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体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2022-07-18高岫郭玉荣焦莉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

高岫 郭玉荣 焦莉

摘要:博物馆是传播传承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传统的功能型、科技型博物馆展示空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游客的情感需求。鉴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发展的不充分以及目前人们对情感空间的需要,文章基于实地调研法和案例资料收集法,分析国内外博物馆展示空间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特殊性,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層次三个方面阐述博物馆设计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营造提供可参考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情感体验;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博物馆展示空间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3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大众带着学习与理解的诉求进入博物馆。在这一环境中,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与日常的学习截然不同;策展人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会像教师一样站在游览者的前面,而是隐身幕后;博物馆的展厅就像一本教材,游客在书中穿梭,观赏和体验展示空间中的展品。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态、技术性范畴的展览,而是通过展品和历史记录传达其丰富的情感内涵,从而拉近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思考。同时设计师还应平衡好功能性与情感内涵之间的关系。

1 情感体验设计概述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情感的解释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态度体验”。可见,情感是人这一主体通过自身的情感和认知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情感是一种主观反应,受外在社会条件、环境的影响。体验这个词最初见于德文文献中,直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第一次把体验和经历分开,体验可以更好地说明人们对某种外在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

综上所述,情感源自体验,也是体验的产物。情感体验是体验主体对体验客体感受情绪的不同程度的具体表现。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唐纳德·A .诺曼教授表示:“实用性和功能性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欢乐、担忧、愤怒、恐惧和悲伤等多种情绪,我们的生活就会不完整。”情绪具有适用、驱动、组织和通信等多种作用。基于设计的目标,诺曼教授将情绪体验分为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1]。本能层面的设计更多是针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直观感受,关注产品的风格和外形;行为层面通常涉及产品的可用性、功能的丰富性等方面,重点在于体验者的行为活动,以达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功能,并将其从情感的角度提升到反思层面;反思层面建立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之上,即“个人满意”和“自我形象”的情感体验,这通常与一些社会行为有关,如教育、文化和思考。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情感体验是指观众在参观时,基于所看到的展品与所处的空间环境、氛围而产生的情感、情绪及心理变化,是一种通过体验对象获得的对文化记忆的独特的情感回应。重点在于人与事物的心灵沟通是一种更高级的体验,它能通过情绪体验满足个体的情感需要。

2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设计现状及问题

张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历几次兴衰。国内博物馆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展示内容不符。过于强调设计理念和建筑外观,忽略了博物馆建筑空间质量。二是博物馆展陈方式过于单一。比如在设计展板时,设计师会尽量列出和充实展板上的信息,并利用图像、投影等技术讲解展板。然而对观众来说,这些信息的传递是静态的、被动的。如今,观众对展览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示内容的表现形式需要由单一平面向多感官互动转变。现代陈列空间的设计越来越注重观众的深层情感需要,注重陈列内容对观众思维、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参与式博物馆”是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Nina Simon)提出的一个概念。她曾与全球6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合作策划各种面向观众的展览和教育项目,其著作《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被誉为“博物馆的远见者”,反映了国外博物馆的最新发展趋势——参与性,具体阐述了博物馆展览设计、观众情感需要和现实的结合[2]。从“我”到“我们”,运用多种互动技巧将各个观众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群体效果,实现社交目的,尽可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展览上。

3 情感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3.1 注重主体体验

设计注重人性化,关注体验者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需求,营造和谐、舒适的展示空间,努力构建人与人、人与展品、建筑与展品的和谐关系。在以情感体验设计为主导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要强调游览者的主体地位。展示空间是为了人而设计的,因此要处理好人与空间、展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性化设计。通过细节的人性化设计,拉近人和展品之间的距离[3]。将人性化理念融入空间陈列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参观群体的情感需求。例如大英博物馆为特殊参观者免费提供手语导览和视障语音导览服务,尽量消弭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背景、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不平等,在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3.2 保持技术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今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多媒体科技的应用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如内蒙古博物院历时三年打造的流动数字博物馆,通过360度扫描实体展品,采用触摸屏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联结虚拟与现实、在地与在线,营造在场式的数字文化体验,是博物馆数字化转变的典型范例[4]。

3.3 注重场所安全性

博物馆必须为观众提供安全的观展环境,因此场所的安全性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在展示空间划分上,应使空间划分合理,使观展线路(即展线)简单直接;在陈列材料方面,要尽量选择防火、无污染的材质;展示柜的安全性也是设计的重点,稳定的柜体可以保证展品和游客的安全;在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上,应遵循安全、还原、舒适的设计原则,不仅要烘托展品,还要强调疏散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另外要注意避免出现眩光的情况;展示的视觉标志应使公众清楚地看到整个空间的形状和其所处的位置,以便在出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协助游客安全撤离。

3.4 确立风格特征

要想使公众有效地接收信息,就需要深入研究承载信息的展品。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展示空间设计是一种“配合演出”,博物馆内部空间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使展品更加精美。因此在设计展示空间时,要以了解展品特性、突出展品特征为前提,避免出现展示空间过度装饰、忽视展品的现象,影响信息的有效传递。

4 情感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具体运用

4.1 本能层次设计——以视觉为主导的情感美

人类获取信息,有80%是通过视觉,视觉是主要的感知手段。以视觉为主导的五觉或五感属于本能层次范畴,通过视觉感官使参观者审美层面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对博物馆的参观者来说,丰富的色彩情感语言比展板上成百上千的方块字更具有吸引力。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色彩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空间的风格和氛围。因此,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要充分考虑色彩这一因素,主体色调要符合展品的文化意蕴,不可有冲突。例如浙江久宜珠宝办公展示空间,以三原色诠释空间的多变可能性。设计师利用多变的色彩诠释空间的多变可能性,将多变的色彩感受与材料质感融合,形成一种功能逻辑。其打破传统珠宝零售空间的奢侈氛围,给消费者和观赏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

灯光的营造和运用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空间的灵魂,通过光能够营造空间的神秘感、层次感和空灵感等。不同博物馆的内容与主题不一,灯光照明也会不同。例如科技馆中照明度偏高,在强调科技感的区域,光色适当偏蓝。展示空间中灯光通常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具有泛光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展示空间的灯光通常是人造光与自然光相结合。自然光的魅力在于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互动,多用于博物馆空间的过渡区域。人工照明的设计则多运用现代光学、电子、智能技术,基于保护展品的基本原则,营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灯光效果,使展品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得以再现,为观赏者提供舒适、高质量的光体验环境。

材质也是表达情感的符号之一,人们通常通过视觉及触觉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粗糙或细腻、起伏或平顺、坚硬或柔软、透明或浑浊、轻盈或沉重,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联想。天然的木材会给人自然、温暖的情感体验,人造的金属会给人高贵的情感体验。例如苏文辉主持设计的福建德化龙鹏艺术馆,水系延伸至整个展示空间,天然的石材与大面积的夯土墙相互呼应。通过大自然的肌理,弱化空间的冰冷感,既解决了艺术品的陈列问题,又唤醒了空间与人的内在力量,营造出一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学空间。

4.2 行为层次设计——以实用为中心的情感传递

行为层次与人们在使用某个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实用感受、愉悦程度、效率有關,即一个产品的可用功能性,使用产品时的实用效率、易理解程度及感受。其中功能性是行为层次设计优先考虑的因素,即关注设计对象的实用需求和习惯。在博物馆设计中,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互动已成为当下追求的目标。行为层次的设计越来越受设计师和参观者的重视。使博物馆展示空间这种文化输出场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博物馆展示空间承载的文化得以传承,抓住年轻一辈的情感需求,是设计师需要修炼的功课。

行为层次的互动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重要路径。例如在艺术总监迪·尔曼·图蒙的指导下,上海电影博物馆创造了一个以互动和对话为驱动力的博物馆体验环境,使参观的游客成为上海电影故事中积极的参与者。展厅中的亮点之一是一条长50米的“电影河流”,展示了我国从1949年到现在的电影。在展示空间的行为层次设计上,感官体验并不占主导,更应该注重观赏者行为活动的体验。因此必须考虑空间的实用性(功能性)、舒适性(尺度感和安全性)和易理解性(易操作性)。通过优化提高展板字体的大小和工整程度、电子产品的易操作程度等,能够引发参观者的兴趣,使其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4.3 反思层次设计——以精神寓意为内核的情感暗示

反思层次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表现,比较典型的几个方面有巧妙构思带来的趣味感、良好效用带来的享受感、完成交互带来的成就感、回忆与经历有关的个人归属感、人际成功有效交流的愉快感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是个人回忆和经历带来的归属感,其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运用是最难把握的。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和经历,所以运用这种共通的情感并照顾到每个人的个性存在一定的难度,设计师需要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寻求和谐统一[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及个人价值层面的个性化是普罗大众中的新风向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创作者能否真正传达展示内容蕴含的文化寓意,是评判是否实现设计价值的重要标尺。要想良好地发挥博物馆展示空间输出文化的作用,需要设计者关注受众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使观者感受到舒适感和尊重感,更能够使观者对展示空间产生极强的认同感,并在离开该空间后仍然能够保持良久的参观回忆。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或形成记忆,或引起个人的情感共鸣。

5 结语

文章分析博物馆发展现状,总结出博物馆展示空间现存的问题。从情感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入手,借鉴情感体验理论中体验者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模式,将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引入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感体验这一新视角下的空间设计方法,使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表现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晓秋.基于情感体验的人物纪念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9.

[2] 韩彬彬.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交互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 刘芳.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0.

[4] 张威.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J].艺术评论,2009(3):92-94.

[5] 白月.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作者简介:高岫(1998—),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郭玉荣(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焦莉(1998—),女,四川达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
论钢琴艺术情感体验
拓展阅读,古诗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探索
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