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融合初探
2022-07-15王伟
王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应当与道德教育融合,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课程目标。其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所提出来的价值追求目标,是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向导。因此,促进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融合,需要在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一方面,德育目标要定得准,应当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进行道德教育,既要避免照本宣科地说教,亦不能将历史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丢弃历史学科的特色。另一方面,德育目标要切实可行,这就意味着德育目标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的发展规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目标。与此同时,如果不顾实际教学情况,脱离了历史学科的所教内容,或超越学生水平制订不切实际的目标,采用急功近利的道德教育,则有可能妨碍道德教育的落实,因此,应当通过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德育目标来保证道德教育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2.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促进“史”“德”有效融合
为促进历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需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元素,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将之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学科教学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道德教育。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应当依照历史脉络,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程,学习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并通过英雄人物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体味历史之沉重,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进行乡土史教学。乡土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可以搜集乡土人物,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更深的感悟,认识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重要性。例如,历史教材中讲到汉武帝,教师就可以关联到自己家乡的历史渊源,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和人物。
3.遵循四点教学原则,把好“史”“德”融合的航向
历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应遵循四点原则。一是史实要真。历史并非如胡适先生所言“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花姑娘”。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二是感情要真。教师情感丰富真挚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与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三是求实忌空。史德课程的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四是求正忌偏。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摒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道德教育的效果往往与选择的教学方法有着紧密联系,为提高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坚持正面诱导。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优良的传统美德,启发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进行感悟和学习。例如,针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高消费现象,可通过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勤俭节约的美德,并对自我消费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和调整。
贯彻情感熏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通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实施直观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图表、视频、实地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更情境化的素材资源加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更直观地接受道德教育。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邓世昌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英勇抗战的视频,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激情热血深深感染学生。再如,在抗日战争相關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抗日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进行参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开展比较教学。历史教师应当通过比较教学的方法拓展学生认识历史的视角,从而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例如,涉及“中共一大”的相关课程,既要讲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奋斗的李汉俊、邓恩铭等先辈,也要讲述周佛海等叛变革命的卖国贼形象,通过人物的鲜明对比,突出伟大的爱国精神,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成为一名坚定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
历史学科是开展学科德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遵循,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不断探索深化历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编辑 _ 李刚刚 付路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