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实现满意度评价与制度供给—基于浙江省15个生态旅游区的调研数据分析

2022-07-15罗俊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客旅游区重要性

罗俊杰

(浙江万里学院 宁波万里对口协作和反贫困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101)

生态旅游业历来是“生态浙江”建设的重点发展产业。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生态旅游业便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先发展产业,生态旅游区社会经济的生态型发展成为推动浙江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带动文化休闲娱乐和传统农业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推手。新时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满足居民和游客多层次的生态需求。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更高层次需求发展,旅游区居民和游客共享(本文称为“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也符合需求层次理论。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共享经济的盛行和大众化消费等缩小了居民和游客因贫富和文化差距而造成的各层次生态需求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生态旅游区建设对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来看,居民和游客对生态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评价决定着政府的制度供给的发展方向。

1 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实现机制

供给与需求理论(简称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生态公共产品供求理论也是构成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区生态公共产品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各种生态公共设施和生态基础产业,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法治与行政资源、市场机制和社区生态公约等。生态公共产品供求理论认为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服务企业)和需求(主体主要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以量化为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居民游客生态需求水平的差距,这一差距必须缩小到居民游客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即基本实现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才能保障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1]。

路线图(Road map)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规划方法,可应用于生态旅游区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实现机制: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生态旅游政策与法律来协调旅游区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本研究将居民和游客视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将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及实现该需求的生态法治过程结构化和系统化(本研究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将其结构化和系统化);及时反馈生态旅游区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在实现中的问题并按照路线图程序予以解决(本研究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反馈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状况,并以此作为政府制定生态旅游区政策的重要依据)[2]。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基于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生态旅游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受到公共资源和旅游部门管理能力的限制,运用路线图方法进行战略性生态型法治需要将需求驱动与供给驱动相结合(图1)。从需求驱动角度,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满足哪些生态需求?任务是什么?遵循何种路径?需要哪些资源保障?从供给驱动角度,需要对旅游生态型发展的政策资源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治理能力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有效的战略性路径来进行生态法治机制设计[3]。

图1 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机制的路径Fig.1 Route of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shared ecological demands by residents and tourists

2 研究区域概况

选取浙江省具有典型意义的15 个既具有亚热带自然生态特色,又拥有省级生态文化保护区,能够充分体现浙江省城乡生态旅游业发展成就的县级市(或区县)作为调研对象(表1)。

表1 生态需求满意度调研对象的地区分布及生态资源Table 1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research objects of ecological demand satisfaction

3 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理论上遵循需求层次理论对旅游区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内涵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指导,在实践上根据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对生态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集中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智慧,研究生态旅游区居民与游客各个层次的生态需求内容,再从生态需求层次信息中总结出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居民与游客生态需求实现的满意度,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生态旅游区生态化水平现状。定期的生态需求满意度水平测试结果可以从主客共享层面动态地反映旅游区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表2显示,在“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的目标下,将生态需求的5 个层次作为5 个一级指标,其下根据各层次生态需求的内容分为12 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内涵构成其评价要点,便于被调查人进行评价打分。根据时代进步和居民与游客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适应生态需求的内容会发生变化,二级指标及相应的内容(即评价要点)也会发生变化。

3.2 数据来源

根据表2制作生态旅游区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状况调查问卷,调研人员深入浙江省15 个旅游区居民和游客中,取得其信任并逐题解释问卷,在被调查人充分理解问卷各题含义的基础上对各二级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打分。重要性打分值反映当前该指标对于居民和游客生态需求实现的重要程度,而满意度打分值则反映当前该指标在现行制度条件下生态需求实现的主观满意程度。打分采用5 分制,按重要性(或满意度)给予1~5 分,分别代表:很不重要或很不满意(1~2)、不重要或不满意(2~3)、一般重要或一般满意(3~4)、很重要或很满意(4~5)、特别重要或特别满意(5),打分可以是小数,如3.8 分(一般重要或一般满意)。共印发问卷800 份,通过面对面调查获得有效问卷(所有选题完成)787 份。问卷的地区分布见表1,最高占比7.75%,最低占比5.72%,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从年龄上看,26~45 岁的青壮年占到45.50%。从居民和游客的占比来看,考虑到居民对所在旅游区的生态需求相关性更大,配合意愿更强,故以居民为主(76.50%),游客只占23.50%。从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职工(18.06%)、农民(17.04%)、公务员(12.10%)、教育工作者(9.37%)、学生(9.20%)、企业高管(7.67%)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到71.55%,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汇总调查问卷,得到各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表3),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权重分布和重要性与满意度的相关性评价与分析。

表2 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hared ecological needs of residents and tourists

3.3 研究方法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重要性计算

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以下两个打分:一是居民和游客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二是专家评价(即德尔菲法),向省内外25 位专家发放指标体系表,要求专家对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打分,形式与居民和游客打分相同。打分结果表明专家与居民和游客的打分取向基本一致,在当前国情和省情下,都强调物质需求(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重要性,其权重明显高于精神需求为主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表3)。按照重要性分配权重的理由是,重要性评价是一种“应然”评价,反映指标实现满足生态需求的客观性,按照“越重要权重越高”的原则理应成为权重分配的依据;而满意度评价是一种“实然”评价,反映指标的实际实现程度,并不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

指标权重的计算。

1)加总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总分值,并计算均值Aij(其中i:一级指标编号,ij: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编号)和标准差σ1代表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差异性程度(表3)。

2)按一级指标内各二级指标重要性分值比例计算各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内的权重aij′(表中未显示)。

3)对每一层次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加权汇总,得出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均值Ai。

4)按一级指标重要性均值比例计算各一级指标的权重ai。

5)按分配给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其下的二级指标的权重aij。

⑥计算综合重要性分数I

3.3.2 满意度计算

1)加总二级指标的满意度总分值,计算满意度均值Bij和标准差σ2代表指标满意度评价差异性程度(表3)。

表3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2)按一级指标内权重分布计算一级指标满意度Bi。

3)按二级指标在总目标下的权重分布加权汇总“居民与游客生态需求实现”满意度S。

3.3.3 短缺度计算

Aij-Bij即二级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之差(表3),反映旅游区满足各二级指标生态需求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程度。

综合短缺度:I-S=1.139(5 分制),I*-S*=22.78(100 分制)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指标重要性及差异性分析

1)重要性分析。从表3数据可知,生理需求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其次是安全需求,这与调研地区大部分居民和游客尚处于追求物质享受为主的发展阶段有关;对涉及精神享受为主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处于较高的重要性认同程度(远超3.0 的及格线),尊重需求甚至达到4.020 的水平(主要对“居民游客履行生态义务的支持制度”较高)。从二级指标看,也是生理需求之下的两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最高,达到4.705和4.802,安全需求之下的3 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也都超过4.0。12 个二级指标的综合重要性认同度达到4.225(很重要)。

2)差异性分析。标准差σ1显示低层次生态需求差异性较小,高层次需求差异性较大,σ1介于1.176~0.326 之间,其原因是对于处于生理和安全的偏重物质追求的低层次需求来说,贫富阶层均认为非常重要,差异很小,而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偏重精神追求的高层次需求,富裕阶层比贫困阶层的重视程度要大很多,故差异较大。

4.2 指标满意度及差异性分析

1)满意度分析。较之对指标重要性的高认同度,居民与游客对各指标的满意度评价普遍较低,甚至无一指标满意度达到4.0。就一级指标来看,最满意的安全需求的综合指数也只有3.774,其次是生理需求,只有3.306,社交需求3.167,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都低于3.0,后者甚至只有2.210。二级指标的满意度状况也呈现相同的分布情形,总体满意度只有3.086(一般满意),折算成百分制的分数为61.72。这说明:第一,普遍的低满意度说明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堪忧,居民和游客对自身生态需求的满足度不满意。第二,居民和游客对满足低层次需求的满意度较之高层次需求的满意度差距较大,一方面说明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和游客旅游享受方面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得到了居民和游客的一定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对于满足居民和游客高层次精神生活、旅游区生态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参与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2)差异性分析。各需求层次指标满意度评价差异并不明显(这与重要性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同),σ2介于0.463~0.865 之间,说明社会阶层地位和生活水平差距并没有对自身生态需求实现的满意度评价构成很大的差异,即各阶层对生态需求的满足程度普遍不太满意。就各需求层次满意度评价差异性来看,物质层次的低层次需求(生存、安全)评价差异性相对较大,主要因为物质贫富差距较大造成的差异性评价;而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表现出较小的差异性,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精神贫富差距明显低于物质贫富差距的现实。生态公共产品(尤其是生态文化公共产品)的普及对人们精神生活比对物质生活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4.3 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比较各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统计结果,二者基本呈正相关。5 个需求层次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生理、安全、尊重、社交和自我实现,满意度排序依次是安全、生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二级指标也基本呈现相同的布局。满意度体现居民与游客对生态产品供给状况的评价,重要性反映需求期望,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态公共产品的分布状况(而非满足需求的水平)与居民游客的需求期望基本相吻合。

在统一的5 分制打分情况下,满意度打分明显低于重要性打分。从一级指标看,5 个层次的满意度均分比重要性均分分别低1.448、0.705、0.608、1.286、1.266 分。差距最大的是生理需求层次,其次是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层次,都超过了1.0(表4)。差距越大越说明该层次的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居民与游客生态需求的缺口越大,该层次的制度建设也更为迫切。相应地从二级指标满意度与重要性分差来看,共7 个(其中生理需求2 个、安全需求1 个、尊重需求2 个和自我实现需求2 个)二级指标分差超过1,其他5 个二级指标满意度与重要性分差小于1,其中社交需求的2 个二级指标的满意度与重要性分差都小于1(表3)。

表4 生态需求一级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primary indexes of ecological demands

“居民与游客生态需求实现”目标的综合短缺度达到1.139 分(100 分制相差22.78 分)。尽管综合重要性认可度达到4.225 分(100 分制为84.50 分,很重要),但是综合满意度只有3.086分(100 分制为61.72 分,一般满意)(表4)。重要性评价与满意度评价分差的大小反映了生态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短缺度,也反映了制度供给的迫切性。从该意义上,制度供给最为迫切的生态需求为生理需求,其次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再次是安全和社交需求。

4.4 生态需求实现与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生态旅游区主客共享生态需求的实现过程,实质上是居民、游客、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制度供给将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步实现,形成彼此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图2)。

图2 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与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ization of shared ecological needs of residents and touris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reas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生态需求层次理论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和加权平均统计法获取和分析调研数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主客共享的生态需求中各项内容的重要性评价都较高,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生理需求(4.745)、安全需求(4.479)、尊重需求(4.020)、社交需求(3.849)和自我实现需求(3.476)。综合重要性评价4.225 分(很重要)。重要性评价的标准差σ1相差较大,介于0.326~1.176 之间,其中低层次生态需求差异性明显小于高层次需求。

2)各指标的满意度评价普遍较低,满意度排序依次是安全需求(3.774)、生理需求(3.306)、社交需求(3.167)、尊重需求(2.734)、自我实现需求(2.210),二级指标也基本呈现相同的布局。综合满意度评价只有3.086 分(一般满意),指标满意度评价标准差σ2相差不大,介于0.463~0.865之间。

3)比较各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统计结果,二者基本上呈正相关。从短缺度看,5 个一级指标满意度均分比重要性均分分别低1.448、0.705、0.608、1.286 和1.266 分,综合短缺度达到1.139 分,反映了生态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和制度供给的迫切性。为缩小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与主客共享生态需求的差距,提出以下建立适应主客共享生态需求水平提升的参与渠道以及制度保障体系。

5.2 制度供给建议

1)建立有利于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的参与渠道。第一,实现生理需求的参与渠道。践行生态消费、生态出行和生态型创业;垃圾分类投放、节约公共资源和水电煤气、餐厅“光盘行动”、节俭办理红白喜事;对公共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性开采自然资源行为的抗议、举报、赔偿请求和公益诉讼[4]。第二,实现安全需求的参与渠道。协同实施水源地保护的生态移民和生态农业开发工程;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区食品安全标准;积极揭发举报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5];严格遵守地质灾害隐患区住房建设申报制度;严格执行生态承包林保护制度和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制度[6]。第三,实现社交需求的参与渠道。遵守广场舞音响播放、鞭炮和焰火燃放、公共绿化设施维护、严禁黄赌毒、不狩猎和不食用野生动物等市民公约;家庭园林庭院与社区环境的和谐融合;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和践行婚礼植树、生态墓葬等移风易俗行为;实行节俭的共享式旅游消费、素质拓展的体验式消费。第四,实现尊重需求的参与渠道。监督生态旅游区行政执法;参与区域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听证会和环境影响评估;制止或举报旅游区环境污染行为;不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污染物;实行安全生产的环境标准等。第五,实现自我实现需求的参与渠道。协助环境舆情调查;参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生态旅游立法议案讨论,并对立法草案提供意见[7];成为生态旅游区环境义务监督员;积极参与旅游区内环境维权,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起诉应诉、受害人申报等法律援助[8];参加ENGO 参与游客权益维权活动;参加旅游社区融合型社会组织[9]。

2)建立有利于主客共享生态需求实现的制度保障体系。第一,生理需求层次下的制度保障。旅游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生态化升级改造;淘汰旅游区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科学合理地布局生态旅游区功能区、改造老城区和古旧民居;加强城乡规划中旅游区绿化规划[10];强化实施生态旅游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分类管道收集净化和达标排放工程;严格执行旅游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区内绿色食品原产地环境标准、作物种植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牧饲养的饲料使用环保标准制度[11];加大对旅游区生态农业基地的财政支持力度。第二,安全需求层次下的制度保障。严格实施因大规模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影响居民和游客居住和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评估制度;普查生态旅游区地质灾害隐患[12];建立生态旅游区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安全标准;评估和检查旅游项目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隐患;对旅游区居民生态型财产进行确权保护[13]。第三,社交需求层次下的制度保障。加强旅游城市绿化广场、大型公园、居民区中心绿地等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14];城市开发的绿地水域面积“三同时”制度;严格生态旅游区砍伐证管理制度;旅游区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制度;鼓励家庭庭院、私人花园建设的财政补贴制度[15]。加强共享旅游消费网络平台、素质拓展的体验式旅游消费设施建设;扶持生态旅游网络红人。第四,尊重需求层次下的制度保障。居民和游客环境知情权、检举权、财产保障权制度;居民和游客对生态旅游立法、执法、旅游项目规划的质询权、建议提案权、听证权、救济权制度[16];对生态旅游区植树造林、协助环境执法、环保公益活动等的奖励、救济、补贴等制度政策;对违反达标排污、森林砍伐证管理、森林消防管理的惩罚制度。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下的制度保障。保障居民有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生态旅游区环保议案的权利;支持生态科研工作者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研究;重大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区义务执法员聘用制度;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区游客维权组织和融合型社会组织制度[17]。

猜你喜欢

主客旅游区重要性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经验与存在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旅游目的地主客关系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