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习作教学,唤醒学生习作心灵

2022-07-17刘晓丹

速读·下旬 2022年4期

刘晓丹

◆摘  要: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我们对待小学生的习作理应如此,鼓励学生进行发现自我的习作需要,唤醒学生习作心灵。微习作以其篇幅短小精炼,语言鲜活灵动,内容新颖有趣,感受细微真实的特点,有效唤醒学生的习作心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把内在语言转换为外在的语言。

◆关键词:微习作;习作需求;习作兴趣;习作意志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中提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习作心理,以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写出生活中的体验和趣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听到学生说:“不知写什么”,或者说:“不知怎么写”。即使在教学时,我已经耐心地引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构思,但是学生的习作依然内容陈旧,选材老套,表达泛化,缺乏真情实感,凑数字,有的学生还是抓破头皮都无从下笔。处在社会新时代的学生们,并不缺乏与社会新兴事物的接触,生活实践、社会体验更是丰富纷呈。如何把这些真实体验,让孩子得心应手地用文字表述下来呢?基于以上现状问题,笔者从微习作的视角研究如何唤醒学生的习作心理。

一、微创作,唤醒习作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同样,小学生心理也存在习作的需要。人为万物之灵,实为天地之心,有了心灵思维,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就有了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

(一)被发现

要让学生明白,人有心理的力量。学生渴望被教师发现的这股心理力量,就是很好的习作冲动。教师要让学生察觉你发现了他的写作内心,体察到了他内心活跃着的写作语言。习作是学生内心的表达,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去判断,只能是建议式地提供指导。学生会察觉到,你发现他了,并给他相应的指导,接下来,他一定会尽他的能力去写好这篇习作,并且相信有了你的指导,习作肯定会完成得很好的。唤醒了学生被发现的需要,学生就能更好地利用这股心里力量,就有了完成习作的冲劲了。

我们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一学期八篇单元习作,老师半个月才指导一次大习作,时间间隔长,批改量大,很难察觉到学生的习作内心,这样的编排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被发现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发掘教材中微创作训练点。微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习作补充,微创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之事随时随地随心表达。如此简短、灵动的习作形式,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习作被发现心理,有效地驱动学生进行习作创作。

(二)被理解

人们常说“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品质课堂”就提出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课堂评价要多元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读有收获。差异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群体中的这种差异,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小学生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好,我们首先要表示理解,再慢慢去引导。理解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甚至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向。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越渴望被理解,因此在习作授课时,我们要更加关注他们的认识水平,理解他们,按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层次的备课。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作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应变式授课的方式,可以不断发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统编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中都有小练笔,要求模仿某个精彩的句子和片段进行仿写。为了让学生乐于训练,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星级闯关微仿写。不同级别的微创作设置,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爱习作的种子了。

(三)被信任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获得信心,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我们要信任学生,只要他写的是他认为重要的话,只要学生用真实的自我写出真实的水平,我们都认为有价值。在学生进行微创作过程中,教室要对学生的微习作进行微点评。教师的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回忆,让学生获得写作的信心,敢于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得到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她就可以由完成一篇优秀的微作文,循序渐进地,她也会很努力地去完成一篇优秀的单元大习作。

(四)被宽容

我们要保护孩子“错误”的真实,你可以否定他们的观点,却不能剥夺他们真实言说的权利,也不能以否定错误的观点,来抑制他们说真实的错误的勇气。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有限,他们的习作必然是稚嫩的,童真的。没有哪个孩子是会犯错误的,高大的松树也有矮丑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孩子这种遵循自然的不成熟当成我们眼中的错误。

当学生在微创作中写“错误”的真实话,并不是虚假的套话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宽容,这些“错误”,才会让学生不断从这种稚嫩中趋向正确。说真话比说假话更容易,因为说假话、套话需要思考,而说“错误”的真话,却是内心真实的表达,很容易很简单。孩子被宽容,才会更有勇气进行真实的写作,轻松地表達真实的想法,写自己所心里所想。

二、微秀场,唤醒习作兴趣

学唱歌要找到“乐感”,也就是跟着感觉走。学作文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用标准规范孩子,千万别去纠缠他的语句是不是通顺、用词是不是生动、文章布局是不是合理,等等。否则,这些做法将严重破坏孩子刚刚才产生的写作的感觉。我们必须还孩子“吾笔写吾口”的自由,呵护孩子写作时简简单单的快乐。

(一)想写

想写,涉及到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冲动,好像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老师启发性的语言及启发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产生写作冲动。

在学生进行微习作的过程中,首先接触的是命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设置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命题,唤醒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习作情感在心里激荡起来。其次,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善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构思,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写自己眼中所见,耳中所听,心中所想,学生一定会接受这种真实的灵活性的习作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想写的欲望。

(二)愿写

愿写是想写的心理延续。学生愿写的关键在于兴趣,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一个艰难却很重要的开头。为了让学生愿写,我常常会降低要求,在微习作之初,只要学生能求“真”务“实”,畅所所欲言,“吾口说吾心,吾手当吾口。”使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慢慢感受到习作就是生活的演绎。对于语法是否恰当,层次是否分明,叙事是否具体不做过多的要求。

其次,还要链接生活,促进学生愿意写。 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生活趣事、旅游观光、读书交流、艺术表演……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内容诉诸笔端,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实质。为此,要充分利用孩子丰富的生活资源,让孩子们围绕单元习作要素进行训练的同时让微习作的表达更加生活化。当学生愿写的需求得到唤醒时,他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他的阅读,他的思考,他的看,他的听,他的触摸和感受,他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习作息息相关。

(三)乐写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习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因此,我们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抒写。见人所见,见人所不见;闻人所闻,闻人所不闻;写人所写,写人所不写。只有这样,学生习作才会符合学生内心需求,学生才能体会到写作之妙、之奇、之趣。

因此,我们在班级创设“微秀场”展示——“秀”出真我,让学生找到习作的乐趣。班级文化墙上,专门辟出一块作为“微秀场”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订心形的色彩鲜艳的便利贴,学生写完及时就贴,学生对喜欢的作品用画爱心的形式进行点赞,获点赞数最多的前十名作品留在“微秀场”中。学生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生活的斑斓与多姿,可以开启习作的心智,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

三、微日记,唤醒习作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后,支配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问题,从而达到目标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习作意志即是习作中体现出来的信念和力量。学生光有一时写的兴趣不够,还要有长久写的意志。否则,学生写作问题就是治标不治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开展写微日记活动。微日记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随笔记录的一些内容,每天像我们平时发朋友圈一下简单记录即可。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发朋友圈式的“微日记”,每周组织一次“微型日记秀”。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此外,我们创建了微信“童心慧眼”公众号,把学生的优秀微习作都发表在上面。这种显性的成就感刺激,激励学生进行创作的同时又能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唤醒学生习作心理是学生开展写作活动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利用微习作为学生的习作心理保驾护航,让学生爱上习作。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法,作为教育一线教师,我们要巧用微习作,唤醒学生的习作心理。试以微创作,唤醒习作需求;创设微秀场,唤醒习作兴趣;鼓励微日记,唤醒习作意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3]何捷.百字作文的神奇魔力[M].福州:福建少儿出版社,2019.9.

[4]顾丽芳.唤醒作者之心练就作者之眼[J].写作,2016(03).

[5]张侠·认知需求的唤醒技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6]曾乔逞.唤醒引导激励[J].作文指导,2015(08)

[7]刘成軍.微习作:一条可创新的写作教学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28-30.

[8]程明敏.基于儿童微习作课程研发与实施的路径创新[J].2019(7-8):132-134.

[9]陆军.微习作:激活学生言语的张力[B].名师在线,2018,语文教学通讯(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