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2022-07-15魏艳芳卢晶颖

求知 2022年7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魏艳芳 卢晶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完成的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尽管《提纲》只有十一条,不足1500字,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却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实践的观点,在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一、《提纲》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之一,《提纲》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大厦,作为新世界观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可以认为,正是从《提纲》开始,马克思认识到自己的新唯物主义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提纲》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阐释了自己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大厦。

2.从理论上看,《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的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所谓“萌芽”,一是体现在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提出的实践的观点,二是体现在马克思阐述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是《提纲》中所阐发的这些基本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完备的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形成理论体系。

3.从实践上看,作为新的世界观促进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写作《提纲》的时代背景之一就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却缺乏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提纲》正是对这一时代呼唤的回应。因此,《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摆脱了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足,在工人中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大大推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提纲》论述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写作《提纲》的初衷,就是为创作自己的新世界观列出研究提纲。因此,《提纲》论述的主要问题就是从实践这一新世界观的萌芽出发,阐述新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并阐明了新旧世界观的不同。

1.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实践的观点。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践的观点。第一,批判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体能动性。马克思首先指出,在观察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不能把认识世界的活动看成实践的活动,从而导致机械的、直观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第二,批判唯心主义无限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比,唯心主义看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这是一种进步。但由于唯心主义看不到现实的感性的實践,他们对人的主体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最终导致脱离客观实际的无限夸大,把人的主体能动性抽象化了。第三,提出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看不到实践的作用的基础上,马克思阐明实践是人的一种真正现实的、“客观的”感性活动,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一观点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本质的区别。正是由于在实践观点上的不同立场,新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有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2.立足实践,阐明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马克思阐述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问题,这些观点和思想可以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提纲》的第二条,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把实践作为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直截了当地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任何离开实践讨论真理标准的问题,都是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第二,实践是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在《提纲》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看不到人也作用于社会环境。对此,马克思立足实践的特点深刻指出,人们在实践中既改变了社会环境也改变了自身,实现了社会环境改变与人自身改变的统一。第三,革命实践是消除宗教的根本途径。在《提纲》第四条中,马克思首先肯定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是世俗世界的虚幻反映这一认识。但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没有进一步追问世俗世界异化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消除这一根源。对此,马克思指出,彻底的宗教批判不仅要从矛盾中理解世俗世界,更应该通过实践使世俗世界得到革命改造,从而消灭宗教。第四,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提纲》的第六、第七条中,马克思立足于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点的批判,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说明。由于具体的、现实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以一定方式从事社会实践的个人,因此,社会关系就成为人的本质的现实规定。而各种社会关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

3.立足实践,阐明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由于在实践观上的不同立场,新旧唯物主义在认识功能、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上有着根本不同。

第一,不同的认识功能。马克思把实践确认为生活的本质,从而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物质生产实践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并得以把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同其他关系区分开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上的基本问题。而旧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中了解人,不能从社会关系中了解人,因而至多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和单个个人的直观。第二,不同的阶级基础。新旧唯物主义的对立,不仅表现在认识功能上,还表现在不同的阶级基础上。在《提纲》第十条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的局限,是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而新唯物主义则是一开始就面对无产阶级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由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新唯物主义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三,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提纲》的最后一条,马克思从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角度,说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以往的哲学家们由于看不到实践的作用以及自身阶级局限等因素,最终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里,“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新唯物主义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斗争,是具有实践性的新世界观。

三、《提纲》的当代启示

在《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实践的观点,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思想。这些观点和思想以及马克思写作《提纲》的出发点,至今仍对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纲》的第一条就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说明了实践是主体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活动,是客观实际与主体人的能动性的统一。因此,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立足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当前,我国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的赶考之路上,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谋改革、促发展的时候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世情国情的变与不变,开动脑筋谋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

2.空談误国,实干兴邦。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指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深刻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强调不仅一切理论问题,而且一切与理论有关的“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可以通过实践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因此,我们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加剧,“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显现,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经济全球化逆流、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仍然存在,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较量从未停止。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干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3.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作为费尔巴哈曾经的“狂热的信徒”,马克思在《提纲》中开始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以这样一种方式向曾经深刻影响了他的哲学家告别,并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观。当然,这是一种辩证的批判。马克思对待费尔巴哈哲学的科学态度,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马克思在《提纲》第二条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且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4.持续深化改革,丰富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为我们找到了解决当前持续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的关键。当前,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碰到了很多诸如矛盾固化、利益藩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归结为人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以完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持续深化改革,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关系,从而完善各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人的本质,进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作者魏艳芳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卢晶颖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莙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星座”的哲学探究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
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