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
2022-07-18闫艳宏王春雨
闫艳宏 王春雨
摘 要: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之下主动去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就可以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度不高。为了能够更好地缓解这种不良的学习现象,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进而稳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项目式;课堂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古代以及今天之间的事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把握,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在这期间必须要明确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适当情境的构建,进而展开相应的探究性活动,为后期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平台。
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分析
通过项目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技能以及知识,在这期间,通过教师有效设置和分析,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更加透彻。所谓的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将自身所学习以及吸收的内容进行转化,作为可以进行规划和具体实施的项目。学生在对项目及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内化,对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更好的把握。除了项目本身以外,对项目式学习来说还涵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品”,这种“产品”不仅是对项目进行查阅,也是对其学习和探究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其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研究报告项目、实体模型项目、影像资料等。为此,对项目式学习来说,一方面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了解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激发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使其自身的创新思维得以极大提高。另外,对项目式学习来说,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随着项目的层层推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系统的学习流程。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意义探讨
第一,在以往的历史课程内容讲述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是以教材为主,在整个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述,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而学生也仅只是以听众的角色进行学习,导致整个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与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是相违背的。通过项目式教学法的合理有效应用,能够更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该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整个知识的讲述更加具有条理化,以及趣味性,与此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当前新课程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通过教师有效引领学生共同参与,能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项目式教学和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有不同之处,最突出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索中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学生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给予点拨,但绝不是直接代替学生完成项目。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高质量的,双方会就历史课堂上的具体项目展开高质量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从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第三,借助项目式学习,可以加快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开始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其渗透在课堂上是历史教师的共同选择。不过,传统课堂上的渗透,很容易让家国情怀教育和历史知识教育形成“两张皮”的现象,融合不够紧密,影响了培养效果。在项目式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可以渗透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学生则会在自己探索知识时,无形地接受这一教育,这就提升了培养质量。以“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进行领悟和学习,进而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期间,通过项目式学习法的运用,要先对课程目标进行确立,再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内容的学习和展示,以此提高对当前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三、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项目的筹备阶段
以“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该部分的内容探讨学生可以先进行网络学习,再通过教师的教学,清楚之所以会出现“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清王朝的衰落,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由于“鸦片”的大量内销导致当时中国社会处于一种危险的发展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清政府以及各民族的重視。为了缓解当时的社会危机,政府要求禁止“鸦片”,并派遣林则徐担任执行,因此出现了著名的“虎门销烟”。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有关虎门、广州之战的图片资料,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实际情况。在对“鸦片战争”这一项目主题进行确定以后,就可以对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问题:“鸦片战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鸦片战争”?对此次战争的评价有哪些?作为学生如何看待“鸦片战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清楚当前的学习主题,进而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学习。以上仅仅是项目开展之前的一个规划和总体设想,为了在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的过程中做的一个蓝图。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1]。
在对“鸦片战争”这一主题进行筹备的过程中,可以制订相应的探究计划,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实施,比如:十九世纪中期,中英两国之间产生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屈辱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为什么要发动此次战争?“鸦片”是一种什么东西?英国为什么要在中国走私“鸦片”呢?“鸦片”的输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整个经过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林则徐的有效领导,“虎门销烟”最终的胜利取得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场运动,英国是否会发动侵华战争呢?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表现的?“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应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对当前的社会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为什么要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做出相应的预想,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在后期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在学生进行表述和搜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进行项目筹备的过程中欲望更加强烈[2]。
(二)实施阶段
在有了明确的项目探究主题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并对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对其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查的形式进行分析。在这期间,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研究计划进行明确和制订。比如,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项目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在当前探究过程中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哪些资源可以进行利用,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效分析,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具体的项目实施期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开展,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项目。
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多种方式和途径的资料查阅,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之下,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如电脑、手机等。通过这些形式的信息搜集,进而对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对“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进行一个梳理,与此同时,对“鸦片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对“鸦片战争”来说,虽然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但这是中国抗击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战争。在此次战争中,多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国内悄然传播,进而为后期的有关革命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3]。学生在查阅资料之后,要合理整合资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例如搜集的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哪些适合用文字呈现?哪些适合用图例形式呈现?哪些适合用视频呈现?对于资料的科学整合,考验着学生对这些资料的理解程度,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在一开始多指导学生整合资料,给他们提供方法,再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提升自己提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
其次,如果部分学生对此次战争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条件允许可以去实地进行考察,对广州的历史博物馆的人员进行一次访谈。在这期间,教师要给学生讲述相应的访谈技巧以及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访谈提纲的罗列,如何注意访谈期间的一些问题。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访谈,进而针对其最终的结果对提纲进行修改以及完善,并针对当前学生在访谈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当访谈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博物馆进行参观,深入去了解“鸦片战争”的整个历程,进而在具体的历史实物中去感知历史的相关事件。教师也可以组织不同的小组,由组长对其访谈的主要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及时做好记录。比如,博物馆的管理者、工作人员等,进而为后期信息的整理做出铺垫。另外,对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来说,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拜访有关抗战老兵或者是有关的抗日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分析,在考察期间,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问题的提出下,意识到历史的变迁,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当前的项目主题探究中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很多种层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不同的领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对该主题的深入学习,教师也可以搜集有关的影视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比如,《林则徐》《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演义》,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进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思想上意识到积极努力学习的重要性[4]。当再次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再次的复习巩固,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个发展进程进行了解,厘清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之上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有序。
(三)项目总结阶段
项目式学习最终的总结以及展示阶段,小组通常会选择小论文或者是调查报告等形式,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呈现,也有的小组会选择情景剧、相声表演等形式进行呈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鸦片战争”的出现,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观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呈现平台,以辩论等形式进行展开,使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成因、“鸦片战争”对当时社会以及对当前的影响、主要的发展历程等进行进一步了解和分析。通过探讨会产生更多新的观点和新的认知,学生可以再一次进行资料收集,进而对“鸦片战争”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学生也会根据唯物史观针对历史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决和有效分析,当学生针对自身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探讨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评价。之所以要进行评价,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所了解到的知识进行阐述和说明。比如,学生在进行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参与程度,对“鸦片战争”这一探讨过程的反思,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最终的总结。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其过程性的评价更加高效,教师在这期间也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期间的一些资料,比如,各小组做的访谈记录、不同小组的发言情况、视频资料的观后感,这都可以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參考依据。
对项目式学习来说,不仅仅是对整个“鸦片战争”的历史过程,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而是能够让学生充分根据自身的理解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实际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因此,教师在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去思考,与此同时,也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根据不同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在此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得以极大的提高。在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期间,通过“鸦片战争”这一主题的开展,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答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材料的拓展,鼓励学生对当前的资源进行利用和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其了解到“鸦片战争”对当前人们生活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论述一下“鸦片战争”发生时间,三元里人民是如何进行抗英的?在对《林则徐》这一影片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整个战争有一个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结束语
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当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在组织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一定调查方式的技巧,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以此满足当前的教学所需,进而为学生自身历史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林,邹子韬,苏晓虎,等.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建设与实施[J].现代教育,2019(6):20-23.
[2]楼建军,赵然.历史课程项目式学习价值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5):33-38.
[3]付华敏.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19(1):52-54.
[4]陈玉洁.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优化[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