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2-07-16寇娟
寇 娟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的发生,严重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1]。此类患者的治疗通常为手术治疗,利用手术矫正盆腔脏器位置,使其恢复至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继而改善膀胱功能[2]。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大,因此在围术期尤其需要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是指围绕患者的治疗,将多种护理措施或方案融为一个整体,继而通过全面、整体护理方式促进患者康复[3]。集束化护理在多个科室均有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评价较高。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PFD患者为对象,开展集束化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66例PFD患者进行研究,病例收治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顺序编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年龄27~80岁,平均(52.36±11.20)岁;盆底功能障碍原因:脊柱损伤10例,卒中后遗症10例,产后盆底功能损伤15例。观察组年龄29~82岁,平均(52.75±11.42)岁;盆底功能障碍原因:脊柱损伤9例,卒中后遗症12例,产后盆底功能损伤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入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围手术期做好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工作,术前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流程、目的等;术后开展留置尿管护理,拔管后指导患者多饮水,练习排尿;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其护理大体情况如下:在遵照医嘱为患者拔除尿管后,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①嘱患者饮水1L,尽可能在2h内饮用完毕;②通过流水声、轻按腹部、下水道冲水声等帮助患者建立膀胱刺激;③患者有尿意后,指导患者尝试性排尿,嘱患者将手掌置于腹部膀胱隆起处,轻轻推按膀胱,促进尿液的排空;④使用开塞露,在促进排大便的同时,促进尿液的排出。术后疼痛干预,在拔除尿管后,遵循医嘱使用止痛药,并指导患者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有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等方式缓解疼痛。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依据医嘱的电刺激治疗处方,为患者应用电刺激治疗,在开展电刺激治疗时,电流、频率等由弱至强,以有刺激感但无痛感为基础。每次治疗在30~60min,电刺激总治疗次数在10~20次。术后盆底功能性磁刺激,其治疗方法:在患者排尿后,患者安坐于治疗仪上,第一阶段设置频率为5Hz,模式为间歇刺激,刺激治疗10min;在患者休息3~5min后进入第二阶段,设置频率为50Hz,磁间歇刺激10min,并在刺激期间逐渐调高频率,以达到患者最大耐受程度(75%~100%)。在治疗期间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变化,逐渐调整磁刺激方案。术后盆底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括约肌的收缩运动,尽可能降低收缩运动的时间,控制在3s以上。每组练习10~15次,每日练习3~5组。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后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以及3次自解排尿后残余尿量。其中首次排尿时间从拔除尿管后开始计算;3次自解排尿后残余尿量通过B超检测。记录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泌尿感染、盆腔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6.52%(3/46)、4.35%(2/46),对照组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3.91%(11/46)、17.39%(8/4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3次自解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s)
3次自解排尿后残余尿量(mL)观察组 33 2.72±0.58 58.26±25.17 45.62±16.14对照组 33 1.75±0.65 45.26±24.39 62.28±20.67 t值 8.019 0.581 5.860 P值 0.000 0.563 0.000组别 n 首次排尿时间(h)首次排尿量(mL)
2.3 两组患者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泌尿感染、盆腔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845,P=0.016),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率 [n(%)]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的风险较大,其原因可能为术前盆腔脏器脱垂,影响膀胱及泌尿系统功能,而在手术矫正后,盆腔脏器位置发生改变,并使排尿阻力变化,患者可能因阻力增加而出现尿潴留,也可能因盆腔功能障碍而出现尿失禁[4-5]。另外手术后患者心理压力大,也会增加尿失禁、尿潴留的风险,过度紧张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影响到排尿反射弧,造成膀胱逼尿肌松弛或压力增加[6]。
因此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后,需予以患者尿潴留等高发并发症相应的防控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通过将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统筹协调,为患者创建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7]。在本研究中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生理特点,制定了术前、术后两方面护理内容,在术前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术后盆底功能锻炼练习等护理措施,在术后予以患者盆底功能锻炼、疼痛干预等护理措施,最终使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更为理想[8]。本研究中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两项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反映出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在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3次自解排尿后残余尿量的对比中,观察组均更为优势,再次说明集束化护理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而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泌尿感染、盆腔疼痛等的发生率更低,表明集束化护理的达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显著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