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故事”让幼儿在区域自主游戏中焕发活力
2022-07-15吴丹
吴丹
【摘要】区域自主游戏是儿童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什么”“玩得怎样”“接下来怎样玩”都离不开老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解读。学习故事来自于新西兰,借助学习故事对区域自主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重新建构和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从而支持幼儿在区域自主游戏中焕发活力,往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词】学习故事;自主游戏;观察
自主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每一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是独立的自我,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友善的态度,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自主和创造性的游戏会给幼儿的生命赋能,让幼儿游戏获得全面的发展,而教师就是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和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每一个幼儿特殊、特定的自我,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区域给幼儿提供了种类丰富、功能齐全、多结构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放眼幼儿园,角色区、建构区、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娃娃家、美发店、超市等区角应有尽有,“区域活动”几乎已经成为每一所幼儿园的“标配”。
一、教师对区域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的现状分析
在区域自主游戏中,幼儿获得充分“自由”,此时此刻,教师则成为推进自主游戏的支持者 、观察者和记录者。但在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探索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对幼儿学习经验了解不充分;未能在游戏中及时理清幼儿“需要什么”“玩得怎样”“接下来怎样玩”;未能从幼儿的视角看待游戏,游戏设计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知:要给予幼儿有效的游戏支持,教师必须以了解和读懂幼儿为前提。而了解和读懂幼儿,必须以观察幼儿为基础。为了促进区域自主游戏的长期有效开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我们尝试用事件取样、轶事记录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区域自主游戏观察,但天天观察、日日记录,从幼儿教师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整体观察水平比较薄弱,记录中有价值的信息较少,教师未能对幼儿区域自主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觀察、分析和回应。
有一天,我读到一本由周菁翻译,由新西兰玛格丽特·卡尔和温迪·李写的一本书——《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构建学习者的形象》,我内心无比激动和惊喜,如获至宝。学习新西兰的“学习故事”最打动我的是它的核心理念:“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新西兰老师对儿童是了解、尊重和信任的,而近几年风靡全国的安吉游戏,也让我深深觉得:自主游戏,真的太好了,它让每一个幼儿都自带智慧的光芒。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观察,观察,再观察”中重新认识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慢慢学会放手,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渐渐做到“信任幼儿是有能力的个体”。
二、巧用“学习故事”开展区域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借助“学习故事”撰写“游戏故事”,可以让教师们真正去发现儿童,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重新建构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适宜性,从而支持幼儿在区域自主游戏中往更高的水平发展。一个学习故事主要由“注意”“识别”“回应”三大部分组成。
学习故事让教师把目光投在每一个幼儿身上,记录幼儿“能做到什么”,引导教师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对幼儿的下一步学习做出指引。由此可见,撰写游戏故事也有“三部曲”,教师在记录中注重幼儿的游戏过程,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幼儿的“优点”而不是“不足”。
撰写游戏故事的结构:
1.发生了什么?——即“学习故事”中的“注意”部分。教师关注幼儿的“哇”时刻,并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进行客观、具体的描述。
2.学习了什么?——即“学习故事”中的“识别”部分。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于幼儿游戏行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解读。
3.下一步怎么做?——即“学习故事”中的“回应”部分。即教师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支持幼儿往更高的水平的发展。
案例:三个小妞的快乐
(发生了什么?)在建构区里,孩子正在如火如荼地搭建着炭积木。黄一芯怀中抱着一堆短的积木,陈晓怀中抱着两块较长的积木,她们两个把积木放在一起。“我们去找更多的积木吧”陈晓说着,又和黄一芯一起离开了。谭明月手里拿着两块最长的积木,走着走着给了一块同伴,她拿着剩下的一块长积木往回走。这时,黄一芯手中拿着一块长积木和空着手的陈晓返了回来,谭明月朝她们问道:“大家(把积木)放去哪儿呀?”。黄一芯转身又找到了一块积木。“我们叠些什么好呢?”黄一芯向谭明月和陈晓问道。“我们来建房子”黄一芯一边说着一边把短的积木逐一竖立起来,而陈晓在她的旁边尝试把较长的积木竖立起来!这时,谭明月手中拿着一块长积木,她从黄一芯的后面绕过去,拿起黄一芯找回来的长积木,然后尝试利用两块长积木搭一个三角形的架子。对接,松开手;再对接,再松
开手……她反反复复尝试着,突然,“黄一芯,我成功了!”谭明月一边拍着小手,一边高兴地告诉同伴。黄一芯和陈晓见状凑了过来,她们在谭明月搭建好的三脚架下,一块接着一块平铺起木板来。为了让三脚架更牢固,黄一芯又开始摆弄起三脚架,而陈晓则拿来短积木堆放在三角架的脚部周围进行加固。这时,谭明月钻到三脚架下,一脸满足地说道:“我住进房子啦!”
(学习了什么?)在活动中,三个大班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既能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又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们彼此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搭建,当谭明月搭建三脚架成功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而黄一芯和陈晓凑过去进行加固,也肯定了她的成功。
(下一步怎么做?)
1.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一个分享会,让三个孩子分别分享她们分工与合作的快乐感受,同时教师对三个孩子互相尊重,彼此合作,乐于分享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给同伴们树立榜样。
2.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立足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在提供大量碳积木的同时,可以提供布娃娃、布条、小汽车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创意。
三、巧用“学习故事”开展区域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的意义
(一)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关注点
从游戏故事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闪光点和游戏过程,而非“结果”,重点观察幼儿“能做什么”。教师越来越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品质。
(二)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在学习故事的“识别”环节中,要求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于幼儿游戏行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解读,这就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期教育学》等相关书籍,把相关专业理论熟读于心,并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焕发活力
“学习故事”强调“回应”,教师通过“注意”“识别”了解幼儿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从客观的记录中,真正读懂幼儿需要什么,从而避免幼儿在无目标、重复机械的游戏中失去探究的兴趣,为幼儿自主游戏推进提供适宜的支架,让幼儿在区域自主游戏焕发新的活力。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就像有源之水,游戏的“水”就是幼儿。对幼儿认识和思考得越多、越深入,我们对幼儿的自主游戏支持就会越切合实际,就越能焕发幼儿游戏的生命力,支持和促进幼儿往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西兰]玛格丽特·卡尔(MargaretCarr)温迪·李(WendyLee)著.周箐译.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徐萍.幼儿区角活动[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