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路径探究
2022-07-15邓利霞
邓利霞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0 引言
“双碳”目标,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 与当下有关, 更关乎未来发展。“双碳”目标涉及领域众多,需要整体协作,共同发力。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符合“双碳”目标的高质量人才,意义重大。 本文从理论和实操等方面,探究“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路径,提高育人质量。
1 “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路径探究的意义
综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现状,对“双碳”这一战略目标,目前还了解甚少,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理性的认知。 对“双碳”的系统性和长久性影响缺乏全面的了解。 对“双碳”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认识粗浅。 对国家“双碳”目标的路线表和相关政策,还存在知识盲区。在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距离转化成有效的行动自觉还有上升的空间。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责任与要求。 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大任的担当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新路径,主动适应国家“双碳”目标下的人才需求,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双碳”人才,助力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2 “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新内容
2.1 家国情怀教育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产业调整、能源战略、百姓生活等众多领域,对国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也事关百姓日常生活, 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关于“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意义,尤其个体层面的参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目前还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为此,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及时增加“双碳”目标的相关教育内容,并创新教育方法。 通过主题报告会、专家讲座、宣传栏、主题班会、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和知识, 使大学生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进而培养大学生心系祖国、关注国家“双碳”发展的家国情怀,并积极投身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德技并修,关心祖国未来,与祖国同行,引导大学生将自身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2 永续发展教育
随着全球碳排量的急剧增加,地球生态遭遇了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永续发展。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气候变化是当前及今后全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前行之路上所面临的严酷挑战之一。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事关永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必然抉择,也是摆在全人类面前共同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主动负责、主动履约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中国坚定遵循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永续发展理念,是“双碳”目标下赋予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3 个人发展教育
青年大学生肩负着青春使命, 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完善自我,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双碳”目标,对未来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也事关个人发展。 随着新能源的出现、普及,必将对传统能源和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和冲击,也将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运转产生影响,继而引起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如个体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 一些传统的生产技能、生活方式将面临淘汰转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取而代之,由此对个人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发展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高职院校教育注入了“双碳”新内容。 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和职业优势,结合“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和当地发展特色,教育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与“双碳”目标同行,实现思维理念和实践操作相融合,注重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获得感。
2.4 法治意识教育
“双碳”既是一项复杂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双碳”的推进,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从法治的角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施,这不仅跟社会、企业密切相关,也跟普通百姓密切相关。 既需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也需要履约意识和履约责任。 青年大学生理应及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加强履约意识,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潮流。 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关于“双碳”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提高法治意识和履约意识, 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新内容,对大学生踏入社会、奉献祖国有重要的意义,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育人过程当中,形成适应“双碳”目标发展的立德为先、职教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
3 “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新观念
3.1 科技创新观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助力和创新加持是重要因素。 不管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还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都离不开科技助力。 正确认识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作用,解决“卡脖子”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自立自强,以“双碳”目标为契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思维和创新担当。 大学生应该抓住机会,珍惜时光,刻苦钻研,构建良好的基础学科功底,培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内积极进取,推动技术进步。 高职院校应该紧随时代潮流,优化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育和铸就,以课程思政、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尊重科学、创新引领、徳技并修的新型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3.2 使命观
“双碳”是全球面临的难题,也是一场持久战。 完成“双碳”目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调整,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奋斗前行路上,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和优化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互联网教育手段,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范式,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将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教育和履约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育人全过程中,打造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模式,铸就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形成携手共建绿色低碳美好家园、助力“双碳”目标的使命感。
3.3 时代观
“低碳能源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何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向低碳社会转型升级,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战略挑战。 而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转型任务更加严峻。 “双碳”目标给人们带来了严酷挑战,也带来了发展契机。 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推动科技进步解决技术瓶颈,充分利用我国风、光充足的自然优势进而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将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双收益。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的有序推进,各种配套措施会相继出台,将给产业发展、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变动。 大学生应与时俱进,关注“双碳”目标发展,与时代同行。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将时代发展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明确大学生肩负的时代责任,做“双碳”目标的积极践行者和积极倡导者。
4 “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新实践
4.1 融入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除了通过思政课之外,还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结合专业特色,将“双碳”常识融入课堂内容中,结合专业特点形成课程间的横向贯通,形成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双碳”目标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众多, 可以融入高职院校的众多专业课程中。 随着“双碳”的推进,必将产生一些新能源、新产业,随着产业调整升级和技术更新,催生一些新兴的职业,如随着“双碳”的落实,必然加大对碳检测员等相关人员的需求。 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开放,对碳交易员等相关职业的需求也将加大。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将“双碳”目标融入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中。 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双碳”目标下能源发展、产业布局等相关知识。 新职业需要新型人才,对“双碳”目标下未来新职业的认知有利于大学生提前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4.2 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 青年大学生想要担起时代重任,胜任新的行业、产业和工作岗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文化涵养。 首先,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校内讲座,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互联网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双碳”目标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社区共建形式,组织大学生面向社区民众宣传“双碳”常识,组织相关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垃圾分类、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相关创新创造发明等活动,在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 此外,高职院校通过增强“双碳”常识的校园文明,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技能比拼、科技竞赛、结对帮扶等,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造就学生的精湛技艺。 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对“双碳”目标的认识,践行实践思维,并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担当能力。
4.3 投身科技创新
完成“双碳”指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和助力。 无论是减少碳排放,还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都需要科技助力。 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这些清洁型新能源,目前还面临储能方面的技术瓶颈。 解决储能的技术难题,需要不断的科技攻关。 创新源自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开拓性思维、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攻坚克难精神。 高职院校应当切实做好育人基本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双碳”目标教育,大力培育青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如期完成“双碳”目标贡献才华。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应积极向老一辈科学家、革命家学习,不惧艰难困苦,勇攀科技高峰。 立足于自身专业,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理论知识。 力求在本专业本领域做好理论知识积累,追求理论突破和技术创造。 虚心学习前辈的研究成果,同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并勇于突破,发扬工匠精神,助力技术改造。
4.4 拓宽育人渠道
“双碳”目标的达成,背后需要系统力量的支撑,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综合素养的要求。 高职院校育人教育应注重系统性,紧跟“双碳”目标背景,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育人资源, 并积极引入新的教育资源和内容,丰富现有的育人体系,与时俱进,系统提高育人水平。 首先,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专题培训、观摩实践、实地调研学习等形式深化教师对“双碳”的认识,提高广大教师对“双碳”目标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进而更好的教育和打动学生。 其次,做好“双碳”目标下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拓宽人才培育的维度,增加人才培育的厚度,提高人才培育的时代品质,以适应“双碳”目标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同时,不断丰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加强“双碳”宣传,优化现代化育人手段。
5 结语
培养符合“双碳”目标发展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主动适应国家“双碳”目标下的人才需求,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育人新路径,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双碳”人才,高职院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