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022-07-17吴韫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圆明园学情生活化

吴韫伽

目前,课堂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素养本位”的课堂,呼唤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境阅读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由“浅表”走向“深度”的重要路径。所谓情境,是指“对学生有影响的一切环境条件”。“情境”不是“情”和“境”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环境与主观内心心境的交融。基于情境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学习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一、创设贴合文本的情境

学习情境首先应当贴合文本,文本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文本作为载体、媒介,将与学生学习的有关信息整合,建立贴合文本的学习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等,尤其是要将文本的写作特色融入其中。文本的特色往往蕴含着文本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般而言,创设贴合文本的情境主要指贴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文本中的意象、语言、写作手法、意境等。

创设贴合文本的情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打通知识的符号世界与学生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要还原符号世界中的相关知识背景等。通过打通、还原,让情境具有一种穿透力。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文本内容”入手,循着文本的主旨脉络创设情境,也可以从“文本形式”入手,循着语文要素的特点创设情境。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从文本的形式入手。《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即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认识到圆明园被毁灭的屈辱,从而激发读者的历史使命感。为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循着文本的写作思路,重点表现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在这样的情境表现中学生深刻把握了文本的主旨,即“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圆明园的辉煌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从情境到文本,学生能有效地把握文本的脉络,即“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等等。

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文字想象与情境再现相互结合,从而沉浸其中,受到深度感染。在展示圆明园的辉煌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视频、图片再次展现圆明园被毁灭成断垣残壁,就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由此,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英法联军的罪孽行径,能够深切地感受、体验到圆明园毁灭给中国人带来的伤痛。

二、创设贴合学情的情境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不仅要贴合文本,更要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知根知底。只有这样,情境才能富有针对性,能促进學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具体学情,这样的教学情境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等。

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童话的奇妙。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童话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阅读中往往以童话中的主角身份融入其中。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基于学生具体学情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去学习这些课文。以《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课文的教学为例,这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整个童话文本的结构脉络是十分清晰的:巨人外出,孩子们尽情嬉戏,花园十分美丽;巨人回来之后,赶走了孩子们,于是花园进入了冬季;巨人醒悟之后,与孩子们共玩,于是春回花园。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表演多幕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花园的景象。戏剧化的故事随着情节而变化,让花园的景象也戏剧化地转变,最后形成了美好的戏剧化的结局。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忘我地投入其中。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花园前后景色的变化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巨人的前后表现变化比较,等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深切地感受、体验到“自私带来的不是春天,而是寒冬”。这样的一种认知,不是通过教师机械说教得来的,而是学生通过情境表演感悟生成的。

学习情境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贴合具体学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情有趣地诵读、积累,要有模有样地引导学生说、写、应用。贴合学生具体学情的情境,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融入到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学习活动之中,获得语文素养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创设贴合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生命场所。传统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锁定于教材,这样的一种学习,往往会浅化、窄化学生的语文视野。情境语文,要求教师要将学生的语文学习链接生活世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关联学生的经历、体验,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语文情境,就一定能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学习。

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高认知、高情感、高表现。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语文情境,能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富有创造性。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穷人》这篇小说,很多教师会采用一种“习题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在教学中,笔者针对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对话。尤其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空白,包括学生的心理独白,笔者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补充。在学生对课文进行补白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尤其是突出桑娜内心的复杂与矛盾,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在补白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想象,从而让情境更具有生活性。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了生活化的思考:“桑娜将孩子抱回家,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桑娜是仅仅害怕丈夫批评她吗?桑娜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既能深刻地理解文本,又能对文本进行合理的生活化补白。借助于生活化的情境,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真实,更加动情,更加有条理。

相比较而言,生活化的情境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学生的知识丰满起来,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彩起来,能让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起来、情感“悦”起来、内心“动”起来。

创设贴合文本、贴合学生具体学情、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能打破学生与文本、新知、生活等之间的隔阂。在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才会鲜活,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才能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圆明园学情生活化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游圆明园有感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