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

2022-07-15陈建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花溪城市公园公园

陈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 a.建筑学院;b.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城市公园是为公众开放、综合设施较完善、功能全面、景观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游人开展多项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数量较多的绿色空间。城市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向好向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评判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发展规划的范围逐步扩张,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暗含了许多问题,如景观“趋同化”现象日益凸显,因此,总结出地域范围内的独有特色,形成城市自己的独特风格,同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1]。

“地域性”研究早期集中在建筑学范畴,《广义建筑学》中提到避免建筑文化趋同的现象,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建筑是文化交融的发展必然的趋势;《北京宪章》中提到地域性建筑和景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灵魂,强调地域性的重要程度,地域性概念开始扩展关注到景观领域。

在景观设计方向,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景观逐渐弱化以至于丧失,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逐步探索,形成多种学术观点。包含地域性特征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明确了地域性特征是景观规划设计中整体风格影响的最重要因素[2];景观设计应挖掘地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创造满足游人各项需求的空间场所[3];传统地域文化是增加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它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互相协调发展,不同地区地域性特征会形成独特的地域景观系统[4]。这些研究成果深刻地研究了地域性理论,有独到的理解与认识,为本研究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地域文化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构成了不同城市的外在表征,因此对地域性景观的相关探讨需逐步深化[5-6]。因此本研究为强化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营造的建设工作,强化地域性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要素表达工作,强化文化传承及空间场所景观丰富度的提升工作,为地域文化传承,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定的思路。

1 研究区概况

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北邻杜甫草堂景区,东邻四川省博物馆,整体于2003年建成,共占地32.32 hm²。公园交通便利,位于成都市西南方,是成都市中心面积较大的开放性公园,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Fig.1 Huanhuaxi Park regional landscape

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有“天府之国”之美誉,区域内部气候湿润,河网纵横,且地势平坦,其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蜀绣、蜀锦、川剧、茶艺都是成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已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浣花溪公园主要景点有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依托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建立而成,内部环境优美,多种类型景观均具特色,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7-8]。古典与现代,民俗与神话完美融合,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已形成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公园内部景观多样,以名人雕塑、古典诗词和乡土植物为元素,且建筑、小品形式古典,如图2所示。在建筑、植物、水体、铺装、小品各要素营造中,其材质、形式、色彩着力突出特色文化。如“茅屋”的选取,依托杜甫文化,突出公园建设背景,在雕塑小品及设施小品的选择中结合传统文化符号,烘托古典气氛,在铺装选择中亦以名人诗句、特色的色彩表现为表征,公园整体极具“巴蜀特色”。

图2 地域文化的构成关系Fig.2 Composi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的主要方法,依据现有国家及地方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S 1192—2016)《城市绿地分类标标准》(CJJ/T 85—2017)《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程》(DB510100/T 238—2017)、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质量等级划分》(DB510100/T 239—2017))《成都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等相关内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通过阅读关于城市综合公园地域性特征的相关资料,梳理论文脉络,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与实践指导,从而选定成都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

2.2 问卷调查

以选取的指标集为基础,对各个层次指标进行重要性选择,依据相关评价指标,制定调研问卷,采用五级量表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将问卷发放给浣花溪公园的管理人员及公园内游人。2021年9—10月共累计发放问卷124 份,其中有效份数达100 份,回收率为80.6%,依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形成数据支撑。

2.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由20世纪美国学家斯坦利发明,核心思路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为多层次、多指标,进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专家打分建立各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进而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从而为目标问题提供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4-5]。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主要基于模糊数学的研究思路。该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评价,建立各层级指标的隶属度评判矩阵,对评判对象进行整体评价。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复杂问题,适合多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9-12]。

3 结果与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的城市公园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改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游人游憩休闲及在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依托,可以为区域内的地域性景观塑造提供丰富的素材。城市公园内部地域性景观反映了区域特定的人文风貌及景观特色,可以通过宏观的空间布局到细部的要素设计,依据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区域特色文化、民俗特点进行分析表达。城市公园内部的地域性景观是特定空间及时间内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呈现,总体包含了区域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乡土植物以及人文环境中的思维结晶等方面,可构建复杂且丰富的景观场所,其载体主要为:地形、植被、景观小品、硬质铺装、建筑构筑物、水体等景观要素。地域文化构成要素关系如图3所示:

依据现有规范,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依据问卷调研结果进行相应分析,并进一步梳理指标最终形成相应指标体系(表1)。

表1 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Regional landscap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uanhuaxi Park

3.2 指标权重计算

依据专家意见打分,确定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评判比较,参考1~9标度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进而计算出各层指标的相对权重[9]。

建立各层次判断矩阵A=(aij)n×n,其中aij表示第i个参评指标ai相对于第j个参评指标aj而言的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判断值,n为该判断矩阵的参评指标数。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后要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首先,求解矩阵一致性指标CI。λmax为矩阵最大特征根。当矩阵结果完全一致时,λ1=λmax,其余特征根等于0;当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λ1=λmax>n,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当矩阵阶数大于2 时,CI与RI之比称之为CR。若矩阵的CR<0.10,判定矩阵一致性较好,各项指标权重合理,否则需重新调整矩阵[13]。经计算,一级指标层权重Wi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二级指标相应权重如表3所示:

表2 一级指标层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Table 2 Weight and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of the primary index layer

表3 二级指标层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Table 3 Weights and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of the secondary indicator layer

续表3Continuation of table 3

3.3 指标评价标准

参考已有成果形成以下评判标准:

表4 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标准Table 4 Regional landscape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 of Huanhuaxi Park

3.4 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对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进行评判,设定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等级的集合为X=(X1、X2、X3...Xn) ,其中元素Xi代表影响评价对象的第i个因素。结合指标体系,设定X1、X2、X3、X4、X5分别代表浣花溪公园建筑、植物、水体、铺装、小品各要素的地域性展现效果。

评价集是评价对象多种结果所组成的集合,通常用Y表示,Y=(Y1、Y2、Y3、Y4、Y5),其中元素Yj代表第j种评价结果,本研究中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等级目标范围为1~5 分,Y1≥4 分,表示极好;3≤Y2<4 表示较好;2<Y3≤3 表示一般;1<Y4≤2 表示较差;Y5≤1 分表示极差。若集合X中第i个元素对集合Y中第1 个元素的隶属度为Zi1,则对第i个元素评价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Zi=(zi1,zi2,...,zin),以m个单因素评价集Z1、Z2,...,Zm为行组成矩阵Zm×n[14-17]。

将评价因素分为5个等级,通过专家进行打分,依照1~5 分进行统计,并得出各维度相应的隶属度矩阵Z(表5)。

表5 指标隶属度Z 矩阵表Table 5 Membership degree z matrix of the first level index

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各因素ui一个权重Wi,各因素的权重集合的模糊集用W表示:W=(w1,w2,...,wm)。依据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进一步得出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各权重的模糊集W,如表6所示。

表6 权重集合Table 6 Weighting aggregation

计算得出各层模糊向量,B=W×Z=(b1,b2,...,bn)为方便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结果统计,本研究在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后,确定评价对象整体得分,即Fj=Bj×Y(j=1,2,...,n),其中F为评价对象综合分值,为了方便定量化评价的进行,将评语集定量化为Y=(4.5、3.5、2.5、1.5、0.5)。

经计算B总=(0.136 0.361 0.354 0.142 0.007),将B值代入公式,得出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得分为2.974 分。各级指标计算结果及相应等级如表7所示。

表7 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等级表Table 7 Regional landscape quality rating scale of Huanhuaxi Park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过程中,各级指标评分较好,均在“一般”等级之上。总体得分为2.987 分,其中建筑要素分值为3.261 分;植物要素分值为2.836 分;水体要素分值为3.073 分;铺装要素分值为3.337 分;小品要素分值为2.606 分。建筑要素、水体要素、铺装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丰富,达到“较好”等级,而植物和小品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为“一般”等级。

成都浣花溪公园的建筑风格、形式具有蜀地代表性,兼具南方建筑灵巧之感,建筑色彩与整体环境相融合,亦具点睛之效果;园内水体面积较大,且多为自然形态,满足了游人的亲水特性;同时公园内部铺装形式多样,有特色诗词铺装,与外围杜甫草堂共承一脉,故此三维度评分较高。公园内植物覆盖度较好,但仍需加强区域乡土材料应用,形成相应的主题特色供游人观赏,并加强乡土植物与特色树种搭配,形成不同层次的群落布置,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公园内小品景观类型表达多样,亦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文化,但还需进一步形成主题特色,扩大景观效力。成都浣花溪公园已形成区域影响力,也应跟随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以取得更好成效。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城市公园往往处于城市的重要区域,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最直接的窗口,也是城市居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锻炼、游憩的重要场所。提升城市居民日常户外体验可以逐渐使居民对居住城市公园形成一种特殊情感,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设计地区人民情感,其次一定要尊重设计场地的历史发展,重点分析城市历史和民俗文化,进而塑造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从而增强城市记忆。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并经过实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一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在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评价个要素排名中,植物要素>建筑要素、水体要素、小品要素>铺装要素;

2)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得分为2.987 分,进一步表明该公园在地域特色表达方面均需进一步提升,达到相应的景观建设效果;

3)建筑要素分值为3.261 分;植物要素分值为2.836 分;水体要素分值为3.073 分;铺装要素分值为3.337 分;小品要素分值为2.606 分。其中建筑要素、水体要素、铺装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丰富,达到“较好”等级,而植物、小品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为“一般”等级。各级指标评分较好均在“一般”等级之上。整体表现铺装要素>建筑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小品要素。

4.2 讨 论

地域性景观为城市公园注入了文化灵魂。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方法策略,将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加符合民众的诉求,使地域文化更好地体现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希望本研究能唤起人们对城市地域文化关注和传承,引发更多创新的地域性设计思路,为我国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建设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现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仍在快速推进,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在对外宣传和提高城市影响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娱乐的空间场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空间载体,也是外来游客感受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公园中地域性景观的规划及应用是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特色城市赋能,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推手。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从3个层面实施:在宏观维度,需充分认知区域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总体特征,明确城市公园的规划主题,确定设计方向;在中观维度,需依据城市公园主题进行总体布局,从需求角度出发划定各功能区,实现相应功能来保障使用人群的舒适度;在微观层面,立足风景园林设计的各个要素,从整体到局部充分表达区域文化,各要素形式、材质、色彩统一调和,进一步实现城市公园的主题营造。

地域性景观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区域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文化需求的整体表征,是多种要素的共同表达。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及应用性,建立的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和发展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建设评价的研究思路,也为开展科学、客观的景观评价工作,并通过评价结果指导城市公园后续建设工作提供支撑。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指标选择的主观性相对较强,对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可视为一次研究探索,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希望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园景观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花溪城市公园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花溪的信
在公园里玩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咏樱——花溪冬樱花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