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2022-07-17彭韶秋
彭韶秋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与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和生活也不断呈现多样化,人们的读书品味也不可避免地趋于肤浅,再加上时间上的障碍等原因,更让人很难理解古诗文的韵味,因此,高中的古诗文阅读教育经常困扰着广大师生。为此,文章从教师专业技能、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导向和全面质量评估四个方面阐述了“四不”教学思想。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阅读;文化自信
前言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获取知识和审美的途径。本文作者提出,在高中语文课本的阅读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核心素质、指导和引导上,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不要让“进度”遮蔽“实效”
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工作的紧张,我们通常会对“进度”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注重“进度”,就会忽视课堂的有效性。语言作为一种基本功,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节课上,要确保它的有效性,使其在自己的课堂上集中于语言的核心能力。高中语文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领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若一味地追逐“进度”而忽视其核心素质,则是语文教学之不幸。我们应该使他们能够通过口语和书写来进行逻辑上的表述,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和独创性,使他们拥有高雅的美学趣味和崇高的审美观,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民族的信心,继承优良的文化。
高中的古典诗歌课,既要提升考生的文化素质,又要把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如果一味地追求进步,把杜甫《登高》讲了一遍,那么,也许学生就只能把考试中的“默写”知识背下来,而不能提升对诗词的欣赏,更不能提高欣赏的审美水平,还不能培养审美的修养,同时也不能理解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感;在读了《苏武传》后,也许学生们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大摞的古文知识,而忽视了苏武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与美学意义。
二、不要让“外显”遮蔽“内敛”
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尽量注意大部分同学,而不会因“外显”而忽视“内敛”,教室里虽然热闹,但效果却很差。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不知不觉地跟着“外显”的同学们。比如,老师在讲授《鸿门宴》时,会问:“在鸿门宴上,两边的情况是怎样变化的?”问题一出,“外显”的同学就会立刻回答,老师会认为自己的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是很好地解决了,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想要看完一遍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理解了,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反之,老师对“内敛”的同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内敛”的同学进行适度的询问,就可以更好地找到问题,进而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课堂上的问题不能局限在一个人的问题上,而是要让同学们共同探讨,让“内敛”的同学有更多的说话空间,加强他们的文学底蕴,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不要讓“应试”遮蔽“兴趣”
因为高考的关系,很多高中的教师都选择了考试,过度重视考试技能,过度使用题海战术,只会使古诗文教学变得没有语言的味道,也会逐渐地消磨那些对古诗文不感兴趣的人。学习的人就会变得很吃力,很少会有什么新的进展,就算有,也不一定是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多也就是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这和我们的教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要的不是一个考试,我们要的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鲜明的个性的人。就拿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说,老师要是注重考试的技能,在解释的时候,就会找章取义,着重于如何欣赏诗词的大意、辛弃疾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和用典的作用,让同学学会了诗词的考试方法,但想要真正的爱上诗词,就不太容易了。相反,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基础,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参与,则其结果就大不相同了。情感在其中,语言在表达,没有一种文学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作者、时代和文化相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辛词”好用典的特色,将其所运用的典籍中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丰富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辛弃疾的满腔的愤慨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讲述其精妙的内涵,而非拘泥于考试要求。虽然课程的教学时间很短,不能引领同学们在茫茫书海中遨游,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从一部诗集到另一部诗集,从一部小说到多部小说,让他们在回到家里之后,自己看一些有关的书,通过自己的摸索和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有动力去学,而且他们会记住很多东西。因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爱好。
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
1.学习欣赏,树立文化自信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古诗文全部都是文学经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记叙文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古诗文,而要通过学习欣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第一,欣赏作者的命题之美。例如学生在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引导他们在词中感受作者如何触景生情,恰入命题。作者辛弃疾在登上高楼时想起国家,题目信手拈来,于是便有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师要站在词人的立足点上引导学生感受他们那一刻的所想所思,这样才能感受到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激发同学们心中那份敬佩之情,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豪感,树立其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第二,感受古代文人的言志之美。在中国古诗文之中,作者普遍都借助古诗文抒发心中的志向,教师要在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言志之美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高中古诗文教学时,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来临时,在非毕业年级举办“校园古诗文大会”,动员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报名参加,而评委嘉宾则由学校领导、语文教师来担任,在特定的环节还设置教师点评,对选手的表现或题目内容进行点评,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让学习古诗文的浪潮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背诵中国古诗文、古诗文拼装、古诗文接龙、古诗文飞花令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重温古诗文内容之余,还能相互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措施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又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本质的了解,从而增强对美的欣赏和创作。所以,高中古诗文阅读应该以核心素质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杨延玉.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20(07):59-60
[2]陈艺文.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2019(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