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味悠长

2022-07-15方华

中国铁路文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鳜鱼

异香难释

黄山,属古徽州地区。起源于歙县的徽菜,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代延续传承、兼收并蓄,从皖南的山野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雅俗咸宜、独具一格的菜系。

南宋以来,随着徽商走遍天下,徽菜也走出大山,成为全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

黄山地区,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草木茂密、气候宜人,原始自然的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可见早在南宋,用徽州山区特产做菜已闻名天下。

以山区特有的“沙地马蹄鳖”为主料,火腿等为佐料的清炖马蹄鳖,坚守千百年的简约制作。汤色清醇,肉烂香濃,裙边滑润,风味天成。

而山中盛产的竹笋、木耳、香菇、蕨菜、葛根等,在一道道或精致或淳朴的徽菜中出场,时唱主角、时做配角。

问政山笋即是用歙县问政山所产的竹笋配腊肉炖烧而成。箨红肉白,质嫩味鲜,笋味微甜,如同鲜笋一样,吊人胃口。

在各具特色的徽州美食中,给人留下至深记忆的,却是那几份异味。

在徽州的老街古巷间漫步,空气中常常会飘来一缕特殊的香味。缘香而去,你就会找到摆在路边的油煎毛豆腐摊。

毛豆腐是徽州传统小吃,是将豆腐进行人工发酵,让其表面生出一层白色茸毛菌丝。毛豆腐的茸毛根据长短和颜色,可分为虎皮毛、鼠毛、兔毛和棉花毛四种。毛豆腐的传统做法是,先将菜籽油淋入平底锅内,将生的毛豆腐排放平底锅中,中火煎烤,等翻至两面呈黄色,表皮起皱如虎皮时,即可入口品食。毛豆腐经煎烤,食用时要蘸辣椒酱、葱末调味,入口有淡淡的臭味,却鲜醇爽口,气味特别,味蕾上别有一番感觉。

传说,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几日未食,饥饿难熬,随命手下寻找食物。一随从在草堆中搜出了百姓逃离时藏在里面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霉长毛。因别无他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烧烤后的霉豆腐竟味道鲜美,朱元璋吃了十分高兴。在转败为胜后,他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由此在徽州流传下来。

比毛豆腐更“臭名远播”的,是臭鳜鱼。

在黄山地区,随便踏进一家酒店,只要询问有什么特色菜,店家总要向你推荐臭鳜鱼。

臭鳜鱼的来历,普遍的说法是:古时,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总想带几条鳜鱼回家给妻儿老小尝鲜,因离家较远,虽抹上点盐,但到家时鱼已有点发臭。难得路途遥远地带回几条鱼,便舍不得丢弃,于是家人便入锅重料慢慢烧煮。结果,发现这烧熟了的臭鳜鱼吃起来却更具风味。

徽州菜重火、重油、重色。臭鳜鱼经过这“三重”的烹烧,醇厚入味,已是香而不臭,别有一番滋味,成当地流传下来的头牌特色佳肴。

热气腾腾的臭鳜鱼端上桌,有淡淡的臭味扑鼻。用筷子拨开鱼肉,发现臭鳜鱼肉如同蒜瓣一般,可以一层层剥开,色润如玉。夹一块入口,轻轻咀嚼,感觉鱼肉紧密,富有弹性,一种特别的芳香顿时充盈口腔。

徽州还有一臭,是俗名“大呆臭”的臭豆腐,徽人王致和于清康熙八年创制。

康熙年间,王致和在京城开设“致和祥”豆腐店,经营大呆臭。康熙皇帝在品尝了大呆臭之后,赞不绝口,亲书“青方”二字御赐。徽州大呆臭从此名声大振,徽州各地的臭豆腐也从此如雨后春笋,至今长盛不衰。

徽州大呆臭,表面为深蓝灰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这道奇特的美食,在徽州地区许多城镇的街边小摊上均可吃到。捧一碗热气腾腾的臭豆腐在手,边品味异香,边赏游路边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古宅民居,极具闲情逸致。

鲜香辣臭,每一味都是难以释怀的乡愁,它牵系着家的方向、根的归思。

鲜香胎记

长江北岸的合肥是一座几千年的古城,古称庐州,其位于华东地区和安徽中部的独特位置,使其在饮食文化上既延绵承载了地方特色、地域风情,也东西兼容食物精华,吸纳南粉北面加工技艺,在徽味中形成了鲜香特质的“个性”。

舌尖上的美味,源自一个地方的物产。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纵横的河网、密布的湖塘,绵延的丘陵山冈,成就了一方物产丰盛的鱼米之乡。

湖鲜,当是合肥美食第一味。

上古时期,巢湖岸边的有巢氏构木为巢,带领人类由穴居走向巢居文明,人们围湖而居,鱼虾成为食物之一。历经千万年的烟火,各种水产烹制出的佳肴成就合肥风味之“鲜”。

鲜之首,当是“巢湖三白”——白玉般温润剔透的银鱼、任凭煎炒不变红的白米虾、白嫩修长的白丝鱼,在时间的调理下,成为摆放在我们餐桌上的特色美味。而水中盛产的螃蟹、面鱼、毛草鱼、泥鳅、甲鱼等,让湖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银鱼涨蛋、爆炒白米虾、清蒸白鱼、炸面鱼、虾糊、蟹糊、酱蒸毛草、泥鳅挂面、梁园小鳖等,地方风味独特而浓郁。

“打一桶湖水,烹一锅湖鲜。”这些源自民间、当地人随手就能做出的地道渔家菜,成就今天舌尖上的享受。

每一道湖鲜,背后都蕴含着美丽的故事,它让我们的味蕾变得更加活跃。比如学名湖鲚的巢湖毛草鱼,小指长短,头大尾尖身扁,形似袖珍版的鲚刀。因出水即死,产量大,除少量鲜食,大部分晒制成干品,形似刨花,古时被称刨花鱼。这里面就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鲁班带领一班徒弟修建巢湖中庙,至中午做饭无菜,他抓起一把刨花撒到湖里,这些刨花就变成小鱼,被捞上来做菜。

干毛草鱼开水过一下,即可炒、煎、蒸。它与辣椒、芹菜、大蒜等蔬菜炒食,不需添加任何调料,即鱼香入蔬,风味独特。“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蒸干毛草鱼是最具合肥地方特色的吃法。将毛草鱼放入陶碗,加入蒜末、姜末、红尖椒末和豆瓣酱,淋入一点猪油、香油,入饭锅焖蒸。饭熟鱼香,出锅的毛草鱼热气弥散,扑入鼻息的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开胃之味。夹两条小鱼入口,其特有的鲜嫩和鱼干的软韧,伴着香辣味随舌尖搅动,在口腔里弥漫,让人欲罢不能,胃口大开。酱蒸毛草是当地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下饭小菜。

环巢湖也是中华大地稻谷最早种植地区之一。悠久的农耕文明,让最普通的稻米在有巢氏后裔手中演绎出百样的风味,制作出各类点心、小吃,让人闻香裹足,思之垂涎。

经巧手制作、历经岁月捶打、压制、烘烤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四种甜品小吃,成为享誉四方的合肥四大名点。

而在巢湖北岸的千年古镇烔炀,一种延续几百年传统工艺制作的“一品玉带糕”,更是驰声大江南北。“一品玉带糕”原名四镶桃仁糕,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以糯米为基料,用桃仁、青梅、桂花、金桂、白糖、麻油等为配料,用“四镶法”精制而成。

关于烔炀一品玉带糕,有一个曾被两朝皇帝御封的传说。

明朝,开国重臣之一的俞通海是巢湖北岸烔炀人,他将烔炀各类名点带到南京送朱元璋品尝。朱元璋一一品尝了呈上的烔炀糕点,等尝到桃仁糕时,朱元璋被其色、香、味、形所陶醉。因桃仁糕酷似朝中文武官员佩戴的玉带,朱元璋当场赐名“玉带糕”,封为贡品。时光更迭到清代,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龙舟某日在安徽停泊,地方官员呈上玉带糕。乾隆尝后连连叫好,当得知是前朝朱元璋赐名,赞曰:“玉带,糕中一品也。”从此,烔炀桃仁糕又有了“一品玉带糕”之称,传名至今。

在合肥周边,许多古镇还有吃早茶的习俗。

旧日,因陆路交通不发达,环巢湖连湖通江达海的水路交通造就了合肥及周边城镇的商业兴盛,临湖沿河兴起许多古镇。

一大早,青石板铺成的街巷上就人来人往,有本地居民,更有来往客商、跑码头的、走船运货的……人们三三两两走进各个茶馆,一壶茶,几道点心,慢慢吃着喝着品着,把“从前慢”的古时光延续到今天。

早茶中的点心有烧卖、酥饼、烧饼、米饺、锅贴、糍粑、麻团、小笼包、茶干、狮子头、麻花、马蹄酥、豆腐脑、辣糊汤……品种繁多且精致美味。三河米饺、柘皋狮子头、庐江小红头等糕点小吃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大麻饼、玉带糕,寸金白切加烘糕,小刀面馄饨饺,旱饺油香小笼包,龙灯节子包油条。”这句顺口溜说出了合肥小吃的多样性与兼容性。

依山傍湖多丘陵、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合肥大地,非常适宜禽类的饲养。散养在山水间的传统家禽鸡鸭鹅,在合肥人的炉灶上异彩纷呈。吴山贡鹅、庐州烤鸭、曹操鸡等让人食难止嘴,而肥西老母鸡更是开成了全国连锁,汤鲜天下。

鲜香美味是合肥人味蕾上的胎记,是合肥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载体。蕴藏其间的文化、乡情和家的味道,是一份浓浓的经久弥香的乡愁,它温暖并慰藉着合肥人的口腹和心灵。

素淡烟火

池州,地处皖南,其味虽属徽菜派系,与徽菜相比,却又少了一些色、味的突显,多了一份平、俗的追求。

或许,巍峨其间的佛教圣地九华山上的清修之味,让山下尘世的烟火也少了一份奢华。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自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徜徉池州山水,留下诗作。秀山丽水令人神往,而其山野村舍间的美味,自然也曾让诗人们闻香下马。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年杜牧们在秀山门外借酒销魂的,可是那传承千年的金汤鱼烩羊、民间三牲汤?或许也有那池州小粑吧?

因为池州有句民谚“三月三,鬼下山”,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吃粑。

用小麦面粉裹上粉丝、萝卜、腌菜等各种馅料做成的小粑,是池州传统美食。可以这样说,池州人一天的生活是从小粑开始的。早晨,一碗稀饭,几个小粑,已成为老池州人早餐的标配。

而另一种蒸米粑则用籼米粉制成,因产自东至,外形饺状,称东至米饺。它不似小粑油煎,上锅蒸熟即食,少了一份油腻,多了一份池州人的淡泊。

素淡却美味的,有白嫩鲜香的葛公豆腐、清爽嫩滑的郎遂豆腐、香糯韧弹的葛粉圆子……

而更加素淡的,是九华山的素斋。

到池州,不能不去九华山。去九华山,不能不品一品素斋。

佛教名山,形成了独具特色、久负盛名的九华素食。素食原料取于本山的竹笋、百合、黄精、石耳、木耳、黄花菜、地心菜、马兰头、豆苗、椿苗、蕨菜等山珍野味,配以豆腐、冻粉、面筋、新鲜蔬菜、素油等,或清炒、或火煨、或清炖、或烘烤,不加佐料调色调味,清淡为本,青丝绿叶,间色分明,天然野味,香、脆、鲜、嫩并重,久食不腻。

山中还有一种特色小吃,称九华素饼,用面粉、绿豆、红薯、白糖、精盐、食用油等制成。制作时,饼里特别加入山中野生黄精,更加油润。外皮酥脆,内馅松软的九华素饼,气味芳香,味道清甜,回味悠长。

俗語云: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九华山上的黄精为多花黄精。属于普遍生十多年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鸡头参”“老虎参”。加工考究,一般需经九蒸九晒的工序,通称为“九制黄精”。黄精既可食用也可药用,具有补中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

在池州,有一条自南向北贯穿池州汇入长江的河流,叫秋浦河。由于杜牧等众多文人曾在河边驻足,特别是李白五游秋浦河,留下了四十多首瑰丽诗篇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被称为“流淌着诗的河”。

“桃花流水鳜鱼肥”,秋浦河盛产鳜鱼。南北朝时梁昭明太子食秋浦鳜鱼,盛赞水好鱼美,封其水为鳜池,因“鳜”与“贵”同音,遂改秋浦县为贵池县。唐、宋以后,李白、杜甫、杜牧、岳飞等历代文人墨客、风流人物曾在贵池品食鳜鱼,宋诗人杨万里品尝秋浦河鳜鱼后,留下“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于掌”的佳句。

唐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历皖南一带,行至贵池万罗山清溪河,流连驻足于此地迷人的景致,每日在河边的桂花树下垂钓。潭深、水美、鱼肥,诗仙将收获的数十尾鳜鱼,与好友共享,后历经千年传承,成为池州一道名肴——太白花桂。

鳜鱼肥,麦鱼美。在东至县,一种喜爱生活在以砾石、沙土为底质的河流、湖泊中的小鱼,形小而似麦粒,又值麦收季节盛产,故名东至麦鱼。麦鱼可鲜食也可制成鱼干蒸煮酱烧,成为“里人珍之”的佳肴。

尘世的生活是平淡而琐碎的,如九华之素,如麦鱼之细小,当一缕烟火把寻常之味灸出诗意,我们品出的,不只是池州的味道。

水灵生活

浩浩长江东流,在芜湖突然折转向北。芜湖城,就处在这片宽阔大江湾的东南岸。

东西南三侧汇入长江的青弋江、漳河、裕溪河等水系,将芜湖大地织成一张水网,给这座古老而又开放的口岸城市,带来灵动和水灵灵的美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芜湖菜,是安徽沿江菜系的代表,以烹制江湖河鲜和水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清蒸红烧,口味清鲜,微酸甜辣。

流动的水成就了河鲜之美,芜湖刀鱼与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三鲜”。这些季节性的时鲜,今天因为养殖技术和手段的高超,成为四季可尝的口福。最好是清蒸,一箸细嫩的刀鱼入口,能鲜掉下巴。

还有一种鲜味是此处仅有别处无的虾籽面。手工擀制的小面,配上各种作料调制的江虾籽,淡红色的虾籽洒在乳白的面条和葱花漂浮的清汤上,格外诱人。趁热吃一口,那浓厚的口感,鲜美的味道,让老芜湖人想到童年,想到家的氤氲。

而在城市之南一片叫奎湖的水域,人们将普通的鳙鱼(俗称胖头鱼)做成了享誉一方的美味。这道叫奎湖漂鱼的鱼鲜,去精取粗,湖水烧湖鱼,只放些姜、蒜、盐等简单佐料,肉嫩汤美。

这座明代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古誉“江东名邑”的城市,在千百年繁华的街衢巷弄中如汇纳百川的大江一般,将水鲜做出了百般的花样。

全鱼宴,又名百鱼宴,因选用鱼类水产品为主原料,运用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制作成几百道菜肴而得名,集河鲜、湖鲜之大全。精心烹饪而成的百鱼宴有冷菜、汤菜、热菜和主食等,这五彩斑斓的鱼香汇聚四方口味,令人垂涎,让千百年间来来往往的商客和旅者都找到了家的味道。

江风扑面,敞襟开怀。芜湖是一个好客的城市。在六郎等水乡,贵客临门,会用水八仙宴招待来宾。

水八仙是芜湖特色家常菜,分为“素八仙”和“荤八仙”。素八仙即慈菇、荸荠、芡实、菱角、茭白、莼菜、水芹、莲藕,荤八仙即青虾、河蟹、剪刀肉、螺蛳、泥鳅、黄鳝、甲鱼、鲫鱼。素八仙经过滑炒、腌渍、汆煮,激发出其清甘、酸脆、嫩柔、清爽、糯滑的本味,与荤八仙的鲜味在味蕾上交错,真的让人难舍难离。

水乡多养鸭。红皮鸭是芜湖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烤好的鸭子金黄里透着红,用刀片成一指宽的带皮鸭片,蘸着用煨鴨子的汤加糖、醋以及特制香料熬制成的鲜卤,一咬之下脂香盈口,香酥无名。

江西岸的无为,还有一种称作板鸭的熏鸭,是以本地麻鸭为原料,配以几十种中药和调料,先腌后熏再卤,制作而成。无为板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天然烟熏芳香,别一般风味。

传说清道光年间,无为城中一名孤儿,有一手做板鸭的手艺。他与邻女青梅竹马,只是无钱送上聘礼求婚。这年又临中秋节,孤儿鼓起勇气,手提一只自己精心制作的板鸭,来到何家求婚,却被拒。他回到家中闷闷不乐,顺手将板鸭挂在尚有余火的焖灶膛里的铁钩上,便和衣睡去。一两个时辰后,他被一阵异香熏醒。原来,灶膛里的木屑半燃半灭地燎着,烟火袅袅直熏板鸭,将一只光洁的板鸭变得色泽金黄,芳香四溢。自此,他便将板鸭烟熏,生意大好,终获娶心爱。至今,在无为,男女订婚仍保留送板鸭的风俗。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鸡在芜湖人的口中也吃出别般花样。椒盐米鸡是芜湖名肴,其特点是巧用刀工,将整鸡出骨,以糯米为主的八宝馅料灌入鸡肚内,蒸熟后重压使鸡肉和八宝料粘合板实,再涂敷蛋液滚匀面包屑油炸。此时,鸡不仅是食材也是器皿,米中有鸡鲜,鸡中有米香,亦菜亦食。

芜湖人将精致也体现在早点上。比如普通的小笼包包皮被擀成了半透明状,又在馅中加入蟹黄,汤多肉嫩,油黄蟹美。轻吮一口,满嘴汤汁流鲜,滋味悠长,回味无穷。

每一份精致的美食,从自然的给予到时间上的品味,都体现芜湖人对食物顺应原始却又格致的品味,更透露着芜湖人对生活的热情和鲜美的热爱。

醉美家园

马鞍山是座因钢设市、因钢兴市的新兴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马钢人”也带来了各地的口味,他们与沿江两岸本地食材相融合,形成自己个性与包容相兼的美食性格。

川、粤、鲁等各菜系菜品与徽菜及当地土菜风味,在长江边上的这座城市交融变幻,成就新家园的味道。

承载马鞍山这座新兴城市的土地,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浪漫的文化。这里被认为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隐居之地,也是李白客死之地。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横望山一带从东晋以来就是著名的米酒之乡。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糯米的生长,加上几千年来本地人绝佳的酿酒技术,造就了令人称赞的横望山米酒。这种“冬酿春出”米浆一样的半透明液体,轻抿一口唇齿弥香,它醉倒过陶潜,也醉倒过李白。或许,太白在采石矶头的那一失足,正是这一尊米酒在手?

1200多年前,李白第一次踏上这片绮丽的山水之境,江边触景一首《望天门山》,便与马鞍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前七次来到此悠游盘桓,不仅纵情山水而且留恋美食美酒。其诗云:“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嬉笑牵人衣。”流连期间,诗人尤喜烹鸡佐酒,热情好客的百姓便也常用土鸡做成美食招待李白。李白终老此地后,为纪念李白,一道名为“太白神仙鸡”的佳肴便流传了下来。太白鸡是土鸡与猪蹄合炖而成,重辣、重麻,却汤鲜肉香。

从农耕之地到新兴钢城,劳动之人总希望有大荤解馋。捉襟见肘的日子,农家偶拎回一方猪肉,也无什么调料,就用几根稻草捆扎着放进锅里煨烂,却成就了一道汁香肉嫩、香糯软滑的名菜——稻草肉。

劳作后的人们,图省事,直接将肉用铁叉叉着在火上烤,也成就了今天的佳肴烤方肉。一遍遍涂上麻油烤熟的方肉,切成薄薄方片,蘸甜酱或白糖吃,味香甜鲜美。

江水滔滔,圩滩宽阔,鱼鸭丰盛。旧日,盛产的鳊鱼捕获太多后,人们便想法使其保存,造就了一道美食封鳊鱼。封鳊鱼保留鲜活鳊鱼的完整体型,在鳊鱼腹腔内填封肥瘦适中的猪肉,经传统腌制、卤泡制作而成,经蒸烧后,肉质细嫩、醇香味美。

选用农家土老鸭和鲜嫩土猪肚,配以十多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的口袋鸭,原是一道来自蜀地的菜肴,如今在马鞍山落地,在技艺精湛的大厨手下成为一道当地名菜。

在江西岸的和县,则有一道600多年历史的特产名肴炸牛肉,也是外來的口味。元末明初,回民移居和州时,带来这道美食。经煮、晾、炸、烧等工序制成的炸牛肉,肉色金黄、鲜香味美,越嚼越有滋味。

新兴之城自有许多新兴之味。三口塘老鹅汤是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为拓宽致富之路,以农家饲养的老鹅,集合当地“土法”原汁原味蒸煨出的一锅美味,其汤色清亮,肉烂而不碎,油而不腻,味道鲜美。特别是近些年,三口塘老鹅汤更是声名鹊起,香溢大江南北。所谓老鹅汤蘸锅巴,打嘴巴都不放。

近年名声响亮的还有当涂大肉面。当涂大肉面又称205大肉面,因为最早一家面馆开在205国道上,顾客多以路上的跑路司机为主,大肉面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名声渐渐被人们传开,现在成为马鞍山小吃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佳品之一。

说到小吃,最有名的当属采石矶茶干,这道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朝廷贡品,色泽酱红、对折不裂,韧软耐嚼、口舌生香。茶干可直接零食,也可切成丝、片配菜。当地茶干品牌众多,盛名的还有金菜地茶干、白桥茶干、新桥茶干等。

而用干子制作的含山干丝,一块干子竟被剖出10多层,切后细如线,柔如丝,韧而不断,可穿针眼。干丝以高汤煮片刻入味,再配以各种调料,上以虾米、火腿丁、嫩姜丝、青红椒丝、摊蛋皮丝、时鲜蔬菜汆水切丝盖在入盘的干丝上,浇上麻油,食之柔软爽口,回味无穷。它既是早点名菜,又是待客佐酒的佳肴,风味别致,名闻遐迩。

“汤汤水水”的味道,马鞍山人喜爱的还有鸭血粉丝、肥肠米线等,这些来自他乡的味道落地生根,被一瓢江水汲取,成为马鞍山人舌尖上新的记忆,融入温暖的乡愁。

作者简介:方华,笔名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巢湖市作家协会主席,《巢湖》执行主编,《巢》诗刊主编。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百余万字,散见于近千家报刊。作品入选多种选集,一些作品被文摘类报刊转载。出版散文集、诗集四部,编撰地方历史文化类书籍多卷。

猜你喜欢

鳜鱼
臭鳜鱼——时间转化的美味
成本涨超30%!苗价居高不下,投苗量却有增无减,2023年鳜鱼或再迎新增量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鳜鱼蛙虹彩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
饲料鳜鱼是大势所趋!鳜鱼驯化鱼苗技术尚未普及,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春令时鲜说鳜鱼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今年“老鳜鱼”库存萎缩近3成,现广东存塘量不足5%,行业内涨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