活动,只有在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吸收各种思想,從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人一旦学会了与方方面面建立起某种联系,其认知与行为就可能有无限的拓展空间,但如果没有节制,则可能误入歧途。班主任要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人际关系,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规划人生。我以为,作为人生导师的班主任,需要经常思考的就是自己有没有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或者合适的,甚至只是“像样”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琐碎,个别学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要认识到,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生理”与“心理”使然。作为人生导师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阶段性、持续性、反复性,进而系统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或者说在学生成长的各个关键阶段,面对各种困惑时,为他们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付诸行动提供支持——即卡佳·安德烈森所说的策动。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全面的谋划,只是命令式的统一要求,势必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伤害学生。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必须成为冷静、坚定和非控制的榜样,必须反复提醒自己,学生终究是不成熟的,因为不成熟,才有成长的可能。
一位好的班主任,必须接受学生的种种不成熟,以各种方式鼓励与鞭策每一名学生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