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可评估重症胰腺炎的预后
2022-07-19王海清梁博文
王海清,唐 鑫,梁博文,陈 英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1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2放射科,四川 广安638000
轻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好,但是如果血液中混入胰腺酶,就会对机体多项功能造成损害,从而导致释放一系列的炎性介质,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使部分器官功能出现衰竭,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可达35%[1-3]。目前,关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改善研究较多,但其难点是如何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有许多评分体系,如Glasgow评分和Ranson评分等,但这些指标都包含大量的病理生理参数,对动态监测与分析不利[4]。CT是胰腺图像采集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可以对胰腺的形态和渗出情况进行监测;但临床医生在阅片时常常存在主观因素,缺少量化的临床应用方法[5],在基层医院或由于患者的经济状况,对胰腺炎的动态CT 和MRI 监控会有一定的局限性[6]。Image J是当前临床上用于分析胰腺炎患者的CT胰腺形态变化特点的一种图像软件,可计算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便于评估患者的预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能反映炎症反应的新型炎症指标,目前已用于多种危重症如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报道较少[7]。本研究以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检测在重症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上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发到入院时间不超过48 h;CT图像清晰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权。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其它器官存在严重疾病者;免疫系统缺陷者;伴有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低,无法配合研究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5(50.52±11.48)岁;胆源性7例,酒精性9例,血脂性10例,其他20例。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测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CT扫描:选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 64层螺旋CT机,扫描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5 mA,扫描时间为0.5 s/r,层厚为5 mm。
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的测量及计算:在先前测得的CT图像的基础上,通过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完成测量,利用Image J得到测量值。测量每幅影像中胰腺的密度和周围的浸润面积,最终得到平均密度;根据胰腺CT影像所显示的平面,测量胰腺或胰周渗出范围的最大水平截面,进而得到最大截面积。
BISAP评分:入院后进行评定,相关标准:血清尿氮含量超过25 mg/dL计1分,25 mg/dL及以下记为0分;格拉斯哥评分15分记为0分,低于15分记为1分;年龄>60岁记1分,60岁及以下记0分;存在胸膜渗出液记1分,未存在则记0分,分数与病情呈正比。
NLR的计算:待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在其清晨未进食前抽取5 mL静脉血样,通过高速离心机以4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提取上层血清,随后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其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并计算NLR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检测对重症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胰腺炎患者CT影像学分析
某男性患者,67岁,急性重症胰腺炎,图片显示胰腺肿大,边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见片絮状及絮条状模糊影(图1A)。某男性患者,74岁,急性重症胰腺炎,图片显示胰腺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B)。
图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CT图Fig.1 C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2.2 两组患者胰腺CT密度及最大截面积比较
观察组患者胰腺CT 密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0.001),最大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患者(P<0.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胰腺CT密度及最大截面积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T density and 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of pancre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an±SD)
2.3 两组患者NLR及BISAP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NLR 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BISAP评分较高(表2)。
表2 两组患者NLR及BISAP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NLR and bisap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Mean±SD)
2.4 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ROC曲线
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敏感度为80.31%,特异性为80.84%;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敏感度为62.51%,特异性为56.27%;CT密度及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为87.51%,特异性为82.15%(图2、表3)。
表3 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价值Tab.3 Value of pancreatic CT density and 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combined with NLR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ancreatitis
图2 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的ROC曲线Fig.2 ROC curve of pancreatic CT density and 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combined with NLR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ancreatitis.
3 讨论
近年来,虽然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并未显著降低。据统计,重症胰腺炎患者短时间内死亡率可达13.57%~48.10%[8,9]。目前,对于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比较明确,但对于其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判定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10-11]。常用的评分系统主要有Ranson、BISAP以及改良Marshall评分等,但由于这些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实验数据较多,种类繁多,各有不足,不利于对疾病的动态评价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12-13]。CT对胰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检查中,影像科医师一般不会给出胰腺大小、坏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有液体聚集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也无法提供具体的胰腺图像参数,故临床医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阅片来大致判断胰腺的病变程度和特征,但并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度[14-15],不同医师对图像特征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CT检测需结合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CT对胰腺及其周围渗出病变的密度及最大截面积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重症胰腺炎患者胰腺CT密度小于健康者,最大截面积大于健康者,说明当患者胰腺存在病变时,CT影像上会出现相应的征兆,且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有所变化,这与既往研究[16]结果类似,表明CT可用于了解重症胰腺炎的病情进展。由于重症胰腺炎属于炎症反应性疾病,因此,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的改变在判断其病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NLR是一种新型炎性反应指标,在多种患者预后评估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本研究中,重症胰腺炎患者NLR明显高于健康者,BISAP评分较高,说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NLR的变化来掌握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
此外,ROC曲线显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以及NLR在评估重症胰腺炎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在准确性方面,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评估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技术的评估准确度,患者发生胰腺炎时因为胰腺组织出现水肿症状,CT检查结果为胰腺的密度下降,水肿程度加重或坏死面积扩展,胰腺的平均密度就越来越低;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胰腺在不同水平上的CT扫描显示横断面面积最大,可反映胰腺体积变化,这是因为胰腺水肿、出血、坏死或液体积聚所致。联合测量胰腺的平均密度和最大断面面积可以综合反映胰腺炎时的水肿、坏死和炎性渗出情况[18]。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明显的胰腺水肿、坏死及液体渗出症状就会导致更为显著的平均密度和最大截面积变化。当掌握了胰腺相关参数的变化之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在检测准确度方面,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相比更高,考虑为多种指标联合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偶然性,并减少误差;此外,本研究所选用的指标在进行检测时方法和步骤较简便,人工操作对结果的影响较小,所得结论更可靠[19-20]。
综上所述,胰腺CT密度和最大截面积联合NLR检测对于重症胰腺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