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育间伐对川西柳杉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2022-07-15周钰淮王瑞辉刘凯利李雪惠胡佳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株数间伐胸径

周钰淮,王瑞辉,刘凯利,张 斌,李雪惠,胡佳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林学院;b.中亚热带林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湖南 长沙 410004)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优良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山地比丘陵和平原更适合柳杉生长。“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曾经把柳杉作为川西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根据全国第9 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川西现有柳杉人工林约20 万hm2,目前多数处于幼中龄阶段[1]。在造林的初期,柳杉木材的市场行情较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加大了柳杉的初植密度,一般达到2 500~3 000 株/hm2,进入间伐期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小径材销路不畅等原因,没有开展抚育间伐,导致目前的柳杉幼、中林林内阴暗潮润,地被植物发育不良,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降低,林木生长停滞,森林的多种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2-3]。目前柳杉人工林经营目标发生了很大改变,一是中、小径材的市场需求不旺,大径材更受青睐;二是川西柳杉人工林多位于较高海拔生态脆弱地区森林的多种功能,对维护生态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5]。

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措施,对于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优化林分结构和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6-7]。前人在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影响方面已经做过许多研究,何先进等[8]对马尾松和邵锦锋等[9]对湿地松的抚育间伐研究均表明抚育间伐能够促进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增长;其他对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研究,表明间伐对于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12]。但是,前人的研究一般只针对低海拔地区,针对较高海拔地区的研究不多,多数仅从经济角度考虑间伐效益,缺少多功能视角,多数试验的观测时间较短,没有进行适宜间伐期的研究,且前人对于柳杉抚育间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川西较高海拔地区柳杉人工林为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定期观测林木和林下植被生长,从经济和生态两个维度研究适宜的间伐强度和合理的间伐间隔期,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国有林场羊子岭工区,102°51′~103°12′E,29°40′~30°14′N。该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 800 mm,年平均湿度79%,日照偏少,年日照率为23%,土壤类型以灰棕紫泥和山地黄壤为主[13]。试验地柳杉种植总面积5 000 hm2左右,平均海拔1 500 m,立地条件较好,具有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研究区内主要物种除柳杉外,还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油桐Vernicia fordii、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等,呈零星分布,约占林木总株数的2%。

1.2 样地设置与调查

2014年11月,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土层厚度大于50 cm,腐殖质层厚度大于3 cm,坡度10°~21°)且基本相同,林相基本一致的8年生柳杉人工林,样地的初始密度为2 850 株/hm2。设置4 个抚育间伐处理(间伐强度分别为0%、20%、30%、40%),每个处理3 次重复,共设置大小为20 m×30 m 的样地12 个,对间伐样地按克拉夫特法进行林木分级,根据间伐强度依次伐除Ⅴ级木、Ⅳ级木和Ⅲ级木,间伐林木全部移出样地,对照样地不作处理。用GPS 定位仪详细测定样地经纬度、海拔,观测记录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和林分郁闭度等环境因子。样地设置后即进行观测因子调查,以后每年11—12月进行调查。样地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信息概况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vey plot

样地设置后,标记样木的胸径位置(确保每年测量的胸径位置相同)并实测胸径,树高用测高器或钓鱼竿测定、并采用树高曲线法绘制。在样地中选择不少于20 株林木并标记,各径阶树高测定株数应与径阶检尺株数成正比,林分平均直径所在径阶不少于4 株,每个径阶至少有1 株。

林下植被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灌木样方2 m×2 m,分别设置于样地的4 个角。草本样方1 m×1 m,设置于灌木样方内。所有植被调查样方均用PVC 塑料管固定4 个角并标记,确保每年在同一个样方内调查。

1.3 生长指标计算

1.3.1 树高曲线

以胸径为横坐标,树高为纵坐标,根据各测高木的胸径和树高绘制散点图,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形成树高曲线图。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分析方法,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胸径—树高曲线拟合得出最适树高回归方程。各样地树高回归方程见表2。

表2 柳杉树高回归方程表Table 2 Height curve equation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1.3.2 林木单株材积计算

考虑到柳杉材积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研究采用四川省柳杉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14]。

式中:V为单株立木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1.3.3 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计算

采用分级标准木法以及柳杉立木生物量模型计算历年的乔木层生物量,相邻年份样地乔木层生物量之差即为样地乔木层生产力,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计算公式如下[15-16]:

式中:Y为标准木乔木层生物量(t·hm-2);a为林龄;D为标准木胸径(cm);i为径阶(cm);W为乔木层生物量(t·hm-2);n为株数;NPP为地上净生产力(t·hm-2·a-1)。

1.3.4 植被多样性计算

本研究选择4 种最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描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Margalef 丰富度指数、Simpson 生态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公式如下[17]:

Simpson 生态优势度指数: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Pielous 均匀度指数:

式中: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Pi为种i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 和SPSS 19.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等运算。采用Origin 18.0 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抚育间伐对柳杉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

表3为各处理柳杉树高、胸径前3年和后3年的生长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间伐后第3年和间伐后第6年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间伐均大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间伐后第3年,T3 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明显大于CK,相比CK 分别增加了3.23 cm、2.37 m;间伐后第6年,T3 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相比CK 分别增加了5.05 cm、2.59 m。胸径和树高年生长量前3年和后3年均为T3>T2>T1>C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第3年、第6年平均胸径T1 与CK 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树高第3年、第6年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胸径平均年生长量前3年和后3年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胸径平均年生长量后3年与前3年相比呈下降趋势,CK、T1、T2 和T3 分别下降了13.63%、15.72%、11.04%和6.04%,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由此可见,抚育间伐促进了柳杉胸径的生长,一方面,间伐降低了林分密度,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大,能得到更多的光照、水分、养分和热量,从而促进了林木的直径生长;另一方面,间伐除去了生长较差的低矮植株,改善了林木的遗传品质,保留下来的相对优良的个体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但间伐对胸径的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减弱,其减弱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减缓。间伐对柳杉树高的生长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柳杉的树高生长主要还是受立地条件和遗传特性的影响,林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各处理样地平均树高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间伐去掉了低矮林木。

表3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柳杉人工林树高、胸径的生长变化Table 3 Growth changes of height and DBH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2.2 抚育间伐对柳杉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增长的影响

表4为各处理柳杉单株材积、蓄积前3年和后3年的生长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间伐后第3年和间伐后第6年间伐单株材积间伐均大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T1、T2、T3 单株材积间伐后第3年分别比CK 增加了0.004 5、0.028 0、0.063 3 m3,间伐后第6年比CK分别增加了0.009 7、0.047 9、0.107 9 m3。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第3年为T3>CK>T2>T1,第6年 为T3>T2>CK>T1。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年生长量前3年和后3年均为T3>T2>T1>C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3年、第6年单株材积和前3年、后3年单株材积年生长量T1 与CK 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蓄积量第3年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第6年CK 与T1 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蓄积年生长量前3年和后3年各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从表3还可以看出,单株材积生长量后3年与前3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CK、T1、T2、T3 分别下降了15.03%、7.21%、6.63%、4.5%,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蓄积年生长量后3年和前3年相比,CK、T1、T2、T3分别下降了11.91%、12.18%、12.65%、1.76%。林木单株材积生长量与胸径的平方呈正相关,抚育间伐伐去了径级较小的林木,保留木平均胸径增大,单株材积也增大,因此抚育间伐对单株材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株材积和林木株树的影响,其高低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抚育间伐对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抚育间伐从遗传品质和环境两方面促进了胸径的生长,但这种促进作用随时间而减弱,其减弱程度总体上与间伐强度成反比,因为抚育间伐对林分环境条件的改善作用随时间而减弱,而减弱的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

表4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柳杉人工林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变化Table 4 Growth changes of individual tree volume and stock accumulation in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2.3 抚育间伐对柳杉径阶分布的影响

图1为不同间伐强度的径阶分布,从图1A中可以看出,间伐后第3年,CK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0~16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0%,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0%;T1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2~16 cm,20~24 cm径阶株数占比为15.20%,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3.22%;T2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2~20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34.88%,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3.91%;T3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6~22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47.06%,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5.06%。20~24 cm 径阶林木株数分布大小排序为T3>T2>T1>CK,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大小排序为T3>T2>T1>CK。从图1B 中可看出,间伐后第6年,CK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2~20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24.21%,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0%;T1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0~22 cm,20~24cm径阶株数占比为26.25%,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0%;T2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4~22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31.01%,26 cm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5.26%;T3 处理下径阶主要分布在16~22 cm,20~24 cm 径阶株数占比为40.06%,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数占比为6.28%。20~24 cm 径阶林木株数分布大小排序为T3>T2>T1>CK,26 cm 及以上径阶株树分布大小排序为T3>T2>T1=CK。间伐后第6年变化趋势与间伐后第3年变化趋势类似,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径阶分布逐渐向右偏移,即大径级林木占总株数百分比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小径级则有所降低,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由此表明,通过间伐可以促进林木个体的生长,改善林分径阶结构,而且T3 处理下更为显著。

图1 不同间伐强度的胸径径阶分布Fig.1 Diameter grades distribution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表5为2017年柳杉径阶正态性检验表,从表5可以看出,3 种间伐强度处理的林分直径偏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柳杉径阶分布中,CK 与T3 的径阶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P<0.05),T1和T2 的径阶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P>0.05)。表6为2020年柳杉径阶正态性检验表,在2020年柳杉径阶分布中,各处理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2017年CK 与T3 的径阶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P<0.05),可能是因为CK 未间伐,小径阶林木较多,T3 间伐强度大,小径阶林木较少,但这种状况随着间伐时间推移会逐渐改变,至2020年,柳杉的径阶分布逐步呈现正态,随间伐强度增大出现向右偏移趋势。

表5 2017年柳杉径阶正态性检验表Table 5 Tests for normality in different diameter grades of Cryptomeria fortune plantation in 2017

表6 2020年柳杉径阶正态性检验表Table 6 Tests for normality in different diameter grades of Cryptomeria fortune plantation in 2020

2.4 抚育间伐对柳杉乔木层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

图2为不同间伐强度下柳杉人工林各径阶生产力,由图2A 可看出,间伐后第3年20~24 cm 径阶的生产力占比,CK、T1、T2、T3 分别为0%、30.48%、50.02%、64.81%,26 cm 以上径阶生产力占比分别为0%、5.73%、8.21%、0.42%。由图2B 可以看出,间伐后第6年20~24 cm径阶的生产力占比,CK、T1、T2、T3 分别为20.51%、42.94%、47.62%、59.15%,26 cm 以上径阶生产力占比分别为0%、0%、7.31%、6.02%。由此可见,20 cm 及以上较大径阶生产力占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间伐促进了林木的生长,20 cm 及以上较大径阶株数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多。

图2 不同间伐强度下柳杉人工林各径阶的生产力Fig.2 The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diameters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分析4 种不同间伐强度下柳杉人工林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和生产力(表7)可知,在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各乔木层生物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少,而乔木层平均生产力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乔木层平均生物量T1 与T2 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平均生产力T2与T3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平均生产力第3年和第6年相比,CK、T1、T2、T3分别下降了8.12%、6.01%、1.04%、0.57%,总体上下降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由此可见,间伐提高了柳杉乔木层生产力,并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乔木层生产力提高得更显著。但间伐对林分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减弱,其减弱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减缓。而株数对于乔木层生物量影响较大,导致间伐使其乔木层平均生物量减小。

表7 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生产力Table 7 Average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arbor layer in stands with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2.5 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表8为抚育间伐后前3年与后3年柳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表,由表8可知,柳杉林进行抚育间伐后,4 种处理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其增加值越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前3年和后3年,各处理Margalef 变化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ielou 和Shannon-wiener 除T1 与T2 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Simpson 间伐前3年除T1 与T2 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处理均差异显著(P<0.05),后3年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7中还可以看出,Margalef、Pielou、Shannon-wiener、Simpson 的变化量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CK、T1、T2、T3 的Margalef 分别下降了56.69%、40.03%、35.17%、30.10%,Pielou 分别下降了36.72%、18.62%、17.42%、8.71%,Shannon-wiener 分别下降了42.20%、37.78%、20.10%、18.70%,Simpson下降了39.74%、25.56%、17.91%、8.09%,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由此可见,抚育间伐促进了林下植被的生长,使得植物的多样性增加,因为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内光照、温度、水分等因子,为多种草本和灌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但间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郁闭度逐渐恢复,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其减弱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减缓。

表8 抚育间伐后前3年与后3年柳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Table 8 Variation of underground vegetation diversity indexes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in the first and last three years after thinning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的生长,4 项指标的年生长量均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年生长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在对照与强度间伐、中度间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轻度间伐无显著差异(P>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胸径、单株材积年生长量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

间伐能够对林分径阶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径阶分布逐渐向右偏移,即大径级林木占总株数的百分比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小径级则呈现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低间伐强度下林分径阶分布向正态分布更加靠近,较高的间伐强度能够使得径阶分布较为集中,缩小径阶分布离散程度,上述变化趋势间伐后第3年与第6年类似。

抚育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和20 cm 及以上径阶的乔木层生产力,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抚育间伐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乔木层平均生物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乔木层平均生物量T1 与T2 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平均生产力T2 与T3 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间伐后第6年与第3年相比,乔木层平均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

抚育间伐能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4 种处理下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抚育间伐>对照,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增大。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4 种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总体上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

从上述试验结论可以看出,抚育间伐能促进柳杉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

3.2 讨 论

抚育间伐是目前我国柳杉纯林改造的主要手段,研究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在不同强度的间伐下,抚育间伐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若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的,可采用轻度或中度间伐,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的,可采用中度或强度间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径材用材需求增加,重度抚育间伐更有利于大径材培育。柳杉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年生长量在间伐后的前3年比后3年要高,所以缩短抚育间伐间隔期和增加抚育间伐次数能够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

研究表明,林分径阶结构随着间伐强度增强,其值偏向右侧,即大径级林木占总株数百分比呈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18-19]。白灵海等[20]对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的研究表明,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例,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与本研究结果一致。Zachara[21]研究了择伐对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 Linn.林分结构的影响,认为小强度间伐对林分的径阶结构没有大的影响,中、高强度间伐可以改善林分的径阶结构并促进树木生长,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试验发现抚育间伐不能同时增加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傅校平[22]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认为的杉木林通过中、强度间伐能提高单株生物量,从而提高林分生产力,但因单位面积株数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并不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反而会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同。通过对间伐减少的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增加量发现,间伐后第3年T1、T2、T3 的乔木层生物量比CK 分别损耗了11.41%、15.16%、28.53%,乔木层生产力增加了4.22%、12.57%、13.04%,间伐后第6年T1、T2、T3 的乔木层生物量比CK 分别损耗了10.74%、13.72%、24.86%,乔木层生产力增加了3.76%、6.60%、7.24%的,T2 与T3 在生产力增加量相当的情况下,T2损耗了更少的生物量,说明T2 能更好地权衡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减少量和生产力增加量之间的关系。商添雄等[16]研究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28年生)生长对抚育间伐的响应,认为重度间伐(间伐50%,保留895 株/hm2)在保留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林分生产力,说明对于不同林龄的不同树种,维持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平衡关系的林分密度可能不同。本试验的柳杉林地处川西较高海拔区域,可以将柳杉作为碳汇林经营,作为碳汇林,需要考虑林分生物量与生产力之间的平衡[23]。只有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和较大的生产力,才能确保森林碳汇能力的持续提高,综合本研究结果,在进行碳汇林经营时,建议采取T2 即中度间伐(间伐30%)。

林下植被对改善森林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24-25]。试验表明,重度间伐能更大程度地创造空旷的林下环境,为林下植被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促进林下植被生长。间伐初期林下植被的竞争不激烈,各物种占据各自所需的生态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郁闭度变大,物种对生态因子的竞争增强。由于先前物种已经占据了更多生存空间,其他物种入侵困难,导致多样性指数变化变小,因此,可通过增加抚育间伐次数和缩短抚育间伐间隔期来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26]。川西柳杉人工林多数处于较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地区,如果间伐强度太大,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短期内对水土保持不利,但如果间伐强度太小,则对林下植被生长不利,可以考虑采用中等强度(T2)间伐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

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关键驱动力,不仅影响林分生长,而且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等也会产生影响[27]。本研究同时观测了土壤因子,下一步将处理土壤监测数据,以便从整体上分析抚育间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柳杉抚育间伐6 a 后,无论是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还是乔木层生产力,抚育间伐的促进作用都呈下降趋势,预示低间伐强度后可以进行第二次间伐,但适宜间伐期的确定应权衡间伐的综合效益与间伐成本之间的关系,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森林抚育成效的观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抚育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综合影响,笔者及其所属团队将进一步跟踪研究。

猜你喜欢

株数间伐胸径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不同间伐强度对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