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探讨
2022-07-17唐浩然
唐浩然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素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升。其中,个性化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探索高效有用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之下的要求,给出相关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标准;策略研究
前言: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身心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有规律的教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教学鼻祖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旨在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就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故而在初中体育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段,并展开个性化教学,努力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升。
一、新、旧体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細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二、新课程标准之下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好阳光体育大课间
新课标强调了体育课程的合理结构,而阳光体育大课间作为有效的体育课程延伸,起到了重要作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身体的放松,因此,有必要开展多种活动形式,使活动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进行个性化教学。一是形式上先进行集体活动。初中生可以先做集体体操或跑操,但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较低,若无强制要求,也有部分学生十分懒惰,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必须进行集体活动。二是勇于创新。初中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学生追求个性。学校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或创新一些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三是项目轮换活动。初中生的课外锻炼需要活动形式多样,各种体育活动要轮番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身体的多种功能,使学生的兴趣更加广泛。
(二)利用新兴体育运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
新课程标准注重体育活动的创新,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涉及广泛,而学生的学习偏好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量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引入新兴体育运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在多个环节的体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个性化体验,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锻炼机会。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体育运用项目的分类,像极限运动、轮滑、攀岩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适合和喜爱的运动项目,并且积极的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通过这样的不同板块的体育学习课堂,诠释了个性化教学的优点,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需要。
(三)通过合作学习来合理分工,发展学生的个性
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个性化教学课堂,合作分工是最重要的途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手中,通过开发合作小组教学法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实现“各司其职”的个性化教学合作。同时,在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要注意选择倾向,确保学生形成最好的匹配,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互相促进。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合理分配学生,选择合适的组长进行领导,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教师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别让自己成为“旁观者”,更不要成为“主导者”,要更多地担任陪伴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暴露出来,才能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
(四)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化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就体现在它因材施教的个性教学中。对于体育学科这种自由度较高的学科,体育游戏也要体现出个性化、差异化色彩。具体就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并且在进行运动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这种个性化教学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能够实现学生素质化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进行球类教学时,男生女生之间会有较大的选择差异,比如女生多会选择运动量偏少的羽毛球、乒乓球;而男生则会选择活动力度较大的篮球、排球等。同时,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时,准备好各个项目的体育活动器材,供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个性选择。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化的开展个性化教学,学生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有效性,才会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
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之下的个性化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特点,还能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思维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个性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高效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1]王建.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2022(10).
[2]赵翘翘.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7):3.
[3]黄玮.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8):2.
[4]王新丽.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J].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