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精神的策略研究

2022-07-16徐熙熙

高考·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创新实践高中美术

摘 要:美术作为人文、艺术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审美等多方面能力有综合培养的效果。利用美术的情感、文化价值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培育,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积极的人格,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采用多元、合理的课程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指导和培养的策略,从而达到用美术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高中美术;活动教学;创新实践

一、培养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定义

从创新定义的角度上来讲,创新精神需要展开思维变通、转化,并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展示出全新的美术思想和形式。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方法、对学生的评价等内容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课堂探索中,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不同意见,根据自身的构思和美术追求来进行美术创作。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这些实践能力会帮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下一轮的探索创新。

(二)美术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美术作为人文艺术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在艺术文化中,美术通过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形象,从中渲染不同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将抽象事物具象化,使其拥有极高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从而影响更多的作品和观众,来实现美术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1]。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前的思考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背后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并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探索和发展,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创新和实践才能带来美术文化和技术的进步。

(三)时代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美术的审美、趣味、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创作中挖掘自身潜能,在主动展开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勇于开拓、尝试,并达到不断成长的目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重视创新能力,而不只局限于拥有基础的技术、技巧的人才,而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只有积极地发现問题,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保持长期持续的创新发展状态,这是自身成长的需求,也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活动课程设计

(一)探究性的美术活动

探究性的美术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利用已经拥有的和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来重新审视当前学习中的内容。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理解、获得并掌握美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2]。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重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美术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例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美术流派特点和概念的介绍,如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让学生理解其对于欧洲整体美术风格的重要影响。其次,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对美术知识的探索和加工兴趣,深化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掌握创造和实践的方法。例如:对美术背后的文化背景、技术之间的联系进行介绍,了解美术发展的契机,从而找到创新的方法。此外,学生始终是探究性美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有结构有内容的探索材料,完善学生的美术认知,这样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美术思考[3]。

(二)交互性的美术活动

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思想、知识、经验交互的过程,在美术课堂中的交互性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并在系统的交流沟通中保证美术课堂的参与热度,让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充分的相互作用,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和班级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激励并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展开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准确的信息表达,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口语、肢体、绘画等多种语言来描述在美术活动课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对自身的美术思想进行思考和表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在与同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18、19世纪的西方美术,充满着技术和美术形式的创新,学生在进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西方美术形式用自己的理解和感知进行交流和共享,一则深化自身认识,二则让其他同学获得相应的认知,获得美术知识和能力,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体验性的美术活动

体验性的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到课堂学习中,也是美术活动课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和场景,以学生的实际体验为美术创作的起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社会体验用到美术创作中[4]。通过身临其境的美术活动,将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现实的体感、欲望、情绪等要素,使学生在进行深入的课堂体验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美术感受,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有效的成长。例如在“收集与交流”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发掘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美术创作和活动实践。

(四)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旨在通过美术知识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利用技能、材料、规律进行整理和创作。一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直觉来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鉴赏等形式对美术的知识、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通过直觉来判断事物的规律和美术应用技巧,使其能够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创作中。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潜能,并使用独创和新颖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和创作。教师需要对学生独特、新颖的主意和思想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使用已经学习的技能进行美术创作。

高中美术活动课程的形式十分丰富,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问题解决、调查研究、项目创作、美术游戏等方式展开美术活动课堂,体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美术活动内容,应当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美术活动课程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以学生美术能力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在高中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美术活动中进行审美、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教育,让其体会到创新与实践的乐趣,并将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艺术性培养与学生的实际发展进行有效结合[5]。例如陶器工艺品的介绍、鉴赏课程,首先,需要联系学生历史学科知识,对不同时代对陶器工艺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展示。如,早期陶器受制于生产工艺,多用捏塑法,同时烧制的温度较低,强度、硬度、韧性都远逊于现代,陶器的纹饰较为原始,但简单直观。其次,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陶瓷工艺品,餐具、茶具、花瓶等,并根据课堂讲授的陶器制作工艺,逆向推理不同陶瓷工艺品使用的制陶工艺,如泥条盘筑法制成的粗陶碗,轮制成形技术制作的陶瓷花瓶。最后,让学生对彩陶的纹饰进行探索,积极使用纹理、线条、构图等已学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时期彩陶纹饰的特点,如“人面鱼纹盆”几何图案的纹饰构成,简单的三角、圆形纹饰的组合,形成完整、形象的纹饰图案。

(二)明确美术教学目标

首先,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能力培养,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展开自主的美术作品创作和思考,同时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使学生采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进行比较式的思考和评价。其次,在美术活动课程中,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参与并展开讨论,以便有效地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版画创作”的课程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印章作为课堂引入,并从印章、投影仪、剪纸等艺术类型中,探索与“版画”作画技巧的联系。其次,在木刻板上,进行几何图形、线条的试创作,并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的几何构图技巧,在木板上刻出图形的组合,通过实践印刷让学生验证美术理论在版画制作中的实际效用。最后,鼓励学生分享版画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并建立合作项目,分组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讨论与合作,从而解决在版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鉴赏方式的引导

为了帮助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有效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鉴赏方向。例如在进行皮影戏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展开的活动较多,因此需要将教学目标分成多段:1.皮影戏造型设计;2.皮影戏人偶组装;3.皮影戏表演。分成三个教学目标来帮助学生展开美术学习,第1课时让学生展开皮影戏人物、动物的造型设计,引导学生用现代艺术的角度来尝试皮影戏人物的设计和创作;第2课时则引导学生进行皮影戏人偶的组装,将学生动手制作的皮影戏角色导入到表演状态中;第3课时则需要展开皮影戏的表演,并对美术活动中的创新和实践内容进行总结。三个课时的分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活动问题,并通过制订每个课时的目标,帮助学生在梳理思路的过程中实现皮影戏活动教学的目的。

(四)提出挑战、探索性的问题

具有挑战和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深入的问题探究,有助于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厘清问题的思路。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索性的美术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达到美术活动课堂探索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小摆设造型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具有弹性和层次性的美术活动,包括:1.使用纸盒进行简单的小摆设造型创作。2.通过纸盒以外的废旧材料并利用材料的自然特点来制作动物、景物、人物造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课堂教学以外的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新。

(五)独具匠心的创新实践活动

在进行美术活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放开对学生的限制,通过开放的氛围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美术才华。例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景观设计重要性的同时,可以在校园一角展开景观设计活动,根据校园一角的周边地理环境和设施来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规划。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不要为学生的景观设计限定附加条件,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从整体和局部的视角上看待校园一角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如校门绿化带景观设计,在重视其景观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校门口绿化带的人流分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景观制作。如校门绿化带中用不同颜色的花朵,区分初、高教学楼。

(六)多角度的美术课程评价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在客观评价中获得有效成长。从评价功能的角度上讲,需要对学生的美术创作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行为、态度等要素进行过程性评价。一方面需要在评价中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美术参与情况和实践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對学生的美术能力、审美水平、知识水平、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合作性以及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创新精神、情感要素、思维结果等。其次,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总结发展和创新内容,帮助学生审视自身的美术创造过程,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美术创作时,模仿、转化、创造是创新的一个方式,但同时也具有极其模糊的边界。教师对学生模仿后的创新评价,需要重视学生转化和创造的过程,并将学生的美术思想、技巧的成长情况,作为辅助的评价标准,尊重并表扬学生的“自我”,对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进行客观评价。

结束语

美术活动课程是一项探索性的教学,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基于学生美术能力的基础上展开实践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鉴赏活动中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展示青春、活力的个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格品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凡鸿.高中美术活动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2]计明礼.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策略[J].新智慧,2021(12):5-6.

[3]朱绍波.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河北画报,2021(2):252-253.

[4]岩松.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文渊(高中版),2020(1):47-48.

[5]罗丹.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实践与创新意识的体现[J].东京大学,2011(2):180.

作者简介:徐熙熙(1981—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创新实践高中美术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