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干腌火腿现状与现代化加工技术实践
——以金华火腿为例

2022-07-15马晓钟王新洁董晓尉

肉类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华火腿中式

马晓钟 王新洁 董晓尉

1.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3.浙江省金华火腿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浙江金华 321000

干腌火腿源于古代人类食物保藏术。古代制冷技术缺乏,将鲜猪肉盐腌风干是最简单的保存方法。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各地猪种、饲养方式、地理气候、饮食习惯差异,历代火腿技师因地制宜,创造和发展了各地不同的加工工艺技术,形成了中国各地干腌火腿不同的风味特点。干腌火腿生产较为复杂且工序繁多,加工工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1]。

本文对中式干腌火腿的品类、加工技术进行介绍,并且以金华火腿为例,具体阐述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路径。

1 中式干腌火腿品种

中式干腌火腿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目前,全国中式干腌火腿主要有以下品种: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湖北恩施火腿,云南诺邓火腿,云南鹤庆圆腿,云南撒坝火腿,云南三川火腿,云南老窝火腿,贵州威宁火腿,贵州盘县火腿,四川剑门火腿,四川冕宁火腿,江西安福火腿;以及四川达州火腿、甘肃陇西火腿等。

1.1 浙江金华火腿

浙江金华火腿,名列中国三大名腿之首,出在长江以南,又称南腿。以当地金华两头乌猪为原料,采用堆叠腌制脱水工艺,“色、香、味、形”四绝著称于世。在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宁波籍医药学家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书中已有记载,至今已有1 283年文字记载历史[2]。

1.2 江苏如皋火腿

江苏如皋火腿,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出在长江之北,又称北腿。以当地姜曲海猪(沿江土猪)为原料,工艺基本同于金华火腿,唯在发酵期需在肉面涂沫菜籽油脚保护。据记载,清代咸丰年间,由金华籍技师传入。

1.3 云南宣威火腿

云南宣威火腿,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又称云腿或宣腿。以当地乌金猪为原料,采用揉擦上盐堆叠工艺,每只重量大于金华火腿。据记载,在清代雍正年间驰名天下[3]。

1.4 云南诺邓火腿

云南诺邓火腿,产于云南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著名的“盐马古道”起始点,采用当地古盐井出产的钾盐为腌制剂[4]。

1.5 云南鹤庆圆腿

云南鹤庆圆腿,产于云南大理州鹤庆县,采用干湿混腌法,喷酒撒盐堆叠,腿脚弯曲于腿部边缘,造型圆整,故称“圆腿”[5]。

1.6 云南撒坝火腿

云南撒坝火腿,产于云南昆明市禄劝县,以乌金猪系列的撒坝猪为原料[6],采用堆叠腌制脱水,产品含盐量低。

1.7 云南三川火腿

云南三川火腿,产于云南丽江永胜县三川镇,采用干湿混腌法,喷酒撒盐。产品质地柔软,中国唯一“软性火腿”,草木灰中捂堆发酵是其独特关键工艺[7]。

1.8 云南老窝火腿

云南老窝火腿,产于云南怒江州泸水老窝白族乡,采用怒江高山黑毛猪压榨腌制脱水烟熏工艺[8]。

1.9 贵州威宁火腿

贵州威宁火腿,产于贵州毕节市威宁县,采用乌金猪为原料,压榨脱水烟熏工艺[9]。

1.10 贵州盘县火腿

贵州盘县火腿,产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采用当地坪地猪为原料,堆叠腌制风干发酵工艺[10]。

1.11 四川剑门火腿

四川剑门火腿,产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工艺基本类似于金华火腿。

1.12 四川冕宁火腿

四川冕宁火腿,产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采用凉山黑猪(乌金猪系)为原料,工艺已由原先的浸泡法改进成干腌法[11]。

1.13 江西安福火腿

江西安福火腿,产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采用安福米猪为原料[12],工艺基本同于金华火腿,不同是腌制时用手将盐揉擦、修整后即涂上白笼糠保护发酵。

1.14 湖北恩施火腿

湖北恩施火腿,产于湖北省恩施地区,本地富硒猪为原料,1953年引进金华火腿技术,但晒腿采用木炭加温坑道烤干腿身,产品带熏味。

1.15 其他地方火腿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品牌火腿,如四川达州火腿、甘肃陇西火腿等。

2 中式干腌火腿传统加工工艺及局限性

2.1 中式干腌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中式干腌火腿品种繁多,因地域、原料、习俗不同,各地火腿传统加工技术不尽相同,但加工原理基本一致。一般都具备低温腌制、干燥脱水和发酵成熟这几个环节。以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为例,主要有以下八大工序[13],详见图1所示。

图1 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流程Fig. 1 Traditional processing of Jinhua ham

2.1.1 原料选择

选用经兽医检验合格的金华两头乌猪或有其血统的二、三元杂交猪的后腿。

2.1.2 腿胚修割

按照整修、劈骨、开面和修割四个步骤进行(修鲜刀)。

2.1.3 上盐腌制

(1)投料时间。加工投料季节限定在农历立冬至立春之间。

(2)原料处理。鲜腿进厂的加工原料摊凉后要当天腌制,冻腿进厂的加工原料应自然解冻或控温控湿解冻至腿心温度在0℃左右。

(3)腌制要求。室温:0~15℃之间,最佳温度5~10℃。湿度:相对湿度70%~90%。

总用盐量:以每10kg净腿计算,控制总用盐量在1 000g左右,最多不超过1 200g左右。

(4)在整个腌制过程中,需要分六次上盐。

第一次上盐:行话称“出水盐(头盐)”。用盐量约200g,以次日观察略有剩盐为度。

第二次上盐:行话“上大盐”,次日将腿平放于盐盘,挤出血管中积血,抹动陈盐。用盐量约500g。

第三次上盐:行话“复三盐”,在第二次盐后的第5天进行。用盐量约200g。

第四次上盐:行话“复四盐”,在第3次用盐后第5天进行。用盐量每5kg鲜腿50g左右。

第五次上盐:行话“复五盐”,在第4次用盐后的第6天进行,检查“三签”处有否脱盐,脱盐时要加少许盐,过多时要抹去。

第六次上盐:行话“复六盐”,在第五次盐后的第7天进行。

上盐要领口诀:头盐滚一滚,大盐雪花飞,三盐四盐扣骨头,五盐六盐扣签头。

刷盐,在第6次用盐的3d后,可以根据腿的大小、气候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腌制时间,增加翻堆次数。

堆叠:腿胚每次腌制上盐之后,都要在“腿床”上进行堆叠,不得着地堆叠。

2.1.4 洗晒整形

完成腌制的腌腿,如天气晴好,可进入洗晒工序。

(1)浸腿洗腿。

浸腿:腌制成熟的腿应及时浸水洗晒,浸水时间一般15h左右,具体视气候情况,腿只大小,盐分多少,水温高低而定。

(2)晒腿、盖印与整形。

挂晒:将洗刷干净的腿,用绳子的两端各缚住一只腿爪、挂于晒杠上。

盖印鉴:一手撑住腿的肉面,一手握印章,蘸上印泥,在腿面正中盖上标记。

整形:将腿取下,一手握住胫骨处,一手抓住腿头,将脚爪插入腿凳固定孔中,把跗关节附近的筋绞松。将腿爪的两小趾顶在腿凳上顶压,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按住两小趾将脚平放在凳上顶压,将脚爪顶弯。矫直脚骨,用棒槌在跗骨处击三下。顶弯脚爪用食品级橡皮圈固定成45°弯角。

2.1.5 上楼发酵

将腿大小挂在楼层发酵间的挂架上,腿分挂两边,排列整齐,腿面朝向一致,间隔距离5cm以上。腿在发酵间挂至清明节前后,卸下进行外形修整(修干刀),至端午节前结束。

整修好的腿继续上架发酵。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调节发酵间内的气温、湿度,勤开、勤关门窗。

2.1.6 落架分级

火腿在发酵间内挂至中伏以后,可以开始下架分级。将腿从发酵架上取下,要求轻拿轻放,防止腿头开裂。将落架的火腿,用刷子刷掉腿上的霉菌。

火腿要严格按GB/T 19088-2008《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火腿》标准进行分级。

2.1.7 堆叠后熟

火腿保管采用堆叠法,堆高10层左右,堆叠在腿床或用干净的竹、木等架子垫底。最底层火腿皮面朝下,自第2层起皮面朝上,要求堆叠平整。

仓库的门窗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开关,晴天日关夜开,雨天关。准备好包装物料以便调运,商品出库要点数、过磅,做到帐货相符。

2.1.8 成品检验

按GB/T 19088-2008《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火腿》标准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出厂。抽检可以是自检也可以送检。

2.2 中式干腌火腿传统加工技术局限性

虽然中式干腌火腿传统加工工艺经过传承,工艺十分经典,但在现代消费时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管理层面

传统加工技术依赖于手工操作和自然气候,在手工操作上,劳动力成本高,技师队伍后继乏人。自然气候方面,产品质量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难以稳定。加工场地利用率低,又不能全年均衡生产,造成人员利用率低。此外,还存在现场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在成品保管上耗工耗料,环境处理成本较高。这些原因造成传统火腿加工企业受制于投料季节、场地、人力、物流、质量波动,生产规模无法扩大。

2.2.2 技术层面

在中式干腌火腿加工技术层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2.2.1 容易腐败变质

(1)腌制期气温高。

(2)洗晒干燥期,阴雨天气多,空气湿度大,无法及时脱水干燥。

2.2.2.2 产品含盐量高

(1)投料腌制季节气温高,只能多用盐以防止腐败。

(2)干燥发酵阶段气温过高,导致水分含量下降过快。

2.2.2.3 高盐产品

(1)影响风味,高盐抑制了火腿内源酶活力。

(2)高盐不利人体健康,影响产品销售。

3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优势及实践

基于传统加工技术的局限,通过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加工工艺的改良迫在眉睫。实现中式干腌火腿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是中式干腌火腿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是以传统工艺基本原理为依据,总体上模拟各地自然气候的四季变化,在封闭的厂房内以现代化制冷和供热技术,精确地控制生产过程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摆脱了对自然气候的依赖,消除了自然气候变化不确定因素对火腿质量的不利影响。

3.1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优势

3.1.1 管理层面

(1)常年均衡生产。实现常年可均衡投料生产,最大限度利用场地、人力、原材料资源,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2)改善生产环境。改善加工现场卫生状况,减少劳动强度,稳定员工队伍,减少用工人数。改进成品腿的保管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3.1.2 技术层面

(1)稳定产品质量。现代化加工技术可最大限度减少自然气候变化对产品质量影响,大幅度提高优级品率。

(2)降低成品的含盐量。腌制阶段控制好温度与湿度,不仅能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还可以减少用盐量,有效降低成品火腿的含盐量。干燥、发酵、成品保管阶段控制好温度与湿度,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造成盐分上升,同时也可延缓火腿氧化耗败。

3.2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发展路径

3.2.1 初期现代化

控温控湿+手工操作。

(1)加工全流程实现控温控湿,模拟当地最佳自然气候条件。

(2)手工操作,采用传统的工序场地生产加工。

3.2.2 中期现代化

控温控湿+机械操作。

(1)加工全流程实现控温控湿。

(2)除修坯、上盐、整形等工序外,其他工序采用机械化。

(3)腿坯全流程在轨道或架子车上悬挂不落地。

(4)采用控温控湿悬挂保管。

3.2.3 后期现代化

控温控湿+智能化操作。

(1)在中期现代化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操作,大大减少对人的依赖程度。

(2)内部物流移运全部轨道化,智能控制。

(3)管理系统全部智能化。

3.3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实践

以金华火腿为例,对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技术实践进行探索。

3.3.1 大型企业现代化加工技术实践

A股上市公司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巨资从欧洲引进了现代化火腿生产线,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在进口生产线上生产金华火腿。金字火腿和国家肉研中心合作,凭此技术参与申报的《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采用现代化加工技术生产金华火腿。

(1)大大提升了成品质量,优级品率从传统工艺时的75%左右提升到95%以上。

(2)成品含盐量降低约2%。

(3)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用工人数,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这条生产线上年产金华火腿36万条,仅需20人左右,如采用传统技术至少需要90人,年节约工资350万元。

(4)改善了现场卫生状况。

3.3.2 中小企业现代化加工技术实践

中小企业建议采用关键控制系统用进口设备,其他配套设备用国产生产的途径,来实现现代化生产。以下是一个年产3万只金华火腿现代化加工车间的设计方案。

(1)平面规划布置。

约需场地1 100m2(长×宽为50m×22m),见图2所示。

图2 金华火腿(年产3万只)现代化生产项目平面布置图Fig. 2 Layout plan of Jinhua Ham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project (annual output of 3 0000 pieces)

(2)工艺参数。

金华火腿(年产3万只)现代化生产项目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金华火腿(年产3万只)现代化生产项目工艺参数表Table 1 Process parameters of Jinhua Ham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project (annual output of 30 000 pieces)

(3)水分蒸发量与最大温差设定。

按照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中,腌制期腿重为原料腿重的九折(蒸发水量为10%),风干期为腌制期腿重的九折(蒸发水量为腌制期腿重的10%),发酵期腿重为风干期腿重的八折(蒸发水量为风干期腿重的20%),设计现代工艺中腌制间、风干间和发酵间的最大温差来控制蒸发失水量,使之与金华火腿传统工艺相似。另外设计腌制间、风干间和发酵间能够放置的最大腿只数量,分别设定为3 000只、750只和3 000只,能够满足现代工艺全年连续生产的能力。金华火腿(年产3万只)现代化生产各环节水分蒸发量计算及最大温差设定,详见表2。

表2 金华火腿(年产3万只)现代化生产项目最大温差及水分蒸发量计算表Table 2 Calculation of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water evaporation of Jinhua Ham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project (annual output of 30000 pieces)

以原料腿重13kg计算:在腌制间按照35℃的最大温差设置,30d腌制蒸发水量约10%,每只腿蒸发水量约1.3kg,30d期间平均每天总蒸发水量为130kg;风干间按照25℃的最大温差设置,7d风干蒸发水量约10%(按照腌制以后的腿重计),每只腿蒸发水量约1.17kg,7d平均每天总蒸发水量为125.35kg;发酵间按照25℃的最大温差设置,180d发酵的蒸发水量约20%(按照风干以后的腿重计),每只腿的蒸发水量约2.11kg,180d平均每天总蒸发水量为35.17kg。以原料腿重13kg计,整个加工过程合计失水量为4.58kg,成品率为64.8%(与传统工艺成品率相近)。

(4)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不含土建),设备设施投资总额在500万元左右。

3.4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

中式干腌火腿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主攻方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3.4.1 工艺现代化

首先建立各地火腿的标准化加工工艺,这是实现现代化加工的基础。然后在破解其工艺原理基础上,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改进,降低技术难度,减轻劳动强度,提升产品品质。如腌制工艺的改进、储藏方法的改进等。

3.4.2 装备的现代化

(1)控温控湿装备关键控制系统的国产化。

(2)研发适用于各地火腿加工的专用机械设备,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如洗腿机、整形机等。

(3)研发快速现场无损检测设备。

4 小结

中式干腌火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加工肉制品,传统加工工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化工艺的关键技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适应新时代市场的消费需求,将极大推动产业发展,帮助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金华火腿中式
岁朝清供
寿鹤延年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宣威火腿
火腿加甘蔗煮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