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2022-07-16陈满
陈满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以及体育能力,不仅可以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仍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身体锻炼,继续从各方面接受健身的指导及教育。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一定的改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体育意识的概念
体育意识可以理解为体育这一客观现象经过人们的主观思维在人大脑中的独特反映,这种反映的对象为体育,含括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实质上是人的一种意识,一种感觉,一种思维,相对而言,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其体育意识基本上为稳定的,主要的组成包括了态度和素质,所谓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于体育(包括体育活动)的一种看法,包括了具体的认识,情感,认知等等。所谓人们的体育素质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体育(包括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吸收能力,练习的熟练程度等等。
二、体育意识的基本特征
(一)内在性
体育意识不等于体育行为,体育意识是内隐的,是一种内在的结构。
(二)客观性
体育意识一方面是人脑这个自然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另一方面体育意识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
(三)社会性
任何人的体育意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四)能动性
体育意识能够支配和调节人们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意志和情感体验,能够限制或推动人们的体育活动。
(五)稳定性
体育意识形成后,将持续较长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对象性:任何体育意识都是针对体育和体育活动中的某一对象,因而它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
(六)系统性
体育意识是一种态度控制系统,各态度之间彼此相连,紧密相关,形成有机联系。
(七)历史制约性
体育意识的反映对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能力下产生和进行的。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活动方案融入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同时可创新教学方法,缓解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束缚,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端正态度,教师虚心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够为体育意识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二)联系生活,培养意识
要想提升体育意识培养的实效性,必须先让学生了解意识形态存在的直观现象,才能加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易于了解,也易于建设。因此,教师要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的具体事例和景象,建设自己的体育意识,从而热爱体育,重视体育,让学生通过体育意识完善自己的综合品格。
例如,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的景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百态现象。比如,有人会在夜晚进行夜跑,也有的人十年如一日的进行冬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景象,而这些人始终坚持的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就是体育意识。他们已经将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支撑和信仰。这也是想要通过日常生活向学生传递的体育思想,联系生活,让学生对体育终身意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体育热点,以此来激励学生。通过生活当中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体育意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这份意识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到底,才是最终胜利。通过体育意识的养成,完善学生的综合品质很是关键,也贯彻新课实施标准。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习惯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良好的体育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就要教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一旦锻炼的方法不合理,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对体育锻炼的激情,严重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准备活动的方法和体育活动的特点,保证学生能够结合自身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
(四)提升体育教师素质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大多数初中生在上学期间会住校,致使其接触教师的时间远超出接触家长的时间,因长时间接触教师会使其不自觉的关注其的一举一动,并产生模仿行为。因初中生正处于健全思维的重要时期,好奇心重,极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这时教师应从旁加以引导,使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也应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初中生做好榜样,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染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语气沉重,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并使其厌烦学习。因此,教师应做好表率作用,让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由此可知,教师应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素质,可通过阅读书籍,来增加其知识积累量;可外出调研,寻找适用的授课方法;可进行培训,以此来增加自身体质,以便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其分享运动感受,让其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养成自主训练的意识,以便让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养成锻炼意识,培养体育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应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初中体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优化,在其中渗透体育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荣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高考,2015,(11)。
[2]朱建丽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J].校外教育旬刊,2015,(28)。
[3]杨蕾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