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

2022-07-15张新胜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美育美的

张新胜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

张新胜

(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01)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上逐步渗透美育,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切入点,实现数学教学与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文中以核心素养理念为着手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的策略,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数学教学;美育;渗透策略

数学作为典型的知识性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演绎能力等,忽略学生学习及今后发展中美育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育,本身可以起到育人、感化的作用。数学之美体现为简洁形式、合理布局、对称图案、完整结构等方面。因此,需要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具体策略。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美育的主要特征

数学学科通过自身独特方式装饰与美化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生活中可以看到数学美的身影,结合核心素养理念,高中数学美育有着自身独特之处,其特征主要如下:

(一)简洁性

美的主要特征就是简洁性,这也是数学美的基本特征。数学简洁之美,即数学表达形式与理论体系结构的简洁性,也是数学结构美的主要特征,而不是数学内容简单。数学符号是数学简洁性的重要手段,最典型的就是阿拉伯数字的广泛应用。

如,常见的图形面积公式,普遍形式简洁、广泛应用。梯形面积公式,可以变为三角形面积公式,又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有区别又有联系、对立且统一的特点在数学中随处可见,从中可以看到简洁美的审美思想。

(二)统一性

数学统一性特征,即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性。数学结构美的主要标志就是统一性,可以准确揭示数学概念本质。数学逻辑推理严密,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现错误,保证思辨的统一性。

如,圆锥曲线中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它们本身属于互不相同的曲线,但却可以运用统一定义进行表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圆锥曲线相关轨迹

(三)对称美

数学中中心对称、轴对称、镜像对称等都可以给人产生舒适美观的感觉;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也是成对出现,利用矩阵表示线性方程组等,可见对称作为形式美,呈现出均衡的对称美。

同时,数学本身具有严谨性,数学语言远比日常语言要求精确,直接体现为数学定理与公式是准确且唯一的。如果学生缺少严谨的数学思维,实际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数学严谨美不但体现出结论的严谨性,还体现出研究与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实际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对称美与严谨美。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课堂上渗透美育的必要性

数学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挖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富有美感的数学内容、多样化的数学活动都可以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直观感受到显性数学美,如简单的数学公式、对称性图形等,但含有很多隐藏的数学美,需要数学教师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美。因此,通过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美育内容,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知识点抽象且复杂,相当一部分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使得部分学出现畏惧心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点中蕴含着大量美育内容,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美育素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直观感受数学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积极情感态度

数学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美,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学生个体认知能力会影响到数学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内容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感受美与欣赏美,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数学价值观直接反映出人对数学价值的主观印象,直接体现出人对数学的直观印象。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数学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逐步形成高尚的数学价值观念。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数学教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美育素养,奠定数学美育基础

要想提高学生数学美育教育效果,数学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挖掘其中关于数学美的内容。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美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奠定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轻松渗透美育。数学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美育意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美育素材,逐步引入数学故事、数学史等内容,既可以丰富数学内容,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调整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数学美育意识,提高自身美育素养,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的目的,奠定美育教育的基础。

如,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就是板书,教师会将重要知识点通过板书形式展示给学生,与课堂语言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数学教师板书时要合理布局板面,保证数学公式、定理及知识点的规范书写,引导学生准确掌握重点内容。板书中绘制几何图形时要准确、美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具体教学过程中美观的板书让学生感受美,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再如,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兴趣,要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审美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数学美,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创设相应情景改变单一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之美。讲解“等比数列求和”知识时,学生不容易理解无穷数列求和这一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道具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可以取一正方形折纸作为数列值,折纸边长看成“1”,经过对折、反复折叠后,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无穷数列知识点,整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通过折纸方式将数学审美变得直观,降低重难点知识理解难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二)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数学审美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点讲解,本身并不重视审美教学。即便课堂上开展所谓审美教学,也只是简单让学生观察图形、公式等,数学审美培养停留在感官层面。数学教师不但让学生从感官层面体验数学美,还需要引导学生感性认知数学美,逐步形成完整的数学审美体验。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数学美理解存在差异。

1.主动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以便更好地欣赏数学美。同一样事物不同人会产生不同感受,数学教师要主动且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可以从数学角度观察与欣赏美。

2.顺利表达数学美,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听懂与理解数学美,而不是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讲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呈现出数学的美。

3.数学解题时感悟到数学思维的美,解题时可以探索与发现数学美。数学解题时将复杂问题逐渐简单化,逐渐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同时,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类型问题。

4.与数学新课标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数学建模活动,通过数学实践感受到数学美。

(三)挖掘美学素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时,学校和教师主要关注学生数学成绩,希望借此能够帮助学校提升升学率,为学生谋求一个好的未来,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真谛和最初目标。当务之急是对当前数学教育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教育的实质,在加深自身情感体验的同时进行审美熏陶,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高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学素材,要求教师需要发现与主动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通过挖掘提炼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美学因素,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切实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代数时,高中生相继学过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后,这三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数学的统一美,帮助学生连贯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减低学生学习负担,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具体为表2所示。

表2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联系分析

此外,高中数学解题时对称思想较为常见。解题时利用对称关系形成解题思路,获得解题灵感。如,代数学习时可以发现数学表达式存在结构对称性特点,通过这一特点可以准确找到解题方法与思路。数学课堂上的对称美体现在多方面,如曲线点对称、椭圆及双曲线的图形都存在对称美。如果学生从对称美角度出发解题,可以获得新的解题思路。

(四)选择合适内容,有效渗透美育教育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生命成长的需求,实现对学生最大程度地解放,挖掘学习潜力,丰富数学学习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实现轻松学习。数学课堂美育教育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个性美,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或质疑。人总是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的,将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大桥或其他标志建筑物,切实感受到建筑之美,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观看桥梁,理解曲面、圆形及图形理解等几何图形,还能感受到材料的搭砌、梁的搭建、整体布局等,体会到等差比列的知识,明白生活中数学的价值。利用审美实践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的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情感认知,引导其主动思考,加深学生数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审美实践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来源,逐步培养学生人文学科方面的修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了解知识点如何产生并发展的,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满足学生情感层面的需求。数学教师渗透美育内容时,要选择合适的美育素材,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整合数学知识与美育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高效数学课堂建设的基础。优美灵活的代数解题法就好比一篇逻辑缜密、思想明确的文章。它教会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对代数解题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法解答并处理数中的每一个难点。而数形结合的思想又恰好将代数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在为学生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展示几何特点,使数量之间的关系刻画更明确,空间展示更直观,并利用代数和几何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帮助学生找出解题的正确思路。正所谓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与美妙,享受整个解题过程,从而真正爱上代数学习。

四、结语

总之,数学中蕴含着大量与美相关的内容,这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及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展思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一线数学教师需要主动挖掘数学美的素材,编制相应的数学教学方案。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美育内容,既可以丰富课堂,又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时需要尽快改善这一薄弱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美育内容,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 贾丽杰.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03-104.

[2] 杜维达.核心素养视域下利用数学思想破解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案例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0):4-5.

[3] 陈婉玲.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学实践研究——以“三角函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30):22-23.

[4] 张亮.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20-21.

[5] 袁花香.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G40-014

A

1002-7661(2022)15-0112-0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