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问题

2022-07-14康阳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手型手肘音程

康阳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一、音符的音准

音符就好像是数学领域中的数字一样,数字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在数字的基础上才能构成公式,才能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在音乐领域中,音符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因此,要抓住音准问题,第一步是在大提琴上准确认识音符。

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通过读谱的方式辨别音符,在大提琴上认识音符靠的是手指触弦与运弓的完美配合。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演奏者要在指板上迅速完成正确识别音符的任务,必将经历“识谱—模唱—眼看—手动—耳听—脑记”的一系列连贯性动作,通过此过程构建音符固定的音高位置,这为大提琴音准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将视唱练耳的训练成果灵活运用到音准训练中,极大提高了效率,现将具体几种操作方法进行阐述。

(一)先唱后奏听音准

在演奏训练中,先唱准一个音符,后模仿这个音符的音高进行演奏,这种方法是借助听觉指导或调节手指,在指板上找到与之相符的音高位置。此方法只适用于能唱准音高的人群。

(二)先听后奏想音准

利用内心听觉对手指位置进行指导。内心听觉是通过内心想象的音高来完成的,这正如写字,当人在写字时,字在纸上未出现之前内心已有了字的完整形态,只是通过笔把内心所想像的字形呈现在纸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体现,先听也就相当于在内心思考要演奏音符的音高位置,这就达到了大脑支配手指完成理性认识的过程,准确率必将高于随即而发的动作,这种方法是提倡的。

(三)边听边奏调音准

即在演奏过程中严格监听每一个音符的音准质量,及时修正不准确的音高。这种随时随地调整音高的方法适用于慢速练习,便于演奏者仔细听辩每一个音符的音准,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左手动作和听觉感知上,以达到手与耳的默契配合。通常,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慢练达到高精准的效果。

(四)利用空弦与自然泛音找音准

由于大提琴把位较复杂,通常二度以内的音符对应的手指位置听辩起来较难。如果手指动作对每个音符的准确性控制不太敏感,易出现微小而难以察觉的误差,导致直到一个段落的结束时才发现音准整体出现了偏离。因此,可以利用邻近的空弦或自然泛音进行校对,对稍有偏差的音符及时调整,以弥补产生的听觉误差,确保手指按到准确位置。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推荐使用。

二、音阶的音准

按音程关系的规律将孤立的一些音符排列起来就形成了音阶。因此,对于音阶音准的把握主要在于音符间的音程关系。怎样把握好音程关系是解决音阶音准问题的关键,归纳如下。

(一)把位与音准

大提琴把位的尺寸会随着音高逐渐增高而缩小。相同把位、相邻琴弦的把位尺寸相同。有两种情况:横向看,同一把位手指间距一致。演奏者应根据当前音所处琴弦调节手肘位置。通常,高音琴弦手肘位置低,低音琴弦手肘位置高;纵向看,不同把位手指间距不同。把位越高,手指间距越小。随着把位增高,琴弦距离指板的距离越来越近,演奏时需格外注意手指触弦力度。

换把音准控制也成为了大提琴演奏技法中的难点之一。通常情况下,由低到高的纵向换把是手指间距由大至小变化过程。通过在一条弦上的反复练习,感知不同把位音符之间的微妙变化,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种换把,找到目标音。此时,依然需要演奏者借助内心听觉控制手指间距。

(二)指法与音准

相同音程关系的音符在相邻琴弦转换时指法相同。相同指法在相邻琴弦构成的音符相差五度。根据这个原理即可推算岀大多数指法问题,以便轻松掌握相邻琴弦、相同把位内指法的应用规律,也便于掌握手指的伸展距离。

拇指把位的指法比较特殊,区别于其他把位。首先,拇指把位的产生减少了换把次数,使音准稳定性相对提高。拇指把位更多的运用于高音区、速度快、旋律线条相对平稳的曲调。其次,在演奏中,拇指在横向移动时,要确保纯五度音程的准确性,其它手指要根据不同音程关系及时调整。最后,拇指把位的指法选择要慎重,必须认真分析音程关系,设计合理的指法,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度。

(三)调性与音准

调性是一种音乐色彩的表现。像电影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和性格,不同调性会展现出乐曲的不同情感。因此,准确把握不同调性的音准在弦乐演奏中尤为关键,这也成为大提琴演奏技法中最具挑战的部分。

在调式音阶的练习中,首先应很扎实地构建起与“十二平均律”相符的固定音高概念,严格进行日常“调性听觉”训练,为日后演奏多调号乐曲打下基础。否则,在演奏不同调号的乐曲时,音准问题将会凸现出来。

所谓弦乐的调性音准,即是对当前演奏调性的三级音、主音与导音及小调中上、下行的临时变化音音高尺寸的把握。在大小调的演奏中,三级音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调的性质。在演奏小调音阶三级音时,要注意倾听该小调主音与三级音是否构成纯正的小三度关系,如果三级音手指过于靠近二级音的位置,三级音就会偏低,不仅影响调性的清晰度,还会降低后面一系列音的音准质量。反之,二级音与三级音的半音距离过大,会少许偏离小调性质。所以调式音阶中的半音关系一定要演奏准确,通常半音音程的手指距离要紧贴,低音音符要拉的高些,要倾向于高音音符。

此外,导音的倾向性问题很关键。在音阶训练中,要格外注意主音与导音的关系,要遵循“不稳定音向稳定音靠拢”的规则,在带有升降记号的音阶中,导音必将倾向于主音,如E 大调D 倾向于E,即先找到准确的E 音后,再倾听调整D 的音高,通过调整指距来完成。因此,导音D 为保证调性的清晰度而靠近主音E,实际演奏出的D 比钢琴上准确的D 要略高一些。以此类推,其它各大小调同样也应注意这一细节。正如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所比喻的“倾向性的引力”。他认为在一个指定的调中,主音、下属音和属音是一些引导其他的音向其靠拢的静止音。导音的倾向性原则可应用于组成音阶的两个四音列,自然半音在每个四音列里都有向上的自然倾向,三级音倾向四级,特别是导音倾向于高八度的主音。

综上,音阶的音准不应完全按照数字公式所规定的音程关系去演奏,而应把它看作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它体现着乐曲中前后音符之间有机联系,依靠听觉的敏感性,准备把握调性音准。

三、琶音的音准

大提琴左手演奏技巧中琶音演奏十分重要。怎么掌握琶音音准的规律,是很多大提琴演奏者常年探讨的问题之一。归纳可分为:由低至高或由高至低横向贯穿四条弦演奏的琶音,由低至高或由高至低纵向在一条弦上演奏的琶音,由低至高或由高至低加入拇指把位演奏的琶音。

对琶音音准来说,“三度音程构架”是关键。如果孤立地逐个向上或向下演奏每一个音,那么很难把握音准。由于纵向换把幅度增大,横向穿梭换弦率变高,必将增加手指定位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演奏速度,这就需要借助“三度音程构架法”,即把琶音分成由三个音组成的音型组。先分析每两个音之间的不同音程关系,合理安排大、小手型,然后借助“保留指法”将三个音连接起来,这种建立音型组的方法也可运用于双音演奏中,为双音音准的掌握打下基础。

在日常练习中,除了需要建立一个固定良好的手型,琶音音准对于中指的灵活性要求也很高。在控制大小音程关系时,中指需要在很微小的区域内活动,这就要求中指触弦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因此,中指的独立性练习十分重要,对琶音音准有细节性的影响。此外,在快速的琶音演奏中,大臂的纵向运行也尤为关键。根据音符的流动,要使大臂驱动小臂,进而使整个手肘的力量流畅地输出。特别是由低把位换向高把位时,大臂应先于小臂发力,进而带动整个手肘运行。

四、双音的音准

在大提琴演奏法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双音的推广,使人们对单音旋律特别关注的听觉习惯受到冲击,容易在演奏中出现低声部音准难以始终如一保持的现象。因此,需要演奏者重新建构一个全新的和声音程概念。

把位的伸缩、指距变更与音程关系的掌握构成了双音演奏的难点。借助琶音音准中固定手型的方法,双音也同样形成了一个个有规律的组合,不同的是对固定手型的要求更加精确,变成了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即同时演奏。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提琴演奏法中的双音音准一定不同于钢琴演奏中的双音音准。大提琴演奏双音不能孤立地把每个音符逐个校对,切忌先拆分、再组合的做法,而是要真正通过双音的演奏达到“双音共振”的状态,这才是弦乐中的双音音准。

具体地说,“双音共振”是以其中一个音为基础,使另一个音与之靠拢达到共振的效果。在大多数乐曲中,多以上方音旋律音为准,下方音参照上方旋律音加以上下来回调整,直到达到双弦共振的效果。因为每个音在弦上的最准确位置有且只有一个共鸣点,当音奏准时就可以清晰地听到。但在双音音准中,要同时保证两个音的最佳共鸣点,此时必是其中一个音靠拢另一个音形成的。演奏步骤是先明确所奏双音的音程关系,在内心形成听觉概念,然后通过固定手型及把位的伸缩来完成,此外,演奏双音时要处于放松的按弦状态,即放松的固定手型,这有助于把握音准。

五、怎样更好的把握音准

(一)关于手指记忆

手指记忆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记忆表现方法,它是演奏者通过固定的手指手型对音乐加以记忆。源于初学者在指板上贴胶布,用于提示一些重要的音位,通过直观印象,演奏者可以依照不同把位的标记轻松找到音位,对于巩固手型与控制音准起到了直接且有效的作用。

然而,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标记也有一定的弊端。当标记使用太久时,会使演奏者产生依赖心态,忽略了初期的听觉训练。当去掉标记时,演奏者会因为不适应而手指动作生疏,音准质量也明显下降,又需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没有标记的演奏。因此,应尽量缩短使用标记的时间,更多要靠听觉意识指导手指动作,尽早建立起准确的把位分寸感,使对手指的记忆转化为内心听觉的记忆,即便今后遇到更复杂的音乐也能准确把握音准的概念。建议初学者应学会唱出音高与音名,便于形成内心听觉,这样无论是否有标记,都有助于音准的把握以及记忆整体音准。

(二)关于标准音高与调弦

要谈大提琴的音准,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弦。空弦调准了,才具备把握音准的条件。因此,调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初学阶段就要严格培养听觉概念,建立起固定音高的听觉记忆非常重要。大提琴第一根空弦A,一定要以国际标准音A(440 Hz—444 Hz)为依据而定音,绝不能随心所欲。之后要逐条弦仔细核对,通常借助自然与人工泛音位置关系比对相邻的弦,也可以利用双音音准的共鸣点调试相邻弦的同名音,关键在于仔细感受各弦之间的纯五度音程关系的协和度,切忌一根根对着钢琴或调音器调弦。

对于很多年龄小的初学者来说,他们本身不具备调弦的能力,可通过专业教师的协助调弦。切忌在弦不准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练习,这对于听觉概念的养成有害无益。而针对另一些已具备调弦能力的演奏者,也要经常进行听觉训练,防止已建立的听觉记忆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变样。综上,好的听觉概念需要长期系统的塑造,不是永恒的,这也就映证了许多演奏家所说的:“音准,是一辈子都要搞的问题。”此外,在大提琴与钢琴、交响乐队合作的协奏曲演奏中,还应该注意室内外温差给琴弦带来的细微影响,应实时进行调整。

(三)音高辨别能力的养成

听觉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大提琴学习的自始至终,先天听觉条件优秀的演奏者也不能例外。实际上,听觉敏感度会随着演奏程度、音乐理解力的逐渐加深而不断提高,应长期训练。先天听觉条件好的同学,可以凭借敏锐的听觉去模仿教师或他人的演奏,在学习过程中会本能地靠听力调整自己的手指,把奏得不太准确的音符迅速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如果长期忽略演奏中的分辨与调整,一味任凭直觉、感性左右音准,其音准质量不会产生飞跃,而且可能直接影响日后的整体演奏水平。先天听觉能力欠佳的同学,依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演奏,利用音程、手指在指板上的应用规则,采用有效的记忆模式去指导演奏,也能够弥补听觉能力的不足。

所以,单凭感性认识,不加之理性思考来把握音准,始终存在着潜在隐患。当演奏较简单的乐曲时,音程关系较简单,就很容易把握音准;当演奏较复杂的乐曲时,音程关系复杂,易忽视细节变化,不能思路清晰地辨别复杂的音程关系,动作不协调,手指不能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延误了节拍,最终影响音准。因此,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去听辨音准的方式才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正确的训练模式。在长期不懈地努力后,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会使学生形成敏锐的听辨能力,这也是通向大提琴更高演奏技艺的重要条件。

除了注重思考训练之外,还可以借鉴很多专家推荐的“录音自查”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录音对演奏细节进行监控,录制完毕后对照乐谱反复倾听,仔细找出每一个不准的音,并分析原因。这种“录音自查”的方法比一味地反复练习效果好,切忌只奏不听盲目练习。

(四)手肘的运动

在大提琴演奏技巧中,换弦、换把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但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对大提琴演奏的音准有极大影响。很多演奏者在初学时,并没有意识到“手肘”这一概念,只浅显的默记换弦或换把时要利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做横向或纵向的运动,但对于如何运动并不清楚。当实际操作时,往往只有小臂和手掌在运动,容易忽略大臂的运动轨迹。因此,在此提出“手肘”的概念,具体指的是把手部即手腕、手掌和手指部分,肘部即大臂、小臂协同联动部分,这两者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在横向换弦时,手肘横向转动;在纵向换把时,手肘纵向转动。根据乐曲的不同速度,手肘调整不同的转动速度。

手肘的转动这一理念为大提琴演奏技术带来了一次新的飞跃。每一次转动无形中让手的所有关节得到了一次放松,有利于下一次发力,使触弦更加准确。每一次转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种换把、换弦的音准问题,提升了速度和效率。在更高层次的乐曲处理上,每一次转动为形成每一个乐句的段落感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放松”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手型尤为重要。“放松”是正确手型的关键,这也是所有器乐演奏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事实证明,松与紧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即松与紧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演奏中没有绝对的松与紧。大提琴演奏中,左手按弦时手型的松弛是当左手保持良好的手型和正确的指距前提下刚好能固定到弦上的状态。这个力度恰巧是手臂的自然重力传递到指尖触弦点位置的力度,过多即太紧张,过少即太松弛。也就是说松与紧都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规律,只有顺应规律,才能达到控制音准的终极目的,反之处于紧张僵硬状态或过度疲软松弛的按弦动作、手肘姿势都必将影响音准。

此外,初学者由于年龄、身高、手指的条件,以及提琴尺寸等问题,极易造成演奏中出现音准偏差问题。因此在选择大提琴时,要严格参考使用者的个人条件。如果身材矮小,乐器过大,就很难保证松弛的手型,而又窄又紧的手型就很难保证大三度音程手指的正常伸展。

(六)心理因素对音准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否能够对大提琴演奏的音准有所影响,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既然演奏需要理性的思考,那么必然少不了心理因素对大脑的影响。只有以放松的心态演奏时,全部肢体才会松弛,精神放松,头脑将十分清晰,大脑也会冷静的支配左、右手,此时的身体机能都处于最佳状态,对音准的控制和把握也必然提髙。反之,以过度紧张的心态进行演奏时,则可能造成肌肉僵硬,亦或是缺少足够的自信,这些强烈的心理压力使原本不应出错的地方出现失误,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个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时刻保持一个自信、放松的心态,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演出状况。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认为:“音准,是个责任心的问题,当你听到错音就要感到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就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音准,这一技术难点是伴随着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深入的,它属于历史范畴。

猜你喜欢

手型手肘音程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音乐游戏玩起来
教琴
简历
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问题