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22-07-17梁亚芹
摘要:本文基于四川省1999年—2019年20年间时间序列数据,将产业结构调整分为高级化与合理化两个角度来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短期和长期有着拉大的作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长期会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另外,本文提出了缩小差距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城乡收入差距;三大产业
1引言
一个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会带来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在不同的行业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进而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研究表明,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其产业结构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细分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第三产业的占比是衡量产业高级化的重要指标,占比越高产业结构越高级化。
随着持续调整,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已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日渐优化升级为多方面推进,从过去的“一二三”升级为了“三二一”的现代化产业结构,201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总产值达到52.4%。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达10.55%,从1978年不足400元增加到2021年突破四万元,增加了100多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17元增加到2020年的15929元,增长136.1倍。但整个过程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的加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本文基于四川省1999年—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2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2.1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如图2-1所示,从1978年至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年中,第一产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处于逐步下降中,2018年时第一产值的占比只为10%左右。2015年时,四川省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第一次大比例的超过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达到了历史性的阶段,拉开了第三产业成为了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引擎的新序幕,经济增长实现从主要靠工业带动转化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力的局面。2017年四川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占据了四川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四川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化大浪推进下产业结构的占比由1952年的59.2∶14.9∶25.9,升级为2020年的11.4∶36.2∶52.4。
2.2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四川省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客观存在。从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以来,四川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城乡与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步增长,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经查四川省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的4406元上升至2019年的36154元,增长了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1903元增加至2019年的14670元,增长了12.6倍。城乡收入差距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大为1996年的3.8倍,尽管中间有起伏,但总的来说是逐渐回落的。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倍,到2019年的2.46倍。虽然与前些年比城乡差距有所减少,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距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如下图2-2,所以城乡收入差距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问题。
3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
3.1度量指标的选择与解释说明
学者陈景霞在其文中表示大量的参考文献:均曾有报告指出,城乡收入不平等是中国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比例可以达到70%-80%,因此本文使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gap)来表示收入不平等的变量,ga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经济学研究中,产业结构调整分为两个维度划分:高级化和合理化。本文省级的合理化指数借鉴干春晖(2011)的泰尔指数,干春晖认为在产业的调整方面泰尔指数合理化不仅在顾虑了产业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做到減免绝对值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tl表示泰尔指数,i来表示第几产业,n(=1,2,3)表示第1,2,3产业,Y表示四川省总产值,Yi表示第几产业产量,Y1/Y为第一产业产值占四川省总产值的比重,Pi表示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P表示该地区总就业人数。泰尔指数越大则反映出该地区产业结构间协调度越低,所以产业结构越协调越需要较小的泰尔指数
产业结构高级化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sg来表示,此指标依然是参考的干春晖学者。与泰尔指数相反,该指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第三产值与第二产值的比例约高则可以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若第三产值与第二产值越低则反映出产业结构高级化保持不变或在逐渐降低。
本文参考相关文献选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的其它两个因素变量:(1)金融发展水平,用fina来表示,fina=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该地区的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金融以信用货币的形式在不同的产业间形成资金流动,向社会的各个生产部门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使其能够正常运转,某产业占比高流入的资金就越多,从而促进该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来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财政支出水平,用cz来表示,cz=该地区财政支出额/该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该地区各个产业间企业的税收水平,而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直接挂钩,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而且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是为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等,所以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会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2数据的来源
本文研究一共包含三种变量,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其中被解释变量是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变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控制变量为其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的部分因素。研究的数据选取主要来自于1999年到2019年的《四川统计年鉴》。
3.3实证过程
3.3.1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了四川省1999年至2019年20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实践经验证明,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时间序列数据通常是非平稳的,而且一些主要的国民经济变量往往表现出一致的上升或下降,这使得两个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变量,却拥有较高的R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对计量回归分析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为了得到有效的回归结果,将对所选取的变量采取单位根检验,并进行一阶差分,下表是平稳性检验的结果。
上表为得出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被解释变量gap的ADF检验值为0.22,明显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00,该序列非平稳。对gap进行一阶差分,得出d(gap)的ADF检验值为-4.51,小于5%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3.000,该序列经过差分平稳。同理可得,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泰尔指数tl、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sg、控制变量财政支出水平cz与金融发展水平fina序列数据的ADF检验值不平稳,但进过一阶差分的序列d(tl)、d(sg)、d(cz)、d(fina)皆平稳,同时满足同阶平稳。
3.3.2协整检验
经过前面处理,五个变量时序数据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下面使用EG两步法对时序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对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由上表可得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5,残差的ADF检验值为-2.08小于临界值,我们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残差是平稳的。根据表3-3结果说明gap、tl、sg、cz、fina五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回归结果表明他们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间存在一定的波动需要进行误差修正模型。
3.3.3修正误差模型
由上文可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在短期中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因此建立ECM 模型。
(1)第一步使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如下表3-3分析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该回归的R2的值为0.9,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F检验值为39.21,给定显著性水平,在自由度为的情况下F的临界值为5.821,所以由于F=39.21>Fα(4,18)=5.821,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财政支出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
(2)建立修正模型
为了加强模型的准确性,将残差e看成短期内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链接起来。
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gap〗_t ) ̂=-0.02+1.18∆〖tl〗_t+0.001∆〖sg〗_t+1.68〖∆cz〗_t-0.17〖∆fina〗_t-0.72e_(t-1)
误差修正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标泰尔指数和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表示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和财政支出水平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则完全相反,在短期內对城乡收入水平有着一定的积极效果,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短期内则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系数估计值非常小,在短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没有影响。修正误差项e_(t-1)的系数估计值反映了朝均值的调整力度,其值为-0.72即非均衡误差将得到一定效果的修正。
3.4实证结果
经过上文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其最终的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都呈正方向变动,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短期内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在长期内会缩小四川省的城乡收入水平。
4政策建议
李普亮学者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上涨速率过慢且农村产业结构较少,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加快是减少城乡居民差距的关键,因此加快农村居民收入最重要的是使农业加快向现代化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4.1加快乡村现代化农产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也可以分为农业高级化和农业合理化,农业高级化是结合现代化高新科学技术,比如将最新的生物化学研究成果融入于日常的农业耕种,培养高精尖的农业技术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培育新品种、对农业耕种进行指导;农业合理化是城乡农业水平的协调化,需求与供给之间建立起合理的沟通渠道。所以首先可以加深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和机械化,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管理较大面积的耕地,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其次还可以推进农业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第三产业对农村居民的就业吸收能力,发挥第二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随着四川省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蒸蒸日上,不满足于基础的日常需求,对美好的物质需求日益提高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第三产业注重于服务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刚好能满足这个目的。第三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必将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结合互联网信息传导的优势,使得劳动信息不再具有地理、时间的限制,吸引更多的农民从事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崔炳坤,宋龙菲,刘宏伟等.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基于山东省临沂市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9(12):31-33.
[2]李普亮.财政农业支出、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南方经济,2012(08):57-75.
[3]陈景霞.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作者简介:梁亚芹,1972-4-15,女,汉,陕西白水,研究生,副教授,经济增长,成都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