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现实路径

2022-07-18林荣森

甘肃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教育构建路径四史

林荣森

【摘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途径。文章分析了思政课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调研了山丹县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状,就山丹县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做了梳理,并提出了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四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开展符合当地教学实际的课程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活动,探索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协同创新,是一条适合山丹县大中小学“思政+四史”教育的现实改革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四史”学习教育;现状;意义;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2—0015—05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已成为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这不是简单归纳出一种教学模式,上几堂思想教育课,更不是开展几项德育活动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各地区各学校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题主线,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开展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做到“四史”学习教育与教育教学互融共促,不断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笔者以山丹县思政课教育实践为例,就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义、现状和路径构建作简要分析。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我们必须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这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血脉的意义,要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尤其要认识到对推动思政课创新的意义。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中的全面渗透,既是党中央深化新時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大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明白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知党恩,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强国之志[1]。

2.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追求。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青少年学生要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做到精神上不“缺钙”,以“四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因此,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既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也是引导新时代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3.讲好红色故事的生动实践。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厚植红色基因,传承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教育形式的重要资源,讲好本地的红色故事,就是为当地的德育课程增添助力,为当地的教育立起标杆。

4.推动思政课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渗透“四史”学习教育,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在德智体美劳的常规教育中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将理论建设提到较高的层次,将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等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协调推进,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好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层次性、差异性、关联性教育有效衔接。因此,要在思政课中渗透“四史”学习教育,各大中小学要把思政课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同时,还要把学校作为“四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把教师作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做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思政课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四史”,既要教育他们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教给他们学好、用好历史思维,认识到“四史”学习教育对指导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3]。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山丹县各大中小学都非常重视思政课的创新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注重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1.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为全面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山丹县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导各大中小学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齐、备足、上好思政课,借助课堂主渠道,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和认识。在县委“红色讲解员”“青年思政课教师”“党史故事快递员”等党史宣讲员的讲解下,各大中小学校学生更加坚定了学习革命前辈、身边楷模的理想信念,以争做时代好少年为荣。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目前山丹县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尚未组建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教育等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协作组织,创新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大。

2.“思政+本土红色资源”教研方面。首先,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山丹县以祭一次革命先烈、参观一次革命遗迹、接受一次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山丹艾黎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山丹故居(雷台)、培黎职业学院校史馆、艾黎与何克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缅怀先烈清明祭扫活动。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团(队)誓词,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触摸红色记忆中赓续红色血脉。其次,强化馆校共建,传递红色薪火。开展“弘扬英烈精神·做好红色传人”“弘扬艾黎精神·加强党史教育·激发奋进力量·放飞青春梦想”“弘扬艾黎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一系列爱党爱国馆校共建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乐趣,让理论性较强的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起来,厚植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但是,由于缺乏思政课专业教研员与专家型教师,目前学校还无法实施思政课教研员示范授课、巡回评课活动,如果能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逐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慢慢改变这一状况。

3.线下线上联动教学方面。着力打造“线上”红色教育长廊,在新山丹客户端和相关网站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开播童声讲述革命英烈故事子栏目,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以原声讲述党史故事。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献花、留言,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之情。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广大青少年积极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绘就青春梦想,展现时代作为。但是,线上线下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虽已组织教师参加过甘肃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网络备课活动,但联动教学存在无序、随机的状态,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要改变这种状况,山丹县应努力打磨一批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并引导思政课教师及时总结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从而打造一批精品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

要构建“思政+四史”学习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更纵深的拓展,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上破局,打通区域、学校、校际界限,通过体制创新与方法创新、面上推进与点上突破、课程共建与师资共培相结合,通过区域治理协同、多元主体联动,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要在思政课、必修课中有机融入“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讲清讲透其中蕴含的“四史”学习教育的学理、哲理和道理,各大中小学要在思政课程创新上下功夫。如,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打造一至两门“四史”类思政课必修课或系统性系列性的讲座,大学生至少修读一门该课程,参加多次讲座,汲取奋进力量;中小学生可围绕主题活动,开展“童心向党”班会活动、“寻访红色足迹”研学旅行活动、“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精神传承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培养青少年学生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阅读反映党史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的视频、文章,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事迹,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故事、讲好西路军故事,以文学魅力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1“.大手”拉“小手”,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以高校的“大手”拉中小学的“小手”,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建设的共同基础。如,可由培黎职业学院牵头,打造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同体,聚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打破思政课的校际和学段壁垒,突出立德树人的同向性和同质性,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快速破题、协同攻关,激活全链条思政育人的“一池春水”。

2.“红”加“绿”研学,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红”即借助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军精神,讲述红西路军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绿”即点燃绿色梦想,打造浸入式教学体验,成就学生的多彩人生。山丹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县,拥有大量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大中小学可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思政教学活动充分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思政研学基地”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如,充分利用山丹艾黎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培黎职业学院校史馆、艾黎与何克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团(队)誓词,组织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循着先辈们走过的足迹重走“新长征路”,重温历史上的动人故事,在怀念中思索,在寻访中传承红军精神,让信念、理想、奋斗等元素成为红色教育的坚强内核。努力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红色教育真正落细落小落实,拓展党史立德树人的“深度”。

3.小课堂+大社会,拓宽“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以“红军长征精神”“南梁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铁人精神”“庄浪梯田精神”在甘肃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带领青少年通过郑重宣誓、参观学习、聆听讲解、寻访英雄人物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事迹,尤其要教育山丹县域内的青少年学生,既学习全省的红色教育典型,又学习本地的红色教育生动实践,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为陇原家乡奋斗终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组织青少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让大中小学生亲身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甘肃的生动实践,感受山丹的巨变,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4.线上+线下,丰富“四史”学习教育的内涵。通过红色微(团)队课、微电影、微视频等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党、团、队组织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围绕“十四五”教育规划,在完善课程体系、搭建教学平台、理顺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共同打造全链条、协同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样本,从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识同感,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5.评价+联通,建立“未来思政教育联盟”。各学校要在思政课实践中破解“各自为政”困境,为促进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山丹县各大中小学可建立“未来思政教育联盟”,不限地区,不限学校,城乡联手,各学科教师强强联手,组团发展,通过开展跨校师徒结对、顶岗培训、轮训交流、共建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师走教、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联合培养思政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加强一体化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1.各学段要捧好“接力棒”。各校要明白“四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在打基础的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开展启蒙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未来担当大任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要通过道德、法律、国情、国策及人格培养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爱党情怀、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责任意识,从而铸牢学生的思想之魂;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論性学习,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使命担当,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做到严丝合缝,无缝对接。

2.沉浸式+互动式教学“点亮”课堂。新技术辅助的党史教育,更有亲和力、更有沉浸感,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面对新时代的大中小学生,学校可借助信息化手段,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网络平台,采取微视频、微动漫、H5、VR技术,让师生“置身”于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思政课堂,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党史的发展历程。如,带领学生参观张掖科技館,让学生通过VR眼镜,如现场一般体验神舟飞船刺破苍穹的壮美景象。通过5G+VR技术模拟物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让学生们“回到从前”,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

3.直播+研讨,让教研学一体化螺旋式上升。各地大中小学结合实际,要探索不同模式,构建“大思政”的教育体系,探索网络“直播”授课新模式。在线上,可合理穿插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历史典故、科学趣事和科技前沿话题,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通过“直播”,将线下的课程研究、教学研讨、学生自主学习等活动移到线上,使“四史”学习教育不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做到全方位协同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螺旋上升”。

4.探索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思政十分钟”模式。这“十分钟”的课堂不走形式,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整合全校优质力量,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组织实施。将思政教育内容切实融入课堂。教师讲授内容要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导入,采用音像、动画、视频、图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红军的故事,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学生真正把思政教育的内容听进去、学进去,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得上。

5.评价+操行,选出真人才。操行是学生思想品德的体现,也是衡量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评奖评优不应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尤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提升,做到破“五唯”提“素质”。评价考核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进行量化,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师评、同学评、自评、社会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着力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常态化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综上所述,当代大中小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兴趣浓厚,但他们渴望教学方式能更加灵活多样,活动能更加丰富多彩,内容能更加具有实效,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满足其精神成长。因此,面对年轻的学生们,“四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中的渗透将更加全面,教研学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1]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N].人民日报,2021-05-26.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3.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学习教育构建路径四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