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想象,打造最有诗意的语文课堂
2022-07-15李梅
李梅
[摘 要]想象思维是人类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必备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活儿童的思维想象,要求教师从现行的教材实际出发,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黄金时期,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思维
在学龄初期,儿童的想象力最为活跃,他们认为“动物是朋友,鸟儿是伙伴,天上住着会魔法的超人,海底藏着无穷的宝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生动的手段,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语文天地中,构建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學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新时代教育思想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力作为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做好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想象潜能,打造充满想象色彩的学习氛围。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立足于课文主题与内容,设计精彩而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形态各异、生动形象的“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云的不同分类。再比如,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教师在课件上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在生动立体的环境中体会“天门中断楚江开”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雄壮景象。由此可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方式的革新,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将多种元素组合到一起,构建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应根据课型与教学内容制作符合教学需求的课件,这样才能产生理想效果。
二、抓住文中空白,引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必要前提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留白”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为了升华全文主题和加深文化内涵,作者并不在结尾点明主题,而是为读者留下一片“空白”,留给读者揣摩和想象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增添更多色彩。比如,在教学《雪孩子》时,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原文并没有写明,这就留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紧扣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到雪孩子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再比如,在教学《自己去吧》时,原文中这样写:“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然而,作者并没有把小鸭和小鹰遇到的困难写清楚,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填补这一段空白。还有,教学《千人糕》时,教师除了要教课文内容,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文中插图,体会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通过这一步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经过这样的想象练习,学生认识到了米糕制作工序的复杂,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工人的辛勤劳动,从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追溯文本内容,深入探求作者的想象
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作家以想象力为主要武器,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刻画出经典的人物形象。想象来源于世界上的不同元素,并将各种元素综合到一起,形成全新的事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溯课文的内容,仔细探究和品读作者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文学魅力。比如,在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作者初入草原时描写了自己见到的美丽景色,后来接受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的盛情款待,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时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愉快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作者,亲身到访大草原,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只有让学生深度代入到作者的境地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心情,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准确体会情感内涵。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追溯作者的想象路线,见作者之所见,想作者之所想,引发联想的热情,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开展看图说话等活动,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途径。
四、引导学生续写,发挥学生想象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并没有明确的结局,留有大量的空白给学生加以想象,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续写练习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类课文展开续写练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针对续写练习,教师不必设置较多的要求或规定,不要给学生太多约束,从而彻底解放他们的思想枷锁,让他们无拘无束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想象:本文讲述了爷爷在一年四季中和一棵小树的故事,那么假如是一株小草,爷爷又该怎样去呵护它呢?要求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想象,完成一次续写练习。再比如,教学《菜园里》这篇课文时,文中对豆角、黄瓜、茄子、萝卜等蔬菜分别进行了描写,教师不妨以此为例,启发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对其他蔬菜进行续写,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组织学生尝试续写练习,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基础,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学习《凡卡》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信发出去以后》为题,进行续写练习,将凡卡的悲剧描写出来,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而且加深学生对文中思想主题的理解。
五、跳出教材续写,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
除了在课堂上進行续写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续写的空间拓展至教材以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立足于原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想象的范围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将想象的对象发展为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就能彻底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比如,教学《一封信》时,原文的情节是爸爸要出国半年时间,露西思念爸爸,想给爸爸写一封信,再通过前后两封信的比较,教学生只有心怀美好信念,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展开续写练习,启发学生想一想:假如你的爸爸妈妈出差,你会给他们写怎样的一封信呢?你会在信里面对爸爸妈妈报喜不报忧吗?除此之外,有些课文的结尾看似“戛然而止”“虎头蛇尾”,实则“余情未了”,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结尾处“桑娜拉拉开帐子”后便再无内容,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教师引导学生对结局展开设想:两个孩子抱回家后,渔夫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如何?两个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一家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学生的回答虽然多种多样,但是都会围绕“渔夫夫妇是善良的人”这一点来展开想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六、通过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想象的本质是思维的活动,是对大脑中储存的形象与事物进行整合与加工,从而诞生出新事物。然而,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更不是胡思乱想,想象起源于实际生活,必须合乎正常的情理,不能违背自然与社会的一般规律。想象是一种严密的思维过程,与观察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用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不把情感传达清楚,也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想让学生将“意无穷”弄明白,就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诗歌的情感补充完整。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结尾两句并未明确交代老妪和老翁的结局。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老翁道别时,老翁和诗人会产生怎样的对话,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尝试进行续写,写出老翁的悲苦。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一家回去时换乘了另一艘船,这是为什么呢?于勒叔叔最终回家了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想象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见面时的言行,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关系的黑暗与罪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想象思维可以打破学生对世界认知的局限,跳出课本的限制,开展创新性的想象,充分激发想象潜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勇于突破思维的界限,不害怕犯错误,充分激发想象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运用,构建出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艳波.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
[2]芮雯.基于绘本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对策[J].才智,2017,(12).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