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干扰素效果
2022-07-15吴锐
吴 锐
因EB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尤其好发于小儿群体,据流行病学统计,小儿患病率约为55%[2]。虽然该病具有自愈性特点,但小儿抗病能力弱,病情康复速度慢,若治疗不及时,病变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并逐渐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引起一系列并发症[3]。因此,患儿一经确诊应立刻予以有效治疗。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首选方案[4],但关于具体用药方案抉择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我院针对此类患儿,尝试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联合方案治疗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3.7)岁,病程1~15 d,平均(6.7±3.4)d;实验组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7±3.6)岁,病程1~14 d,平均(6.1±3.4)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儿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家属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如小儿风疹等;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性疾病;合并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合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友病等;合并癌性疾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过敏体质。
1.3 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完成各项检查,包括专科检查如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病毒特异性检查等,确保临床医师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并根据患儿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同时,还包括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皮试等综合检查,排除存在禁忌证的患儿。治疗前,医护人员将用药目的、方法、预期效果、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均详细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后,再予以患儿治疗。①对照组:予以患儿5~10 mg/(kg·次)单磷酸阿糖腺苷(国药准字H20057494,规格:0.1 g)静滴,1日1次。②实验组:在静滴单磷酸阿糖腺苷(方法同对照组)的同时,予以患儿1~2 µg/(kg·次)干扰素α-1b(国药准字S20000012,规格:300万IU)肌注,1日2次。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护患儿体征变化,及时予以退热、护肝等综合治疗,并提醒家属必须让患儿保持绝对卧床状态,以免病情反复。此外,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予以对症处理,以免发生意外。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患儿治疗后3 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皮疹等症状明显缓解,肿大肝脾至少缩小50%,表示显效;治疗后3 d内体温明显下降,咽痛、皮疹等症状有所减轻,肿大肝脾至少缩小30%,表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表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之和表示治疗总有效率。②恢复时间:记录两组退热时间、咽峡炎症消失时间、异型淋巴细胞下降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肝脾消肿时间。③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注射处疼痛、惊厥、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病例。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较实验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n 退热时间 咽峡炎症消失时间异型淋巴细胞下降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肝脾消肿时间对照组 405.03±1.746.23±1.86 5.07±1.98 5.16±2.357.98±2.76实验组 403.89±1.164.47±1.33 4.25±1.41 4.21±1.545.42±1.71 t 3.448 4.868 2.134 2.138 4.987 P 0.001 0.000 0.036 0.036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损害小儿健康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由EB病毒感染所致,病原学研究表明,EB病毒经飞沫传播会潜伏于人类口咽部30~50 d,并逐渐侵袭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被感染后,病毒会经血行扩散至全身,引起全身感染反应[5]。有学者指出,EB病毒直接破坏并不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实际是因EB病毒感染致使T细胞产生迅速、强烈的免疫应答,并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异常毒性T细胞增多会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引起自身免疫性反应,进而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此可见,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淑燕等[6]通过临床实践发现,3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各指标均与正常人机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证实了免疫功能异常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机制。本次研究中,由于我院设备条件非常有限,未能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未来将以此为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仍以抗病毒药为主。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抗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药,其能特异性结合病毒DNA聚合酶,干扰病毒复制,且对mRNA具有抑制作用,能阻断病毒复制,发挥强效抗病毒效果[7]。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机体后后会迅速经腺苷脱氨酶代谢,并以阿糖次黄嘌呤的形式经肾脏排出体外,体内蓄积少,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国内外多中心研究表明,单一抗病毒药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促进患儿康复,减轻该病可能对患儿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巩固治疗[8]。李锐茹等[9]推荐使用重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指出干扰素α-1b抗毒范围广,其能诱导机体生成翻译抑制蛋白,从而降低EBV复制所需酶活性,抑制EBV病毒复制、增殖;其次,该药对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强化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有效灭杀EBV等病原菌;此外,虽然该药经注射后会分布于各脏器,但该药多聚集于注射部位,各组织分布含量少,而且药物能直接在体内降解,安全性较高。
我院在单磷酸阿糖腺苷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退热,咽峡炎症消失,异型淋巴细胞显著下降,淋巴结消肿,肝脾消肿,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干扰素α-1b能促进抗病毒蛋白生成,发挥广泛抗病毒作用,而且该药能调节淋巴细胞功能,可增强吞噬细胞、NK细胞等功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快速清除恶变细胞[10];双药联合,能通过不同机理发挥抗病毒作用,两者协同作用,更利于病情恢复,缩短患儿康复时间。两组用药期间均有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副反应程度较轻,未做特殊处理或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因不耐受副反应而退出研究的情况。
综上所述,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有效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