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①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2-07-19殷凤春
寇 铮,殷凤春
(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韩(盐城)产业园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际级平台,要紧扣国务院批复的“一高两区”发展定位和省委省政府推动“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部署要求,主动促进东亚“小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让园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孕育新机、打开新局。但是现阶段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正处于发展提升期,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重大项目落地较慢、“产才城”融合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破解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开展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对推动盐城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韩开放合作标杆,树立国际合作园区“典型样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园区经济研究进展
产业园区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兴于21世纪,国内外学者围绕“园区建设与发展、园区发展模式”开展广泛研究。关于园区建设与发展路径的研究,相关学者认为产业园区应发挥数字优势,提升专业化协作水平[1],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培育主导产业[2]、促进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园区运营服务[3]。与此同时,应注重“产城融合”“产教结合”[4],加强产业布局规划[5],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合理布局园区功能[6],完善园区运行机制,发挥政策保障作用[7]。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研究,相关学者在研究苏州工业园[8]、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时,提出“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9]、特色化与生态化发展模式、产业链创新模式[10]等,指出产业升级、产城融合[11]、区域协同共建[12]、对接自贸试验区及园区海外合作[13]将是未来中国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随着《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的下达,中韩产业园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学者对如何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列研究。一是从比较视角出发,对盐城、烟台、惠州三地中韩产业园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中韩(盐城)产业园特色发展的路径[14]和多措并举激活发展动能的方法等[15]。二是从国家战略视角出发,认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位于“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叠加地带[16],园区特色发展要对标一流国际园区[17],坚持高端产业引领、积极对接亚太自贸先行区[18],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19],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配套机制[20],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1]。
从既有文献来看,关于中韩(盐城)产业园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且呈现相对分散、零碎的特点,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文献不足。“十四五”时期,中韩(盐城)产业园如何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如何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中韩(盐城)产业园成立以来,紧扣国务院批复的三大任务要求,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不断推进改革发展联动,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坚持创新驱动,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挖掘园区潜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集聚,知识创出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改革发展联动,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中韩(盐城)产业园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盐城市委关于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保障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十三五”末,园区产城融合核心区实现GDP总值3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亿元,注册外资到账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5.9亿美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额6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以上,注册运营各类企业2 5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191家,出口企业125家。临港配套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亿元,规上工业定报企业开票销售额40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4.7亿美元,到账外资6 000万美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
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强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推动DYK转型升级,引进SKI动力电池、华人运通、北汽摩登、国新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在“整车高端智能发展、零部件一主多元发展、汽车服务业集聚发展”三个方面同向发力、互融共促。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台湾正崴、英锐晶圆、华通新材料等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加快引进设计、晶圆、芯片、封装、测试等项目,全力建设江苏电子信息港。新能源装备产业引进天合光能、润阳光伏、阿特斯等产业龙头,已形成硅片、电池、组件、应用以及逆变器、导电浆、金刚线等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全产业链。
(三)科技创新驱动,知识创出不断提升
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科技创新资源,夯实战略科技力量基础,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等,加快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十三五”期间,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正式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提高到2.8%,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认定数位列全市第一。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建成开放,华人运通“智路”一期项目建成投运,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润阳光伏研究院、天合光能国家实验室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先后申请专利1 000多件,知识创新产出持续提高。
三、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三动”(联动、带动、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子,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产才城”融合不充分,园区发展动能不强
一是产强城弱,城市功能与产业不匹配。中韩(盐城)产业园空间布局为产城融合核心区和临港产业配套区。产城融合核心区依托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城市功能配套起步相对较晚,人口集聚速度较缓慢,核心区2020年总人口仅有10.42万人。(1)数据源自《盐城统计年鉴(2021)》,http://tjj.yancheng.gov.cn/art/2021/12/29/art_1779_3782571.html。临港产业配套区位于大丰港区,拥有国家一级口岸——大丰港,港强城弱,港城功能脱节。二是高而不尖,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中韩(盐城)产业园入驻企业高端人才紧缺和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而盐城6所普通高等院校目前仅盐城工学院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且绝大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园区企业产业需求不匹配,园区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懂韩语的人才,导致疫情期间部分企业核心人员需包机从韩国调配。三是硬而不软,城市人才吸引力不强。中韩(盐城)产业园配套了商场、医院、学校、公园等硬件基础设施,增强了高层次人才来盐动力,但是引才、用才、留才的软实力仍不够足,未能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引才优势。从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来看,盐城人才吸引力指数为25.7,全国排名第81位,省内排名第11位,仍不具有比较优势。
(二)吸引重大项目落户能力不强,对韩合作优势不明显
一是重大韩资项目相对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除了东风悦达起亚以及签约落户的SKI动力电池项目外,龙头企业相对不多,整体高精尖企业不足,新增项目大多集中在汽车配件项目。二是同韩国产业合作领域还不够广,缺乏创新平台载体。目前,核心区虽有韩资企业280多家,但是韩资企业的研发大多仍集中在韩国本部,地区总部企业和功能性机构也较为缺乏,研发力量相对不足,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三是营商环境不够优越,“双招双引”成效不明显。园区虽然不断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政策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但是政策创新力度不够,专门支持韩企投资和发展的政策较少,与苏州、无锡等省内城市相比,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2020年1--6月份中韩(盐城)产业园新增项目22个,仅为中韩(烟台)产业园新增项目的一半,且增幅相对较慢(表1)。
表1 2020年1--6月中韩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
(三)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不均衡,向海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港口航线不够密集、集装箱运输补贴力度不够大、机场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跨境物流成本较高、陆上和信息大通道建设缓慢等(表2)。二是园区产业发展薄弱。主要表现为产业要素间的互动和联动能力较弱,产业生态系统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等功能性机构较少,与东北亚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较少。三是区域内部贸易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引进来”较多,“走出去”较少;对韩日进出口贸易较多,对俄罗斯和蒙古进出口贸易相对较少,与朝鲜贸易趋于停滞。四是人文交流相对经贸关系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人文交流的“量”与“质”的不对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不协调、人文交流中包含太多商贸因素等。
表2 中韩(盐城)产业园与东北亚各国设施联通情况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韩(盐城)产业园要不断推进“产才城”深度融合,构筑园区发展新动能;要深化对韩合作创新,打造中韩合作新高地;要坚持向海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圈,推动中韩(盐城)产业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产才城”深度融合,构筑园区发展新动能
1.聚焦产城融合,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将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同步规划,科学选择产业和园区的空间组合方式,使产城相互支撑、互动发展。按照“海陆统筹、功能集区、小镇联城、轴带展开、生态治城”的思路,统筹考虑“轴、带、区、镇”等要素,同步配套推进,满足产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应围绕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中国东部光谷、江苏电子信息港、中韩海洋经济新高地。着力引进产品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水平高、项目投资强度高、产业集聚度高的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园区城镇发展。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全域统筹、轴带展开、组团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名品商贸街区、科研总部街区、影视文娱街区和健康医疗街区为一体的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枢纽经济和楼宇经济,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补齐城市和产业发展短板,解决产业和城市发展间不平衡问题,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先行区。
2.聚焦产才融合,加快集聚产业“高精尖缺”人才
一是强化“补链”“强链”“延链”激励。聚焦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带动能力强的头部企业,赋予其人才政策定制权,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实施“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政策,精准助力头部企业落地及发展。二是聚焦“资金链”,激活“人才链”,耦合“产业链”。用好“财保贷”“韩园贷”“新韩贷”“科创贷”“金科通”等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人才金”,优化“人才贷”,拓展“人才板”,发行“人才债”,搭建适应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人才梯队,促进人才、产业要素耦合。三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产业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头部企业面向社会培养“急需紧缺”专业实用人才,引导驻盐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促进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推动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同韩日院校举办合作办学项目,互派留学生,提升办学层次。
3.聚焦城才融合,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
一是用好政策“金钥匙”,打造引才绿色通道。用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大力实施名校优生“汇园行动”、万千学子“聚园行动”、驻盐高校学子“来园行动”。推动建立“不断线”对接机制,“常态化”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营造人才发展、人才争作贡献的良好氛围,营造有利于人才和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二是夯实创新发展“厚度”,搭好人才发展舞台。推进“一个高端人才市场、多个产业研究院、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规划建设,支持DYK、华人运通等园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空间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努力打造最有利于人才和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三是推广“一站式”服务,探索人才服务新模式。按照“一口受理、专员服务、部门联办、限时办结”的方式,打破传统的科室、单位行政界限,统一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为到园区工作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关、人才落户、人事关系及家属随迁等各类专员服务,打造人才“七心级”(舒心、省心、暖心、安心、顺心、放心、贴心)服务体系。
(二)深化对韩合作创新,打造中韩合作新高地
1.构筑产业生态,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增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为载体,增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夯实汽车发展基础,推动创新转型,积极引导现代汽车在盐城投资新能源整车项目,带动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建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推动DYK整车出口,力争将DYK盐城汽车工厂建成全球出口基地。二是抓好发展机遇,补足产业链短板。抢抓中国“新基建”和“韩国版新政”对接机遇,全面深化与韩国大企业集团全方位战略合作。依托DYK、SKI动力电池,瞄准从零部件到整车、从生产到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对接汉拿伟世通、LG化学,重点关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企业。依托英锐半导体、大唐半导体等现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建立与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信息领域先进企业的联系,聚焦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联产业,加快突破设计、晶圆、芯片、封装、测试等产业链项目,打造中国电子信息港江苏产业基地。三是做好招商引资,丰富产业生态。在巩固“资源+项目”“园区+项目”招商的同时,全面构建“基金+项目”“平台+项目”“品牌+项目”招商新机制。充分发挥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投资信息掌握和联络渠道开拓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对韩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2.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实效
一是用好中国(盐城)跨境电商综试区平台,打造中韩商品流通新通道。推动海锚易购、燕舞全球购、韩国贸易馆等跨境电商平台,招引优质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入驻。以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契机,加快培育开放型产业集群,推动DYK、摩比斯、斗天、京信等企业扩大海外出口业务。发挥韩日全货机航线优势,优化盐韩“海空走廊”,利用与韩国新万金互设“海外仓”的条件,不断与韩国新万金经济自由区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在韩共建服务业集聚区,构筑韩国商品进口中国的集散地和江苏特色商品出口的新通道。二是聚焦新型战略产业,打造中韩前沿产业“独角兽”群栖生态场。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与韩国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韩国创新龙头企业,推动园区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催生一批具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独角兽企业,打造前沿产业“独角兽”群栖生态场。三是实施中韩创新载体共建行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与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以及知名科创园区合作交流,推动SKI研究院、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等入驻未来科技城,引导盐城韩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建设中韩跨国企业转移中心、全省对韩交流科技创新平台、中韩跨国企业转移中心、中韩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向盐城本地企业集聚。
3.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引领。借鉴太仓对德合作经验,出台《盐城市推动对韩合作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022年盐城市对韩合作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支持韩资企业做大做强。深化落实RCEP、FTA有关政策在园区先行先试、叠加和创新,构建全方位对韩合作平台,提高对韩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打造韩资企业密集区。二是实施“一件事”改革。聚焦“集成服务”改革,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事项的一揽子事,帮助韩资企业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分析,编制一张表单,梳理一套材料,定制“颗粒化”办事指南、工作规程,使之成为可一次申请办结“一件事”组合,努力提供“千人千面”精准服务。进一步配齐配强具有国际贸易背景专业服务团队,优化审批流程,健全运行制度,强化审管联动,确保赋权接得住用得好,为DYK、SKI等重点韩企提供定制化服务,做到“一人一企”全流程跟踪服务。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清”明底线,以“亲”求作为,加强基层一线公务人员能力提升、作风建设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保护外资外贸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虚拟专家室”和在线服务平台,多渠道推送“政策服务包”,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解读,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便利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力量,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真正做好“店小二”。
(三)坚持向海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1.聚焦大交通,建设面向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
一是积极构建“海陆空”大通道。海上要加大对进出口集装箱补贴力度,加强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畅通盐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加快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运输大走廊。陆路主动对接“苏满欧”(苏州--满洲里--欧洲)、“齐鲁号”中蒙班列(威海--乌兰巴托)、“日中蒙经济走廊多式联运运输新通道”(日本--天津--乌兰巴托)等,畅通东北亚铁路大通道。空中要拓展南洋国际机场功能,努力提升机场能级,增密或增开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航线,紧密加强与周边枢纽机场的协作,打造联通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二是强化数据联通。要强化盐韩数字协同,共同推进元宇宙基础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大数据服务平台,增强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的信息化、智慧化能力,建设联通东北亚的“信息光通道”,打造元宇宙园区。
2.构建大产业,打造东北亚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是打造东北亚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要顺应“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要求,加快推动DYK、华人运通、北汽摩登、SKI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实施,加强同日韩技术交流,深化汽车产业价值链体系的分工,打造集汽车研发、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二是打造东北亚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新能源装备产业要抢抓“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战略机遇,加快吸引东北亚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盐城集聚,建成东北亚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三是打造东北亚电子信息港。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聚焦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方向,加快中国电子、英锐晶圆、IA等项目建设,推进日本东京电子、韩国OLED、韩国EA电子设备等项目落户盐城,打造面向日韩、辐射东北亚的电子信息港。四是打造东北亚未来前沿产业群。要瞄准国际前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超前部署一批具有深远影响,能够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引领东北亚产业发展新方向。
3.拓展新空间,创建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示范区
一是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发展新机遇。积极把握日韩贸易关税降低和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的政策利好,深挖培育外贸群体潜力,深耕韩国、拓展日俄蒙、突破朝鲜市场,巩固对日韩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出口优势,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高附加值产品、特色优质消费品进口。鼓励园区企业参与俄蒙朝等在国家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二是充分发挥盐城综保区保税平台功能。利用保税区发展壮大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引导制造业企业与阿里巴巴、亚马逊、速卖通、Gmarket等平台对接合作,通过第三方平台对日韩俄蒙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外文电商主播,创新跨境电商模式。三是充分发挥会展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继续举办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和“一带一路”商协会圆桌会议(盐城)峰会等重大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积极参与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争取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对外会议活动在盐城举办,全面提升盐城与东北亚国家乃至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
4.提升软实力,构建东北亚人文交流协作大平台
一是积极推动“黄海生态圈”构建。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为契机,扩大同东北亚国家在生态旅游观光方面的合作交流,吸引东北亚国家游客来盐旅游,推动“黄海生态圈”构建。二是积极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会客厅。继续组织中俄友谊新年音乐会,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类竞技活动和互访活动,并以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创建为载体,融入日韩元素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会客厅。三是不断健全外国人服务机制。主动联系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人才,并提供口岸签证、长期签证、居留许可等便利条件,推行预约预审、24小时咨询、到期提醒、送证上门等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外国人居停留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