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2022-07-16陆彩霞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意蕴意象诗词

陆彩霞

摘 要:在古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民间更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雅趣,自然而然,月也成了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载体,由于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来的意意蕴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了丰富的含义。

关键词:诗词;月;意象;意蕴

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性,其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共通的,看起来作者讲的是自己,其实辐射的是人的情思。也因如此,历代诗人、词人在创作时,会不约而同地赋予某些东西特定的情感,这种情感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意象。那什么是意象呢?

简言之,象+意=意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使“月”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因此,古今中外历代游子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会有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的作品中,“月”寄托了悲欢离合 ,“月”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不尽相同,而古诗词中“月”的意象的解读有常见以下几种情感。

(一)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圆人团圆,人们常常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月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尤其是有月的夜晚,是诗人们情思最浓郁的时候,于是头顶那高悬的月亮,无论是圆是缺,就成了他们抒怀的对象,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在离人的眼里,圓月如盘、残月如钩,而月圆之日却不能团圆的哀愁,或是蕴含对故乡、亲朋的无限思念;离人自然想念起同一轮明月下的故乡、亲人、游人。李白还有诗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峨眉三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月已成为寄托友人的苦苦相思。

(二)抒恬淡闲适、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

《诉衷情》  宋·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以月渲染清幽气氛,表现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不管境遇如何,心中自有一轮明月,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山居秋暝》中王维笔下是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潺潺流淌,画面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情怀。在王维的笔下,澄澈幽静的月恰是他追求的心志高远人生之境。

《诉衷情》全词花、月连用,借“花前月下”象征往日相恋之美,借“花谢月朦胧”象征爱情受阻,借“花不尽,月无穷”象征对爱情的美好期愿与执着追求。于是天上月、地上花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朦胧优美、花好月圆的图画。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向往美好的情怀。如于史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清夜静、月白花香,诗人掬月弄花、逸兴悠长,清风明月,仿佛已经成为诗人的精神家园。所以“月”常常寄托文人墨客恬淡闲适、乐观豁达的情怀。

(三)抒发人生苦短、愁苦之情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人常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寄寓了他们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月圆人团圆,而抬头望天,只有一弯残月挂树梢时,清冷的氛围,映衬自己内心无穷的离愁别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月夜花下独酌,伴月对饮,悲愁便从凄美的文字中满溢出来。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长叹,恨“月”长存之情跃然纸上;还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叹月实则叹自己的命运坎坷曲折。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秋深”“夜半”以月作为背景色,点染了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时的“月”已是一种凄苦的情怀。

由上可知,在中国的诗词中,“月”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而使月意蕴丰富的更是诗人将月融于内心的情感之中,使得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

以月作为历史的见证,它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世事无常”。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们的无限悲意被抒发得淋漓尽致。自然界中的月早已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诗人将“月”融于内心,使“月”与情感互为辉映,营造出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月”也已成为古代诗词意境表达的载体。人们对月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情趣、象征意义的思考也从未停止

参考文献

[1]唐艳华.关于古诗词中“月”是意象分析[M]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2] 李白、杜甫.   见《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意蕴意象诗词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来自林间的风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