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的运用探究

2022-07-18胡钟秀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设计实践数字媒体

摘要:数字媒体是科学技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数字媒体产品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影响下,将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目的是使产品能够更加有效地被用户使用,并使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得到更愉快的体验。基于此,文章探讨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心理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J50;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由美国唐纳德·诺曼提出,因此其理论基础、发展与研究建立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1]。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的研究为主,目的是探讨人的心智和行为,通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等手段在设计中传达研究成果。国外对这门学科建设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并深化和发展出了更细小的亚学科,以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2]。国内的大部分研究则是基于国外已发展的学科,通过对自身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特色的分析和解读,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在知网上以设计心理学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701篇中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385篇,学位论文150篇,可见在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人群范围较大。从范围上看,设计心理学已经被划入很细的学科范围,比如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等,说明在设计领域的不同类型中,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越来越关注在设计中关切人的需求。

其次,在知网上以数字媒体设计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2 516篇中文文献。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数字媒体的需求飞速增加,需求质量也不断提高[3]。文章将这些研究论文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论述数字媒体的艺术设计为主;第二类是以论述数字媒体设计下划分的亚学科设计为主;第三类是以论述数字媒体的设计运用为主。文章主要结合设计心理学的著作、文献和以论述数字媒体的设计运用为主的文献进行考察、分析和撰写。

2 数字媒体的发展现状

现代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媒体持续、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从而刺激了视觉传播新形态的产生[4]。与报纸、电视、广播等相比,数字媒体在文本的定义上被划入新媒介的范畴,指向包含运用当代数码技术的媒体,但超越文本的定义,专注于媒介承载的内容,数字媒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品[5]。

数字媒体以数码技术为载体和表现手段,覆盖范围广泛,除了网络、移动端的技术合成类型,还通过新技术对旧媒介的再使用,形成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形式[6]。数字媒体艺术便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形成具有独特艺术语言与风格的形式[7],如数字游戏艺术、数字多媒体艺术、数字装置艺术、数字设计艺术、数字电视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8]。数字媒体艺术虽然种类丰富,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基础艺术语言元素是共通的,如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影像等。传统的艺术语言元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编码后在媒介中展现出新的质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物理上的约束。

数字媒体艺术因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五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交互性,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技术在媒介领域最重要的作用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体验——可通过新媒介影响他人及外界事物;第二个特征是沉浸性,数字媒体艺术构建出现实生活中人的感受和周遭环境,达到仿真状态[9];第三个特征是综合性,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分支种类可以看出,创作的过程也是多种艺术形式与多种数字技术整合的过程,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也有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合作;第四个特征是叙事性,这是数字媒体艺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特性,与人类的日常思维模式接轨[10],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与使用;最后一个特征是超媒体性,媒体本身也被视为多种媒介要素,分解固定搭配的媒体并重新创建彼此之间的联系,再构成媒体的新模式。

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有机互动,试图将理性技术和感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数字媒体的新生产在全球化视觉文化语境中代表着全新的生存模式和思想价值体系。

3 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3.1 运用范围与形式

通过查询大量的资料可知,设计心理学是一个发展起步较晚的学科。心理学一开始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被运用在医疗领域,在设计领域,其作用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心理学是随着人们需求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生产的多样化而产生的。設计必须以人为主,才能为人所用,因此需要研究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使得心理学被广泛运用到设计领域。多学科交叉是设计心理学的基础,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运用设计心理学时,需要了解和分析设计心理学可以被运用在数字媒体设计的哪些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运用之后的成果。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字媒体设计可以在哪些方面运用设计心理学,需要了解和分析两者的交叉内容。数字媒体是依赖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和设计心理学一样,也是横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但是主要专注于传媒或者媒体领域,通过对创作作品或者艺术设计的运用和发展,推动媒体网络发展。在数字媒体领域中与设计相关的内容众多,如交互产品设计、数字娱乐设计、传统媒介数字设计、时基媒体设计、数字游戏设计等。因此,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可以被广泛应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3.2 以喜马拉雅APP为例探究设计心理学的作用

数字媒体的信息记录方式是计算机语言中的“0”和“1”,通过多种技术的运用,最后以图片、文字、音频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快速但冗长的过程中,涉及的设计类型有很多,如图形图像设计、交互设计、动画设计等。文章以手机移动端的音频媒体APP——喜马拉雅为例,以其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论证设计心理学的作用。

喜马拉雅APP界面的主色调为橙红色和白色,设计风格简单大气,所采用的设计元素较为统一化和扁平化,符合喜马拉雅用户群体年龄跨度大的特点[11]。这样的设计决定来自产品研发初期设计团队对用户群体的把握,通过市场调研、用户画像、用户喜好分析,制定出准确的设计导向方案。Banner(横幅)置于最上方并滑动播放,设置的内容除了有主打的音频节目外,还有很多广告,图片的处理模式采用长方形圆角,打造丰富又规整的视觉感[12]。这一点结合了人的视觉条件和使用习惯,将需要吸引信息流的重点节目和可盈利的广告放在设置好的位置上,从而激发用户兴趣。

在内容模块的划分上,喜马拉雅将内容划分为10个类型:排行榜、分类、独家剧场、限时免费、喜马听书、缓解压力、相声、今日热点、历史和脱口秀。这样的分类方式不仅适应了用户对音频类内容的认知模式,还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中国用户对音频类内容的分类受到历史习惯的干预,如新闻、相声、脱口秀、漫谈等,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音频类内容在功能性上产生了更多样的需求,比如助眠、缓解压力、运动等,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改良,以设计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可以为产品团队提供良好的框架。

在产品的功能分类上,喜马拉雅因内容承载量大,可操作和设计的自定义程度也很高,用户在APP上除了可以听音频、找音频和直播外,还可以使用其他附加功能。但是在APP首页最下方的导航栏设计中,设计团队坚持使用传统简洁的功能分区,分为四类:首页、VIP、发现和我的。中间带有播放页面的快捷键,看上去只是简单粗暴的设计,其实运用了设计心理学。由于功能分类过多,团队通过用户反馈得知当代人在浮躁的生活中通过APP娱乐,更需要简单快速的指引,达到快速娱乐的目的,避免使用者的耐心流失。但团队并没有局限于此,用户在对APP有基本的了解之后,会发现更多隐藏式的功能,这不但可以优化用户体验,还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在交互设计上,按照用户惯例采用点按式和滑动式交互手势,在音频详细页面中通过上下滑动展示音频的文字内容、有关信息和社区用户留言,带给用户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体验,使喜马拉雅作为一个音频类APP,内容更为饱满。点击分类后,最左侧的分类栏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地锁定内容分类,右边主页面的音频内容由卡片式图像和主体文字构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内容之间互相干扰。进行交互设计需要设计者提前分析用户,构建符合设计原则的产品概念模型,通过图文、按钮,结合用户的使用动作,最后形成完整的交互逻辑。在交互逻辑的构建中,用户的心理是重中之重。

设计心理学主要是在数字媒体设计工作的开始提供帮助,在初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打造合适的设计方案或者工作模型,在设计工作中起着检验和调整的辅助作用,使产品更人性化,使产品提供的服务更完善[13]。

4 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媒体设计实践中运用的启发

从前文的案例分析来看,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前,需要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需求在产品中体现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体验和感受。但人对体验和感受的形容与描述是主观的、广泛的、不准确的,在难以把握的时候,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可以尽可能模式化或者量化形成粗略的评价体系或者评分系统,以辅助设计者的工作。设计心理学帮助设计者了解群体的心理需求、动机与行动、认知心理和情感,通过这几个方面推导出某种产品面对的用户群体画像,再结合产品的内容、功能、使用场景,构建出科学的设计框架与模型。

设计心理学带来的最重要的启发是以人为中心思考设计[14]。如今很多企业为了博人眼球或节省费用,放弃考虑人的需求,以工程师的设计逻辑为主,比如色彩艳丽的轿跑等新锐设计,只顾外形的升级革新,却忘了制造出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驾驶座椅。这些设计只顾刺激感官,偏离了设计心理学的原则,结果适得其反。任何产品、服务或者场景的打造都需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心理分析,作出正确的设计预判,这样才能使其更符合用户的需求,使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速。设计者只有掌握并能良好地运用设计心理学,才能使更多优良的产品服务用户,使更先进的技术更新落地。

5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字技术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语境下,人对事物和环境的感受、观察、学习、认知等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持续变化,大众文化与后现代性的集体环境需要不断发展的、新的数字媒体艺术服务自身,因此对设计心理学的学习、掌握与使用是有必要的。设计心理学中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新的语境中建构新的需求模型,通过需求模型的分析与运用,创新与发展数字媒体,使其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曹越.金坛刻纸传承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20(21):107-108.

[2] 张宁,华阳.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大学生对摄影实践活动关注度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9(9):159.

[3] 张宁,华阳.自媒体影响下的中国主流电影发展趋向[J].大众文艺,2019(8):141-142.

[4] 董曦月.新聞类短视频的社会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99-100.

[5] 刘畅.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趋势[J].新闻文化建设,2021(11):85-86.

[6] 梁家昱,彭俊.浅析零食品牌卡通吉祥物的设计策略[J].艺术科技,2020,33(23):2.

[6] 张兴雪.从使用与满足视角分析在校大学生使用喜马拉雅FM的动机[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0):74-76.

[7] 严浩,贾文婷.电影《龙猫》与《罗小黑战记》镜头内外成长思辨[J].艺术科技,2020,33(24):2.

[8]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9]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0] 高琴.《航拍中国》的“点线面体”叙事结构[J].艺术科技,2020,33(23):91-92.

[11]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2]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J].大众文艺,2019(18):171-172.

[13] 刘婧,肖枫涛,陆海叶,等.典型在线教育App产品设计风格分析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234-236.

[14] 毛自斐,岳斌.浅谈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的联系[J].大众文艺,2020(6):74-75.

作者简介:胡钟秀(2000—),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骆玮(1981—),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设计心理学设计实践数字媒体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平面艺术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