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紫砂壶作品《一帆风顺》的艺术特色探析
2022-07-16柴绪波
柴绪波
纵观中国紫砂壶艺术,可以发现文化氛围是相当浓厚的,这一方面是由艺术品的特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紫砂壶承载文化并不是强硬地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优雅的气质让人们进行审美享受,陶冶情操。此件《一帆风顺》采用了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主题,之所以常见,是因为在紫砂壶艺术中得到表现时就更能显示出紫砂壶工艺的巧妙。此壶既具有重要的文化精神,也具有深厚的情感容量,实现了艺术、情感与文化之间的大融合。
“一帆风顺”是中国传统图腾之一,比喻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是一句祝福语,在艺术表现上形式多样,并无定法,这就给予了创作者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此件《一帆风顺》紫砂壶的造型简约、巧妙,创作者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去共同构建紫砂壶独特的“一帆风顺”,在表达文化精神与美好情感的同时彰显出紫砂壶创作的表现力。
从泥料方面来看,创作者主要想表现的是紫砂壶最为独特的泥料特征。此壶表面色调以棕色为主,略有一些红润的光泽,颜色的层次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在不同光线的衬托下,壶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久经泡养后会日渐红润,充满养壶的乐趣。此壶泥料的色彩有土壤的淳朴与亲切,也有高贵、健康之感,所以整件作品的气韵是沉稳的,蓬勃的,烘托出一帆风顺的意境。泥料的质感也是非常出色的,细腻无暇,如天然的美玉,带着一些温润与热力,中和了艺术品的“高高在上”。泥料也是能体现创作者工艺水准的部分,精益求精是打制泥料不变的真理。
在造型设计方面,创作者运用到的主要元素就是圆形。圆形是紫砂壶创作中常见的元素之一,虽然简约但富于变化,所以有“圆不一相”之说。此壶的壶体部分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就连底部也是带有弧度的,所以此壶偏重赏玩功能。壶盖与壶身之间仅留一条细致的接缝,也是精湛工艺的呈现。
与圆润的壶身相配合的是圆环形的壶钮与把手,这两处是作品当中具有创新特征的部分。圆环是创作难度较高的一种造型,因为紫砂泥的质地比较柔软,所以较难定型。此壶中的壶钮与把手造型是相同的,只不过在大小、方向上有差异。壶钮与把手的主体为完美的圆环,比例均衡。壶钮上部左侧伸出一短线,把手则在右侧伸出一短线,也就是说两者的造型是相反的。短线为直线,与圆环形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圆环造型不仅美观,且非常实用。只需手指从中穿过便可轻松提起壶盖,把手的设计也能较好地承担起壶身的重量。所以作品中的每一处结构都不仅具有美学意义,也具有实用价值。壶嘴为短直嘴,线条笔直,镶嵌在把手对侧,与壶身之间的对比明显。
此壶中结合了陶刻装饰,在壶身正面,创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伟岸的僧人形象,僧人微微垂头弓背,衣着简单宽大,手持一毛笔,在另一侧则有诗文,做到了诗画相融。创作者所运用的是“色刻”,即在陶刻后用黑色上色,可突出陶刻内容,展现出陶刻工艺那“以刀为笔”的巧妙工艺。
圆形是一种永恒运行的造型,看不到起点与终点,一直在前进着,正象征着前进之路一片坦途,没有阻碍,一帆风顺。直线又指示出明确的方向,所以圆的运行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提醒人们要有目标,才能朝着一个方向稳定地前进。陶刻装饰又回归到紫砂壶的“静”之中,并深入到哲理的层次当中,提醒人们在追求一帆风顺之时,不要忘记心中的“静”,能够沉淀下来,去思考、体悟人生,才能在一帆风顺的追求中有所收获。
此件作品中包含着一股“巧劲”,各部分的圆都有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是体现作品工艺价值的重要部分。在文化的指引下,创作者将“一帆风顺”融入作品结构当中,既十分有新意,也摆脱了“两张皮”的生硬结合,丰富了“一帆风顺”的艺术表现样式。紫砂壶在借传统文化进行艺术构建之时也充分发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用。
结语:“一帆风顺”在此壶中获得了紫砂壶艺术独特的韵味与气质,在提醒人们奋勇前进之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本文对此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此壶的工艺特征及文化特质,对“一帆风顺”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揭示了紫砂壶艺术在文化表达方面的开阔性、深厚性与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