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导入研究

2022-07-18蔡林芯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欣赏初中美术

摘要:导入是进入课堂正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教学高效开展。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一共有42个课时,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只占8个课时。虽然在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并不多,但注重通过感受、欣赏、表达等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是初中生必备的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3

0 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促进人才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课时少,部分美术教师的导入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对非中考学科持根深蒂固的漠视态度,再加上“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相比其他领域实操性不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基于此,从导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意义为起点总结五点初中美术导入的应用策略。

1 导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意义

1.1 良好的导入能提高课堂效率

美术课堂引导多采用故事、游戏等活动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解时,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强学生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进而让学生积极地投入美术学习中。可以鼓励其在美术课程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增强学习意识,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1.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环节,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展开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教师应以高效的引导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美术课堂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力,带着好奇心、求知欲进课堂。

2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导入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景,制造悬疑,增强探索欲望

创设教学情景是以学习者为主导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场景等的选取与使用,都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身体、智力发展状况。教师要学会在有意义、现实的教育情景中与学生交流、协作,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导入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唤起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进入该情境。创设情景导入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到熟悉,然后产生认同感,相信教师所讲,有兴趣听教师讲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湘教版教材中《远古的呼唤》一课,八年级学生对这些毫无吸引力的枯燥内容几乎不屑一顾,要提高其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营造出神秘感,让学生化身成为考古学家,穿越到远古时期,亲自去体验和追溯远古文明,领会远古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变身为导游,带领大家进行一场奇幻之旅,一起穿越时空,去感受远古时代的艺术魅力。

又如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本课围绕中国彩陶、青铜器和瓷器的时代背景、特点、用途等展开。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器物用途的好奇程度较高,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同学们,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的窑火中烧造了许多实用且美观的器物,今天跟着老师一起穿越到8000年前的远古时代。由于这次穿越到的地方有点久远,到达时,已到午时,同学们是不是有些许饿?”用投影仪展示众多器形让学生展開讨论,提问:到底哪一个器物是8000年前人们用于吃饭的?这种器物叫什么呢?其他器物又有什么用途?

创设教学情景制造悬疑的导入方式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素养,不仅要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将二者有效衔接后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中,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课堂高质量开展。

2.2 艺术与生活相联系,活跃课堂氛围

郭元祥教授在《生活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思想的根源就是将学习者的自身发展过程视为对象与目的,因此教育就必须构建起知识和自我的意义与联系[1]。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突出综合的课程理念,并提出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多元化发展,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笔者始终相信,欣赏课并不仅是用来训练学生对美的认知力、对美的欣赏力、对美的创新力的,而且有助于学生利用艺术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艺术和生活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以形写神》是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中“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初二学生在以往美术课中已接触过肖像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收集了许多有习惯动作、有特点的学生日常照片,在课前用国画形式描绘出来,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的照片以及略微夸张的画像后哄堂大笑,这时向学生提问:你从画面中感受到该同学的哪些特点?并向学生们展示其他画家的作品,如从齐白石的《挖耳图》感受老翁的风趣幽默、惟妙惟肖。讲到这里,已经通过该导入向学生们传达了以形写神中注重刻画神情,揭示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课程重点。

另外,也可以为学生们准备道具,直接让学生对不同职业、不同形象进行扮演以及动作模仿。让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细致观察周边人物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课程教学高效开展。例如《文明之光》一课,在讲瓷器内容前,给学生们布置任务,在家中寻找哪些物品属于瓷,遇到有趣的形状、纹饰,还可以带到教室与同学们讨论。通过对周边物品的了解,使学生们学会定义瓷器,将瓷器形状纹饰等进行分类,了解瓷器的发展状况等等。因此,在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导入方法中,较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更细致地观察生活,然后回归到课堂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总结符合本次课堂的生活内容,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2.3 运用多科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将多门学科相互融合[2]。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学科的魅力。与直接介绍的导入方法不同,这种方式可以为学习者建立一个稳定的平台,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学习知识并不是孤立的。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叠加以及学生们的探究、思索、实践,学生的知识体系会不断丰富,这时掌握的知识就能更灵活地为自己所用。此外,采取整合多学科资源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能使课堂更有趣。而在当今课程教学变革背景下,要将多学科融合起来加以研究,须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关注的点应该聚焦在学生本身、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科学相关的一些内容上。教师要学会高效、积极、正确地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

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书法的点画之美》中,要求学生掌握楷书、行书等不同字体点画的发展规律及其点画的特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舞蹈《画卷》,其中有一片段是舞蹈与书法的结合,舞者在画卷中翩翩起舞,舞动过的地方在舞台的“画卷”中显示出优美的书法线条。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此舞蹈片段,提问:同学们在舞蹈中找到了哪些新元素?舞蹈的动作和书法的点画之间有何关系?

湘教版教材《笔墨千秋》一课,引入课题可以结合周杰伦的音乐《兰亭序》,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们播放《兰亭序》,并向学生们提示:“在刚刚的音乐中,歌词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那不惧怕世俗眼光,勇敢坚定追求自己爱情的信念,其实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东晋时期王羲之所撰的《兰亭集序》,在学习文章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短暂生命历程中学会勇敢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信念,细细想来,它们拥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今天这节课带着音乐、文学中的《兰亭集序》一起走进书法世界,去感受这幅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面貌,但除了行书又有哪些不同的字体呢?它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点画之美呢?”从音乐、文学到书法,可以看到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同事物、不同角度,从已知渐入未知,将多学科资源进行整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2.4 设计模具带入课堂,强化实际效果

利用实物导入,能让学生理解得更到位。实物教具具有直观性,可以更直接地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物品,还能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要学习的物品,加深印象。同时,许多实物都具有视觉审美引导的作用,都适用于美术教学。但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实物都很难获取,尤其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而针对不易在课堂中展示的物品,教师就要有设计模具的能力。制作模具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同时,将模具带入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点的热情,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湘教版教材八年级《远古的呼唤》一课中由现代审美的细腻到远古审美的粗糙,是领悟远古艺术特点的关键。以壁画和岩画为载体,比如导入部分,壁画不便带入课堂中,但石头画更容易获取,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石头画。石头上所绘画的有阿尔塔米拉洞窟的《野牛》以及其他壁画岩画作品,再加上部分儿童画作品等。将绘有不同图案的石头展示给大家并提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石头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有些画是不是都看不懂,它们到底画了些什么呢?甚至里面有些内容来自石器时期人们所画,但那时候的人们不是画在石头上,而是在岩石上,这些画到底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画在岩石上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探索的眼光来到远古时代,我们一起去看看哪些内容是新石器时期人们所画,画面中的内容到底要传达什么样的意图。”《文明之光》一课,在讲授青铜器时,可利用课间10分钟将青铜器模型放在讲台上,好奇心会诱发学生围在讲台去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运用美术史论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学习者为本位开展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运用美术史论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是指教师运用學习者喜欢读故事、爱听趣闻故事的心态,透过介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创作故事、流派发展、传说等,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从而启发学习者思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式。运用美术史论营造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湘教版教材八年级《视觉中的红屋顶》一课,是一堂造型课,但在上造型课之前,设置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绘画的粗略认识的课程十分关键,如果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索然无味,就会直接影响后面的造型课程。课程导入安排如下:在2012年杜甫1300年诞辰之际,网上掀起了一股关于调侃杜甫画像的热搜,比如穿着可爱小裙子的杜甫、空中投篮的杜甫等。这些涂鸦画引发学生哗然大笑,这时让学生在《蒙娜丽莎》复印画上进行大胆的涂鸦,让学生们大胆地使用各种工具,并分享自己的作品。之后,引出杜尚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探讨为什么增加胡须就可以卖到接近492万元,这时学生会疑惑这种形式的作品为什么可以卖到这个价格,向学生们提问:绘画一直是这样让人看不懂吗?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讨论文艺复兴以来绘画形式是逐渐往哪些方向发展的,这也能顺利地引导后面内容的开展。让学生们感受到20世纪以来写实技术在不断发展。感受照相机的出现对原本追求写生的艺术家们的强烈冲击,体会绘画形式的越来越多元,欣赏那放在美术馆的小便池《泉》、用于商业的波普艺术等等。

事物的发展是有因果的,教师将美术史论中的逻辑用在美术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涉及史论的内容很多,如为什么《富春山居图》变成两半?为什么说莫奈是追光画家?只要将教师的精彩讲解与课堂的合理融合,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优秀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优秀的导入设计如同一把正确的钥匙,能够打开学生获得知识的宝库[3]。由此可见,运用美术史论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考查教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更是对教师知识体系的整合化以及组装捏碎能力的考验。

3 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导入同样如此。笔者在同一课题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虽然很多方法并不成熟,但对学生而言,需要新颖的导入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力,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师自身来说,完善导入方式,优化、组织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导入风格,是必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0-1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汪鑫.课堂导入方式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与策略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1.

作者简介:蔡林芯(1998—),女,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猜你喜欢

欣赏初中美术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