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峪煤矿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敏感指标的确定
2022-07-18张逸龙方书昊杨印朝朱红青
张逸龙,吴 彦,方书昊,廖 奇,杨印朝,朱红青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20)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其前方煤体处于采前增压—卸压—恢复阶段,且随着工作面持续推进该现象重复出现[1],煤岩体内部孔隙结构及渗流状态都会发生改变,容易造成瓦斯的不均衡涌出,从而引发瓦斯事故,因此研究煤层突出敏感性指标至关重要[2-3]。目前,世界各国煤矿所采用的瓦斯预测方法已超过100多种[4-8],其中,在我国主要是以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和K1)、钻屑量指标(S)、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q)等[9-11]作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杨明军[12]采用“三率法”对煤层掘进考察区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进行了研究;张书金等[13]利用“三率法”和突出危险性相关性分析2种方法,对贵州突出矿区预测预报敏感性指标进行了研究;雷红艳[14]建立了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与ΔP的量化关系以快速确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临界值。“二指标”指的是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及钻屑量指标(S),“二指标”对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5]。灰色系统理论主要基于对灰色理论中的各因素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系统行为分析和系统因素分析[16-18]。
由于各个矿区地质条件及煤层性质差异,不同突出矿井预测的敏感性指标亦不同,需要对同一区域危险性进行相关研究,并确定其临界值[19]。基于此,以赤峪煤矿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二指标”(S和Δh2)进行预测,以期确定哪个指标的敏感性更强。同时,结合“三率”法对工作面突出预测及效果检验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以确定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
1 突出预测指标敏感性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1.1 试验地点概况
赤峪煤矿为突出矿井,2号煤层平均厚度1.8 m,平均倾角7°,最大瓦斯压力为2.66 MPa,最大原始瓦斯含量为11.29 m3/t。C1203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5 m进行一次区域验证,每个循环保留不小于2 m的超前距。钻孔在掘进工作面上下两层,各布置3个直径42 mm、深度8 m的钻孔。中间钻孔沿巷道掘进方向,两边钻孔在两侧向外施工。回采工作面区域验证在沿其推进的方向上每隔15 m间距位置施工一个直径42 mm、深度10 m的钻孔。
1.2 模型构建
将S和Δh2作为映射量指标,建立表征突出风险大小的系统映射函数如下:
E1(i)=f(X)
(1)
(2)
式中:X为由Xj(i)组成的阶矩阵;f(X)为映射量函数;Xj(i)为第i次预测的j指标实际测值;i为测定数据组序号,i=1,2,…,n;n为指标数据组数;j为指标数据序列号,j=1,2,…,m;m为指标体系采用的指标容量,取2。
经过量纲变换后的系统映射量为:
E2(i)=f(X′)
(3)
灰色关联函数pj(i)的计算公式如下[20]:
(4)
式中:pj(i)为第i时刻指标序列Xj与参考序列X0的相对差值,即Xj对X0在i时刻的关联系数;K为分辨系数,由于系统中各指标的平等性,取0.5;X0(i)为参考序列,即建立的系统映射量。
各指标与突出危险性的关联度表示如下:
(5)
2 突出预测指标敏感性数值计算
记录是否出现卡钻及瓦斯异常等动力现象,测试了C1203工作面运输巷的“二指标”数据,每个指标各131组数据。钻屑量Smax和Δh2max曲线见图1。
图1 钻屑量Smax和Δh2max曲线
由图1可知,S的最大值普遍大于4 kg/m,表明C1203工作面巷道在掘进过程中,煤层受地应力影响较大。Δh2在前期小于100 Pa,之后Δh2首次超过200 Pa且振动幅度变大,表明巷道掘进进入了瓦斯含量大且压力高的区域,发生突出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高。
将图1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果见图2(a)和(b)。
图2 无量纲化指标数据
由图2(a)和(b)可以看出,S和Δh2的曲线变化大体同步,例如出现典型瓦斯动力现象时2条曲线均明显升高。
设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参考序列为X0,基于相对优化原则,选取各指标中最优值作为灰色关联分析参考值,见图2(c)。
将“二指标”数据代入式(4)和(5),计算得到相对差值,求得S、Δh2与突出危险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P(S)=0.909,P(Δh2)=0.896,钻屑量S与突出危险性的灰色关联度更高,敏感度关系为S>Δh2。
3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
3.1 钻屑量指标临界值
分析现场测试得到的131组数据(见图1),结合S的参考临界值,得出:钻屑量S单项指标超限72次,其中出现煤炮、顶钻等异常现象26次;未超限59次,其中出现煤炮、顶钻等异常现象4次。对S的参考临界值为6 kg/m的情况进行“三率”法分析,计算得到预测突出率为54.96%,预测突出准确率为36.11%,预测不突出准确率为91.53%,可见预测突出率偏高,预测突出准确率偏低,尽管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但需要进行瓦斯治理的施工面积较大,增加了防突措施工程量。
选取8个待定临界值分别计算相对应的预测突出率、预测突出准确率和预测不突出准确率,结果见表1。
表1 C1203工作面S临界值“三率”法分析
由表1可见,钻屑量S在7.2~8.0 kg/m内预测突出率均为19.08%,预测突出准确率为88.00%,预测不突出准确率91.51%。由于131组突出危险性预测数据中的最大S值均不在7.2~8.0 kg/m内,需要对S的临界值作进一步分析。
选取C1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121组数据对钻屑量指标S的临界值范围进行分析。根据S临界值范围,S值单项指标超限61次,其中发生煤炮、夹钻、喷孔等瓦斯动力现象共25次。
选取5个待定临界值分别计算“三率”,结果见表2。
表2 C1204工作面S临界值“三率”法分析
由表2可知,当S的临界值取7.2、7.4 kg/m时,预测不突出准确率(均高于95%)明显高于S的临界值在7.6~8.0 kg/m内的准确率,同时S的临界值取7.2 kg/m时,预测突出率上升,预测突出准确率反而有所降低。因此S的临界值取7.4 kg/m较为合适。
3.2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临界值
根据现场测试得到的131组数据(见图1),以及Δh2参考临界值,可发现Δh2出现异常现象16次;未超限108次,其中异常现象15次。选取8个待定临界值,分别计算“三率”,结果见表3。
表3 C1203工作面Δh2临界值“三率”法分析
由表3可见,当Δh2临界值取200 Pa时,预测突出率为17.56%,预测突出准确率为69.57%,预测不突出准确率为86.11%。从整体上看,当Δh2临界值低于180 Pa时,预测突出准确率低于60%,预测突出率却高于30%,需要进行瓦斯治理的施工面积较大,增加防突措施工程量。当Δh2临界值高于200 Pa时,预测突出率降低,但预测突出准确率和预测不突出准确率也会随之下降,导致不安全。当Δh2取值为180 Pa时,“三率”与200 Pa时的最为接近,但效果仍不如200 Pa时的结果。综上所述,为保障矿井安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临界值取200 Pa较为合理。
3.3 “二指标”突出预测临界值
对2个突出预测指标同时进行“三率”法分析,当S=7.4 kg/m,Δh2=200 Pa时,对突出预测数据进行“三率”法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C1203工作面S和Δh2临界值“三率”法分析
由表4可见,当采用2个敏感指标同时预测时,预测不突出准确率达到了100%,同时预测突出率为31.30%,预测突出准确率达到75.61%。选取2个指标同时开展预测,并没有新增防突措施,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3.4 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S的敏感性要略好。而使用“二指标”同时进行突出预测检测出的具有实际突出危险的31次中,S贡献次数为25次,占比80.65%;Δh2贡献次数为23次,占比74.19%;其中,“二指标”同时预测有突出风险的次数为7次,分别仅占S与Δh2单独预测具有突出危险的次数比重为28.00%和30.43%。因此,尽管S值相比于Δh2对突出的敏感性更好,但Δh2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此外,在图2中,“二指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中一项指标(Δh2)超出临界值时,而另一指标(S)达到峰值却并未超出临界值的情况较为常见,说明“二指标”在2号煤层的突出预测中均不可或缺。
综上所述,钻屑量S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应同时作为2号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分别取7.4 kg/m 和200 Pa。
4 现场工程应用
2号煤层的各个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期间均按照突出煤层进行管理,其预测数据见表5。
表5 瓦斯参数测定结果
各个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压力小于0.74 MPa、瓦斯含量小于8 m3/t、Smax小于7.4 kg/m、Δh2小于200 Pa。由表5可见,几个测试地点均没有发生效果检验指标超标情况,瓦斯含量最大为6.89 m3/t,且在开切眼处,表明选择该类指标是合理的。
5 结论
1)钻屑量S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应同时作为赤峪煤矿2号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建模分析,计算敏感指标与突出危险之间的关联度,得到灰色关联度结果P(S)=0.909>P(Δh2)=0.896,表明钻屑量S作为预测指标的敏感度更高。
2)对C1203、C1204工作面突出预测数据进行“三率”法分析,当Δh2为200 Pa时,预测突出率为17.56%,预测突出准确率为69.57%,预测不突出准确率为86.11%;当S为7.4 kg/m时,预测突出率39.67%,预测突出准确率50%,预测不突出准确率为98.63%。对2个指标同时进行“三率”法分析,预测突出率为31.30%,预测突出准确率为75.61%,预测不突出准确率达到100%。确定S和Δh2临界值分别为7.4 kg/m和200 Pa。
3)通过对2号煤层各个工作面的S和Δh2的效果检验,证明了其临界值的合理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区域效果检验指标(S、Δh2)在现场生产过程中需要反复检验,以保证矿井生产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