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

2022-07-17朱玉清

红豆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朱玉清

【摘要】智障儿童的认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他们没有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现状,我们作为教师不能放弃这些孩子,为了树立这些智障儿童的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元的形式,让这些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中,让他们渐渐地学会思考、参与讨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吃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下,他们的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一些知识比较费力,他们没有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应急的能力较差。但是这些孩子他们也在慢慢地成长,不能因为他们的文化课的成绩差,就忽视他们的德育教育,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不自觉或者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或者活动,甚至这些智障的儿童缺乏道德的观念,这样就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在到德育法治的教学中,渗透着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力争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一个能适应社会,而且能被社会接纳的合格的公民。

一、捋清授课思路

好的环境使人振奋,对于这些智障儿童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学生。这些智障的儿童在教室内坐的时间不长,或跑或跳或笑或说,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真正将道德教育进行正确、全面地渗透。教师要能了解这些智障儿童的特点,充分准备,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设计整体的讲授思路以及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节点环节,别是教师在提问、活动、讨论或者展示的时候,要能给予学生这些智障儿童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在到德育与法治学习中的有成就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着德育教育,让课程的讲授过程要能有的放矢,这样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综合效用。这些智障的儿童由于他们的上课的专注力较差、理解能力较差等针对这些智障儿童的现状,笔者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中经常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时间的设置,为了避免课堂设计过于紧凑,导致这些智障的儿童无法跟上节奏,笔者在教学中就放慢了脚步,找到适合这些智障儿童的教学节奏。在备课的过程中吗,为了这些智障的儿童,我尽量在设计问题时,具有梯度,经常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这些智障儿童思考德育相关的内容,这样就能让这些智障的儿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例如在教学《地球上国家与民族》这部分内容时,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主要是介绍国家以及分布情况,讓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民族与种族的名称、分布地球及主要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世界,知道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有着初步的开放的国际意识。可是对于这些智障儿童来说,这样的内容过于深奥,他们不能有着这样的认识高度,为了班级内一些智障的儿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一些爱国的情怀,笔者在设计问题时,就没有根据教材中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这样设计的“民族的强大对于国家又怎样的意义,在生活中怎样能够促进民族的团结?”这样的问题对这些智障的孩子的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为此,笔者就能从小的家庭的和睦到大的国家的团结,然后让这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笨拙地说道:“我们也应该团结,团结力量大。”虽然简单,但是道出了这个孩子已经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小组讨论,让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讨论、思考,这样就能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国家的面貌好了,就需要我们大家人人的参与,特别是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中很多的孩子总是穿着邋遢,不能按时清理自己个人的卫生,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中结合我们学校的每周一次升国旗活动,在国旗下奖励那些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的学生,让这些智障的学生受到熏陶,让他们也能养成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这样就能对这些智障儿童做到德育的渗透,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二、借用名人激趣

对于班级内这些智障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编者甄选得很好,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都是枯燥的课本知识,他们根本读不懂,也没有耐心读下去,可是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特别的喜欢看故事,笔者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这些智障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教材中穿插的相关的故事,名人轶事进行有效的延伸,这样就能激发这他们的兴趣和听课的效率。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进行着德育的渗透,这样就能提高这些智障儿童的德育的品质。另外,德育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是随性而讲,而是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延展,让学生在课堂能够借助于相关的信息手段进行再次的阅读。因此,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故事要和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让这些纸智障的儿童能够寻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这样就能能激发智障儿童的思考。当然在选择故事中要能做到积极向上,避免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本身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理解能力就很薄弱,我们选择的故事就应该能够积极向上,让这些儿童听了就能触动自己的泪点,当然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整堂课都是故事导入,这样会本末倒置,我们教师要能根据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引入,让故事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这样就能强化相关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绚丽多彩的节日》这部分的内容时,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了解各国饮食文化的交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是这些内容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差,对于这样的能力,智障儿童根本不能做到,他们也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思维敏捷。针对这样的孩子,笔者在教学中就选择了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端午节”这样的节日,这这些智障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这些节日的故事,他们不知道,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除夕的故事”和“屈原的故事”,看着他们不断地点头,而且还嘴里念叨着什么,笔者知道这个故事,这些智障的孩子听听懂听懂了,他们也能明白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意图。当笔者正在动情讲着屈原的故事,其中一个智障的儿童站起来说道:“好人,我要学习他。”虽然,这个孩子的话不多,但是他能知道这些已经很了不起。通过这样的故事,来灌输我国古人在生活中的优秀的品质和爱国的精神。这样的故事能够深深地触动着这些智障的儿童,让这些智障的儿童有着共鸣,他们品德素养就在慢慢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巧用名人故事,这样就能激发这些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效地融入其中,并且能够强化相关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三、结合生活的实际渗透德育

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需要我们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得沟通,关注他们的健康的成长,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了解他们,及时发现帮助他们存在的心理的问题,给予给予疏导和矫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对外界的事情的关注的较少,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不仅仅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懂得,而且是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让这些智障的儿童能夠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理论能够真正地落地,通过生活中实际的案例帮助这些智障儿童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可是,在当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很多的教师基本上是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对这部分的智障的儿童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反复的讲解,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加深这些孩子智障儿童印象和理解的程度,这样《道德与法治》课就能达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把教材内容和这些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提高智障儿童的理解程度,由抽象的教育转变为具象的案例。

例如在教学《多样的饮食文化》这部分的内容时,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了解饮食文化的交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对不同的文化持尊重的态度。可是对于这些智障的儿童他们认识能力较低,这样的教育目的,他们根本不能达不到,为此,笔者借助于多媒体展示生活在常见的、不同类别的饮食习惯,包括食材的不同的处理和口味等,还有一些民族对部分食材的禁忌,这样就能帮助这些智障的儿童理解生活中存在不同的饮食的文化,并且笔者还把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不同的民族相处、饮食文化尊重进行有效的融合,渗透着相关的德育教育,这样就能引导这些智障的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尊重,不要用自身的饮食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能够把开放、尊重和融合的品质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中。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不同民族的饮食的习惯,让这些智障的儿童能够借助信息手段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的知识,这样就能把书本的知识和这些智障儿童的生活进行着有效的融合,学生就能这样的活动。

四、情境创设角色扮演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借助于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还原情境,让学生能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理解社会道德与社会行为,这样就能更好地指导智障儿童自身行为价值观,这样就能能实现道德教育的全面渗透。借助于情境方式,有效地激发这些智障儿童主观能动地学习,这样就能让这些智障的儿童在教室里不被学生忽略,不再是一座“孤岛”,让他们也能养成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这部分的内容时,教材主要是围绕着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体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珍惜地球资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可是这些内容对于这些智障的儿童来说如同天书,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自觉保护环境,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在班级内进行情景创设,巧借多媒体和实物进行扮演“环保宣传大使”的角色,进行着相关的讲解,鼓励着这些智障的儿童能够注重生活的环保,关注环保自身的环保行为等。借助于这样的方式,让这些智障的儿童能够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也能凭借这样的方式去激发这些孩子思考、讨论,虽然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学生有着如此的观点,但是通过《道德与法制》的学习,能让这些智障的儿童有着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慢慢地融入社会。智障儿童的品德的形成,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提高《道德与法制》的教学的效率,还能不断地强化道德教育的渗透的效用,这样就能提高这些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

总之,智障儿童的成长是缓慢的,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德育的教育,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能根据教材的需要,巧用多元的形式,让这些智障的儿童也能融入思考、讨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静.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赤子,2018(33):27.

[2]李梅.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德育教育[J].新校园(阅读),2017(04):164.

[3]李晓慧.浅析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1):1.

[4]许大雁."浅析德育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9):274-274.

[5]查美霞.探究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4):69-69.

[6]车丹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9,000(050):111.

[7]白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教育界,2021(25):69-70.

[8]姚凯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04):55.

[9]臧秋菊.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19(09):15.

[10]岑志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情境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求学,2021(32):25-26.

[11]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12]林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22+26.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