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课程开发理念重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2022-07-15李黎华
李黎华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正在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则要求汽车维修融入智能、网联、融合、跨界的内涵,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正在面临向数字化、复合化升级的挑战。为此,构建与行业产业标准和需求对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课程体系成为汽修专业快速转型升级的关键。
1.课程开发方法的选择
研究表明,现代先进的课程理念,如德国“双元制”下的学习领域课程、英国的BTEC课程、美国的CBE课程等均是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的解构或重构,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重新组织的课程,提高了和真实工作体系的相关性。而学习领域课程是按照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工作内容,还能学会工作过程,符合国家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德国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缩写为BAG)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2.课程整合的过程
从步骤和内涵两方面优化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BAG,使其更符合专业进行课程整合实际。
第一,前期准备。首先,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定位,确定课程重构的关键——按照企业真实工作领域调整课程结构,按照新内容、新标准、新模式升级课程内容。其次,依据专业定位,谨慎确定参加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的企业实践专家名单。要求实践专家从事工作岗位和专业定位相符,是一线维修人员,本岗位工作3-5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成长历程具有代表性,符合本专业毕业生的成长实际,所有实践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基本持平。最后,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如《职业历程记录表》《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职业能力分析表》等各类表格,展板、卡片等头脑风暴需要的材料,事前做好协调与沟通等。
第二,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流程为:介绍会议背景和目的;明确基本概念,如职业发展阶段、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个人职业历程简述:列举企业中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最多5个),每个阶段举出3-4个有代表性的任务,填写《职业历程记录表》;确定每个阶段具有挑战性和典型性的工作任务;汇总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分组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即按照工作过程整体性梳理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填写《职业能力分析表》;列举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真实工作情境,并明确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第三,评估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组织教师结合自身认知水平分析实践专家讨论结果,确认结果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还有欠缺,是否需要和实践专家进一步沟通。
第四,对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化处理。组织教师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结合《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向专业课程的转化。一要提前研读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保持重构课程和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做到对标标准、凸显特色。二要结合《职业能力分析表》共同分析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确定将其直接转化为专业核心课或者综合应用课、专业基础课。依据教学实际需要可进行“2对1”或“1对2”的课程转化。三要对比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表》,找到不同典型工作任务中相同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其重要性和培养的难易度,判断是否需开设先导课程支撑能力的进阶培养,整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四要综合考虑“初学者—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简单—复杂”的认知规律及“传统汽油车—智能电动车”的技术发展规律,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排序,形成技能、能力、素养螺旋上升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五要深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真实工作情境,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载体。考虑所有工作情境是否能够承载典型工作任务的全部职业能力,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重复性。还要序化工作情境,理清各情境之间的并列、递进、包含等关系,完成教学载体的转化,形成课程标准。
3.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内容对接汽车维修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实现课程的数字化升级。通过“三融入”,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有机融入新课程。内容融入用于基于传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如线控底盘技术直接融入汽车底盘故障检修中;情境融入用于全新的智能技术系统,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成为课程中新增的学习情境;课程融入用于汽车上全新的核心系统,如增设专业课程“驱动电机系统检测与维修”。
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整体化组合,实现课程的复合化升级。将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涉及的数学、物理等文化基础知识,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智能系统编程、车联网等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信息素养等新要求和专业核心知识、技能整合到同一个学习情境中,按照任务进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工作,实现了课程的复合化升级。
课程按照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置,实现了课程的模块化升级。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便可以让学生“完一课既成一事”。学完一个学习情境就会做一项工作内容,学完一门课程就能做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完所有课程便能胜任企业工作。如此逐层递进,小模块构建大模块,实现了课程的模块化升级。
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实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升级。构建对应“初学者、熟手、能手、专家”四个职业成长阶段的课程,前两个阶段课程用于中职阶段3年的教学,后两个阶段课程用于5年制高职后2年的教学,课程适应多学制学生的培养,实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升级。■
本文系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国际化背景下汽修專业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A0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