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简单的教育,引领学生过幸福的人生
2022-07-15陈立华
陈立华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先后兼任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青联委员等。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领航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变得很“热闹”,各种各样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口号层出不穷,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应接不暇,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很多人给予教育极大期望,似乎教育是万能的,能解决所有问题。教育,搞得越来越复杂。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朴素的话一下子就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入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做教育要去除教育复杂、华丽的外衣,做简单的教育。做简单的教育,就是要抓住教育的本质:健康、道德、习惯、能力。朝阳区实验小学一直坚持“为幸福人生奠基”理念,并提出“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这四个维度,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走上幸福的人生道路。
1.练出强健体魄
“健康”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同样的在教育中,孩子们的健康也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学校和家庭似乎都没有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眼镜,走路弯腰驼背,体测不达标,肥胖率、近视率增高……近年来的种种数据表明,孩子们的健康问题亟须重视起来。甚至我们还会在新闻里看到,有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视阻挡了孩子们看世界的快乐;脊柱侧弯、体质差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孩子们快乐奔跑于美好世界的脚步;心理问题也让有的孩子失去了拥抱幸福的勇气。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孩子走向幸福人生的基础。
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健康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从最开始,就要将健康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中,告诉孩子:美好的生命,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基础。身体发肤,都是我们人生重要的基石。要练出强健的体魄,更要好好珍惜和爱护。
2.塑造美好品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都知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品德,是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应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德育要贯穿在教育的始终。
我们也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许多痛彻心扉的事情,一些人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少责任担当,对国家缺少奉献精神;一些人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堪称优秀的人,却做出了与道德背道而驰的事情。我们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绝不能是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甚至是道德败坏的人。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优秀的品德观渗透进教育教学,融入课堂、融入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品德,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应该做到的事,也是教育最本质的、最核心的一点。
3.获取幸福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学习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非常繁多,孩子们听了难免也会一头雾水。那么,这些能力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能力——获取幸福的能力。
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是一种幸福;通过合作解决了问题,是一种幸福;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认知水平,是一种幸福;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了人生的快乐,也是一种幸福。获取幸福的能力,虽然听着很宏大,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到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比如,今天认真听讲,学到了新的知识点;与父母或朋友一起,搭建了自己喜欢的模型;坚持训练,打破了自己游泳的小纪录……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幸福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要大胆地去尝试,追求它、拥有它。慢慢地,孩子们就拥有了获取幸福的能力。
4.养成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是一种看不見的力量,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孩子在学校时,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时,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与人交流时,也要有懂礼貌、讲文明的社交习惯。孩子长大步入社会之后,难免会独自面对各种境遇,如独自学习、独自居住,与人合作等。如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会更好地拥有自理自立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要把良好习惯的养成渗透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从早晚刷牙洗脸、收拾好自己的书桌、课后温习知识、每天读一页书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受益终身。
教育不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但能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根本的问题。当孩子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拥有了获取幸福的能力,塑造出了美好的品德,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无论孩子未来的路是崎岖还是坦途,都能够自信地走向幸福的人生。教育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语言和华丽的装饰,我们要抓住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做简单的教育,引领孩子过幸福的人生。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