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例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2022-07-15张朝霞张雪青刘建新冉德琳王广进杜东红潘付堂田洪青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性皮炎光斑皮炎

张朝霞 庞 静 张雪青 刘建新 冉德琳 王广进 杜东红 潘付堂 田洪青 杨宝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2

近年来,尽管化妆品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与人体皮肤的相容性有所提高,但由于人们对化妆品的不断追求及化妆品的特殊功效不断增加,由化妆品导致的皮肤病并未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既往国内文献报道化妆品皮肤病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高达90.7%[1]。姚孝元等[2]对2005年至2014年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发现,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病率最高,占所有化妆品不良反应的85.2%,病变部位多位于眼和面部。面部化妆品皮炎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对面部化妆品及化妆品皮炎的认识。现将我院2021年1~9月期间51例由化妆品导致的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月9月30日在我院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中心就诊的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1-7-1997)》[3],并参照以下原则:①发病前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②排除非化妆品因素引起的相似皮肤病;③皮损的原发部位是使用该化妆品的部位;④病情变化与化妆品的使用量及频率有关;⑤相关实验室检查支持。排除标准为:①入选前2周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②近3天内系统使用过超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物者;③近30天内受试部位进行过紫外线光疗、暴晒及其他放射线治疗者;④孕妇、哺乳期患者及明显红肿、渗出的急性期患者;⑤测试部位皮肤有痤疮、毛囊炎、溃疡、糜烂等皮损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⑥不能完成斑贴试验或光斑贴试验检查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家族过敏史、主观症状、皮损形态、发病部位等信息,由临床医师和项目操作员同时问诊和记录。采用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登记,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化妆品相关信息。同时收集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DLQI)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

1.2.2 试验材料 斑贴试剂盒(瑞典Chemotechnique Diagnostics公司生产,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包括中国标准筛选抗原(20种)、化妆品系列(20种)、光斑贴系列(20种);配套进口斑贴试验IQ芯室测试器。

1.2.3 检测方法 对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按照国家标准操作流程同时进行中国标准系列及化妆品系列斑贴试验、可疑致敏化妆品、光敏试验和光斑贴试验检测[4]。48 h后去除斑贴试验测试器,等待30 min,待压痕消失后在光线充足下进行判读,必要时嘱患者在72 h、96 h再次判读。

光斑贴试验:UVA光源为一组l0个Philips TL-K20W/09N荧光灯管(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组装),UVB含量≤0.5%。参照北美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法,48 h后判断结果,待72 h判定两侧最终结果。

1.2.4 结果判定 判定标准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推荐的标准判读结果:①“-”为阴性反应,皮肤无任何改变;②“+-”为可疑反应,仅有轻度红斑;③“+”为弱阳性反应,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④“++”为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丘疹、水疱,反应可超出受试区;⑤“+++”为极强阳性反应,红斑、浸润明显、丘疹、出现水疱、大疱,反应可超出受试区;⑥“IR”为刺激性反应。阳性率=(弱阳性例数+强阳性例数+极强阳性例数)/受试例数×100%。操作均由专职技术人员操作。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51例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65岁,其中23~46岁共39例(76.5%)。病程从2天到3个月不等。职业包括文员14例(27.45%)、教师学生12例(23.51%)、家庭主妇12例(23.51%)、美容行业2例(3.92%)、医生护士2例(3.92%)、其他9例(17.65%)。DLQI得分在1~25,平均值为18.7分。

2.2 临床表现 患者可同时有多种主观症状和皮损表现。主观症状:瘙痒43例(84.31%),灼热13例(25.49%)、刺痛感4例(7.84%);皮损表现:红斑46例(90.20%),丘疹、丘疱疹13例(25.49%)、干燥鳞屑5例(9.80%)、苔藓样变6例(11.76%)。

2.3 可疑致敏化妆品种类 涉及可疑化妆品63种,其中一般护肤品占比最高(47.76%)、其次为彩妆类(11.94%)、染发类(10.45%)。见表1。

表1 51例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所涉及化妆品种类

2.4 斑贴试验结果 51例患者完成斑贴试验,总体阳性率为98.1%(50/51)。其中中国标准筛选系列阳性率90.2%(46/51),该系列中居前6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硫酸镍(47.1%)、氯化钴(35.3%)、纺织染料混合物(19.6%)、甲基异噻唑啉酮(19.6%)、松香(13.7%)、对苯二胺(13.7%);呈现强阳性和极强阳性者依次为硫酸镍17例、甲基异噻唑啉酮8例、松香和夸特-15各1例。见表2。

表2 51例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标准斑贴试验结果 例(%)

化妆品斑贴系列阳性率76.5%(39/51)。该系列居前6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27.5%)、没食子酸辛酯(19.6%)、硫柳汞(13.7%)、叔丁基氢醌(13.7%)、棓酸十二烷酯(13.7%)、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11.8%);呈现强阳性和极强阳性者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9例、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2例、棓酸十二烷酯1例、硫柳汞1例。见表3。

表3 51例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 例(%)

46例患者完成光敏实验检测,光敏阳性率为30.43%(14/46);其中UVA、UVB阳性率分别为15.22%、17.39%。UVA-MED分布区间为5.5~16.8 J/cm2,平均值9.9J/cm2,UVB-MED分布区间为5.3~18 mJ/cm2之间,平均值为13.7 mJ/cm2。

46例患者完成光斑贴系列,其阳性率为19.6%(9/46)。光斑贴系列居前3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依托酚那酯(6.5%)、癸基葡糖苷(6.5%)、甲酚曲唑三硅氧烷(4.3%)。见表4。

表4 51例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光斑贴试验结果 例(%)

3 讨论

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病情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影响较大。斑贴试验是诊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并查找过敏物质的最有效方法,可用于指导患者规避致敏化妆品、预防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发生[6]。

本研究中,患者以女性文员、教师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此类人群使用化妆品的频率较高、发生皮肤不良反应后就诊意识较强有关。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47.76%)的可疑致敏化妆品为一般护肤品,其使用人数多是主要原因,常见的有面霜、面膜、清洁物品等,其次是彩妆类化妆品、防晒霜、祛斑霜等。另外有11.94%的患者使用了美容店或网购的成分不明的化妆品,提示其产品的成分和质量安全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注意。研究显示由于本病位于面部、瘙痒明显且常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与既往的文献报道不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为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且同时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斑贴试验检测,故总体阳性率高达98.1%;其中标准系列、化妆品斑贴系列、光斑贴系列的阳性率分别为90.2%、76.5%和19.6%。本研究中,标准筛选变应原系列常见致敏原依次为硫酸镍、氯化钴、纺织染料混合物、甲基异噻唑啉酮、松香、对苯二胺。有文献报道[7],化妆品原料精炼不良及成品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的掺杂,尤其是镍、钴、铬,是引起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纺织染料混合物包含分散蓝35/106/124、分散橙1/3、分散红1/17、分散黄3,主要用于染色合成织物,尤其是涤纶和纤维制品。甲基异噻唑啉酮是一种重要的新兴致敏原,可见于多种化妆品,如婴幼儿产品、沐浴产品、眼线、卸妆油、腮红和粉底、指甲油、保湿霜、防晒霜和婴儿湿巾[8],其致敏率呈上升趋势[9]。甲基异噻唑啉酮、纺织染料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化妆品、生活用品、纺织染料等日常接触物中,尤以面部常反复接触者易患眼睑皮炎[10]。松香是一种来源于松树的复杂混合物,与香料混合物及秘鲁香脂多有交叉反应,可以看作是一种香料过敏的指示剂[11]。松香在化妆品中主要存在于口红、唇膏、睫毛膏、眼影中。对苯二胺是常见的强力致敏原,广泛用于染发剂中,是引起染发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化妆品斑贴检查中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甲基异噻唑啉酮、没食子酸辛酯、硫柳汞、叔丁基氢醌、棓酸十二烷酯、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混合物。没食子酸盐包括辛酸盐、倍酸丙酯、十二烷酸盐,属抗氧化防腐剂,添加于食物或化妆品中防止脂肪和油类氧化变质。硫柳汞是硫代水杨酸的衍生物,是化妆品、眼用制剂、耳用制剂以及隐形眼镜护理液、疫苗和皮内试验等的常用防腐剂[12]。硫柳汞过敏通常表现为眶周或者眼睑皮炎。叔丁基氢醌常作为抗氧化剂添加于口红等化妆品中。棓酸十二烷酯也称没食子酸月桂酯、十二醇棓酸酯,可作为化妆品、药物乳膏等的抗氧化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为混合存在,只限淋洗类化妆品使用,在本研究中也有较高的致敏率。

光接触过敏原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发生光接触过敏反应,引起光感性皮炎。化妆品、保健品、织物染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常含有光接触过敏原,可引起轻重不等的光接触过敏。临床上光斑贴试验检测较少,所以目前我国尚缺少化妆品光感性皮炎的患病情况及其可疑致敏化妆品相关的数据。本研究中光斑贴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依托酚那酯、癸基葡糖苷和甲酚曲唑三硅氧烷。依托芬那酯是治疗关节、软组织炎症性疾病的外用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据报道依托芬那酯是第二常见的引起接触性和光接触性皮炎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仅次于酮洛芬和右旋酮洛芬[13]。本研究中依托酚那酯阳性率较高,考虑与患者可能合并存在特应性体质相关。癸基葡糖苷是新型乳化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用于化妆品中具有降低配方的刺激性,增加配方的保湿效果;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剃须乳剂、防晒乳液、洗面奶、肥皂、洗发露、沐浴乳等化妆品。甲酚曲唑三硅氧烷为UVB吸收剂,广泛存在于防晒化妆品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较全面的检测发现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化剂、香料、染料及重金属杂质等物质为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较为常见的致敏原。它们不仅广泛存在于化妆品中,还存在于生活用品、纺织染料等日常接触物中。全面的变应原斑贴试验可用于寻找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具体致敏原,指导患者规避致敏原并预防疾病的复发。本研究还发现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还可能存在光敏反应和光变态反应,提示临床诊疗中对有光敏感的患者应进行MED测定及光斑贴试验,以查找病因,更好的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性皮炎光斑皮炎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逃不开的痒
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
染发
——皮炎
有趣的光斑
主角光环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